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已凋零,为什么我们还千辛万苦回家过年
作为资深北漂,每年回家过年是一件重大而隆重的仪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回家的感觉就越发强烈,失去家乡的感觉也越来越增强。我和妻子的老家一南一北。我的父母在东北一个石油小镇,她的父母在西南一个丘陵村庄。按照“两年北一年南”的轮换过年原则,我们于昨天乘坐高铁再倒长途,提前回到南方家乡。南方乡村日渐凋零
回到岳父岳母的村庄。比起三年前,家乡进一步荒芜。通往老屋的小道已被荒草淹没。一路上几乎见不到人烟,只能隐隐听见山林那边传来的狗吠。路过大伯家的屋子,三间土屋已经坍塌了,檩条都没人抽走。又路过二舅家的屋子,泥坯房子已被雨水淋成了土丘。这方圆十里,只剩下岳父岳母家。村里人能走的都走了,许多老房子就扔在那里无人照料,破烂不堪,一片凄凉。与十个小时前的北京相比,这个世界的繁荣与他们毫无关联。
东北小镇衰败不堪
我想起去年回到北方小镇的感受,内心同样感到凄凉。曾经风光的石油小镇,跟随着国际油价,大起大落后一路走向衰落。近十年来,饱受各种改革折腾。去年终于挺不过低油价的折磨,人们开始含着眼泪关闭低产油井,实际上是在与它们告别,这些油井一旦关停就很难再开起来了。
小镇居民三代同堂端的都是油饭碗,十年以来工资一直在低位徘徊,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就业出路。在职职工每月也就2000出头,职工子女大学毕业后回到这里当劳务工,每月才1000元左右,就吃住在父母家里。父辈的退休金反而比在职的高,所以许多职工千方百计办理病退或者内退。大批年富力强的职工想提前退休,昭示着石油行业的寒冬持久而漫长,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
虹吸效应越演越烈
我们在北京也活得憋屈落寞。刚刚过去的万圣节、双十一、双十二、圣诞节,一连串稀奇古怪的节日,让满街的快递三轮载着整个都市一路狂欢。这个世界日新月异,每天都诞生着数不清的亿万富翁。大半个中国的人们像潮水一样涌向都市,怀揣着早日登上财富排行榜的伟大梦想。每天起床,看看福布斯上没有自己的名字就继续去上班。这个繁华都市与遥远的故乡,同在一个月亮之下,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北上广这些巨型城市,像吸铁石一样,让来的人无法逃离;又像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地吸取着周围的养分。同时,高铁网络从城市出发,像蜘蛛网一样辐射全国。本意是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疏解超大城市的居民。然后这些高铁网络就像巨无霸伸出去的吸管,把全国边边角角的养分都快速吸引过来,家乡没有任何抵抗之力。
南方有点文化的舅妈说了一段颇有哲理的话,高铁修到了村镇,不是让城里人到乡下方便,而是吸走了乡下人进城里。镇上修了这条路,也只是方便了逃离。
我们这里农村都到小县城买房子,孩子上学也在城里,以后下一代都待在城里回不去了。 本帖最后由 firstyw 于 2017-1-21 20:11 编辑
看来交通方便了,加速人往大城市跑,南方的人都往上海跑,北方的人往北京跑。 趋势,无法改变 魂归何处,无处可逃啊。生存或死亡。。。 上海人买不起墓地,都往浙江买啊! 小农意识最终难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最终会被淘汰 也是一种沧海桑田。。。。。。 这个应该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看了一段很有感触的话,分享一下,
我们正处在一个几千年从未有过的文化大变革时代,我们自己就站在这新旧两扇门上,眼看新的世界升起,回望旧世界离开。这是一个从未有过的特殊时代,李白杜甫没有,王安石张居正也没有,毛主席也没有。 我们是幸运还是不幸运,自己亲手埋葬自己的精神家园,而新的家园在哪里,我们还不知道。 只能用惆帐而惋惜,但是又不得不走来描述这种心情。 可能我们这一代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和价值观的绝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