辰宇 发表于 2016-11-9 09:31:42

北大教授:为何我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机器人”的?

本帖最后由 辰宇 于 2016-11-9 10:21 编辑

最近,机器人很忙很火,国内似乎无处不在大肆捧吹机器人项目。搞机器人研究已经23年的北京大学教授刘宏却对“机器人热”持冷态度。每逢交谈,人家一句:“原来刘教授你也做机器人啊!”刘宏总会十分不好意思。
让刘宏更加不好受的是,很多“搞机器人的人”是在编故事、写本子、拉投资、卖股份,反映出来的几乎跟买股票、炒股票和炒房地产的心态差不多,就是一夜暴富的心理,正经做机器人研究出身的他干脆不想说自己是“搞机器人”的了。


▌留学生为何不发挥“海归”优势?
我接触了很多科技界的朋友,他们都跟我们发牢骚——现在鼓励创业把队伍的心都“鼓励”得涣散了,很多优秀人才要求老板加工资,不然就要去创业,于是很多企业也感到困惑。
我在深圳参加了对海归创业计划的评定,经常会看到几个海归硕士,回来以后办了一个卖电影票的网站,也见过很多国内著名高校培养的博士开发了点菜宝的软件工具或手持产品。
我非常困惑,你们在海外学习的优势体现在哪?你读博士,原始创新体现在哪?这一件事,博士可以做、硕士可以做,本科生甚至可以做的比你更好。所以,这些案例引发了我对创新的思考——如何在人工智能创业方面正确加以引导。
▌为何搞机器人的年轻人牛吹得越来越大?
深圳是创业的热土。前两年,有三个人找我,想搞机器人,想请我当创业导师,我同意了。他们经常请我吃饭、喝酒、聊天,我对他们很支持,把学生介绍给他。
这几年,其实我们当导师,也没有报酬,更重要的作用是,观察年轻人创业在这些领域有什么问题。但有些年轻人给我的主要感受是,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拉投资和建关系上,这两年的进步是——编故事的水平越来越高,口才越来越好,牛吹得越来越大。
后来,我就与他们保持距离。一年以后,我们的关系有点淡化,师生关系开始疏远。但是,最近他们给我发了消息:刘老师,我们有一个很大的进步,要请你吃饭庆祝一下。
我一想好事,后来一听,原来是拉了投资。于是回复“再说吧,我最近太忙”。我希望:他们拉了投资以后找刘老师,说的是“刘老师,我们拉了投资,现在承担了几千万的责任和压力,能不能见面给我出出主意?”如果他们这么说,我肯定会去。但是,他们把投资看成像中大奖、赌博赢了一样高兴,我就有很大的担忧,希望创业者拿到投资以后,更有责任和担当。
▌拿来主义怎么破?
我们和一个很大的企业有校企合作的项目,一个项目投资20万,我们学生拿到了,他们特别开心——2年能拿到20万!而且,大企业还给了你一个锻炼的机会。结果,一签合同——首付只能先给25%——5万元。这个项目做了一两年,等到项目验收,大企业管这项目的主管换了三四个。历史上的旧帐,谁也算不清。当年,大企业说,可以由学校自己建库,现在必须是他们自己建库,最后把各项指标列了非常详细的分类,每一个给我们打分,最后加权,决定给我们11.57万元。
通过这件事,我总结出:大企业的管理非常规范和认真,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很服气,而且每三周要交一个技术报告。可是,我们在技鉴委拿了上百万的项目,也是一年交一次报告。

▌为何我最优秀的学生不去创业?
我在深圳的学生比较多,在我名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实验室培养的博士后、硕士生有100多位,真是切切实实地指导。其中,我认为比较优秀——这里不是指论文优秀,而是综合素质,比如,不仅发高水平的论文,而且是学生会主席,组织能力都很强的学生至少有20人。
因为创新、创业热,去年在我们实验室纪念活动上,我惊讶地发现: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学生去搞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创业。
你们这么好的基础,为什么不去创业?我天天评别人的项目,心里都对他们的技术感到着急,这些人都去创业了,为什么这帮学生这么保守?我怎么这么误人子弟?


经过交流发现,他们通过学习,知道人工智能水太深。再者,他们厚积累,想要出国锻炼,继续到大企业发展。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里有机会,但是这些机会比买股票赚钱的概率都低,所以,一定要慎重。
我在百度百科上查到——创业的业不是事业的业,说的是创业者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样的过程。我发现这个解释非常精确、非常完整、非常好。
创业的主战场不仅仅是创办企业,而是要开创事业,是负责任开创一番事业。这么好的时代,做大学老师是不是亏?通过这个定义,我明白了——我就是创业,我把实验室建好,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走向社会,发表论文,让全世界学者共享,这就是我的事业,我就是在创业。
▌不能只挣组装辛苦钱
事实上,国内大部分机器人企业是在做集成应用。令人尴尬的现实是,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国内企业还基本依赖进口,进口零件占到机器人成本的5成以上。国产机器人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备受质疑。我们绝不能靠吹牛靠政府支持,只赚组装辛苦钱。时间会证明你的技术。
▌警惕产业的野蛮生长
当前机器人产业,我们要警惕企业在数量上的野蛮增长。很多地方对机器人产业出台了扶持政策,导致很多非制造类的企业涉足该领域。很多机器人制造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华而不实!


毫无疑问,制造业与机器人的打得火热,主要源于人口红利消减倒逼下的庞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但纵观国内产业的发展史,每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成长又往往容易陷入狂热之后转瞬滑落的怪圈。

313319402 发表于 2016-11-9 12:39:54

本帖最后由 313319402 于 2016-11-9 12:51 编辑

确实是这样,机器人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企业很难投入长时间的开发,而作为科研,也就是这位教授,研究了23年,是否真正推出了值得产业化的机器人。
楼主贴出的照片,我第一次见到的是法国的Nao,而后就是各大高校的自主开发产品,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自主开发??
某年春晚,某高校有一个机器人节目说是国防生自主开发的产品。当真吗?大黄蜂机器人来自哪里?

不说高级算法,说个简单的,六自由度机械手的正逆运动学,不说动力学,找个硕士来推导一下,不要板书,要讲的清楚说的明白的有多少??公式讲明白了,能写成程序语言的有多少??

机器人研究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需要一代一代的积累,目前在中国,只有科研部门和高校才有这个条件,国家对机器人开发和研究投入是持续性的。

现在也出现了一种情况,将机器人技术架空在不切实际的高度。按道理说,我们前二十年的论文已经把机器人研究的很透彻了,但是转化成果极少,现在再来谈二十年前的技术,国家不批,新技术就是空空如也的东西。

说的有些极端了,也不乏有一些教授和老师步步为营的努力。

说说论文,论文怎么来的?拼凑拼凑..在培养目标上,本科论文要求是有工作,硕士论文是有创新工作,博士论文是理论创新工作。
本科论文:苹果可以吃
硕士论文:苹果可以生吃,可以剥皮吃,可以做罐头....但是最优的吃法是....
博士论文:苹果可以生吃,可以剥皮吃,可以做罐头....,发现橘子也可以这样吃,桃子也可以这样吃,理论:所有水果都可以这样吃,除了....之外.

我们在写论文时,重复率基本靠语法修改,创新性基本靠理论拼凑或者是借代。这样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更不用说可重复性了。发SCI的文章不知道怎么样,发国内期刊的论文重复性比较差,甚至有一些很明显的错误出现。

就这样的情况,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真正自主的机器人品牌??
国家每年投在机器人项目的钱不知道是不是上亿...




2266998 发表于 2016-11-9 10:12:10

这个讲的特好,我跟清华联系多,还给他们玩过些东西,中国名校,像这样的教授非常少了,哈哈,我同学里面,有教授衔的,能装一卡车,哈哈,都在忙于‘找钱’

东莞德盈铝型材 发表于 2016-11-9 10:37:04

优秀的学生自然不会傻到被忽悠去创业了,刚从象牙塔出来什么都不懂就去创业,和找死没什么区别,比上山下乡还惨

聆听1990 发表于 2016-11-9 21:42:54

这个教授说的是大实话,ZF一介入,很多事情变得不可控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教授:为何我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搞机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