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17-3-29 21:46:32

为什么说共享汽车在国内是个伪命题

在中关村大街旁边的停车场,途歌(TOGO)设立了一个指定停车点,但是只能免费停放三辆途歌的共享汽车。而第四辆开出去的车,要缴纳自上个用户换车起的停车费。于是,就被无端收取了100元停车费。而把车开到知春路,租车费才20多元钱。当然,一般人可能直接放弃租车,毕竟要交100元停车费,而租车费才20元。100元如果用来打车的话,从中关村创业大街到知春路,那得是辆奔驰S500才行。  关于途歌这款分时租赁、也就是所谓的共享汽车App,网上的吐槽很多,途歌官方虽然指定了很多停车点,但经常遭遇“满员”的尴尬,尤其是在国贸等拥堵的商圈。比如,想停放在社会停车位时,还被赶来的保安制止。虽然最终停好,但下一个用户就要承担一定的停车费。不仅如此,途歌还会根据还车点到指定网点的距离,按照每公里5元收取罚金,25元封顶。
  途歌官方有一个很“欠扁”的解释:途歌采取更自由的还车模式...但只要不在指定网点内还车,还是会被收取罚金。这叫“更自由”?
  其实,对于分时租赁App来说,车位费、停车费一直是一块很头痛的成本。要知道,在汽车共享产业发达的欧美,其之所以能够风靡全民,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是政府对于停车资源的免费相让。这是Car2go能够实现盈利的原因。放在国内境况就不同了,停车费的成本实在太高。
  共享租车模式的本质,依然是汽车租赁。既然是汽车租赁,运营平台就应该对车辆的运维自行负责,这其中就包括停车场。另一家共享汽车App巴歌规定,车辆只要停放在其指定的停车场内(自营或第三方)即可,没有特别划定的停车位。但这样无疑会增加运营成本。由北汽和富士康合资的绿狗租车就是明显的例子,成立三年仍亏损。绿狗方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每天只需4~5单即可打平成本,但目前还很困难。如果5单才能回本,那距离盈利还有相当长的路。可笑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分时租赁App,都在鼓励用户使用长租。分时租赁的即取即还的特点,在国内就变得畸形了。
  停车费的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大城市车位资源的紧张,另一方面是停车场管理方的“坐地起价”。以北京为例,全市机动车保有量560万辆,而停车位即便把非法停车位算上,也只有302万个。在车位资源如此紧俏的一线城市部署分时租赁,究竟是不是笔聪明账,值得商榷。业内人士说目前分时租赁的车位平均成本,是800元/月。而如果一个网点部署5辆车,这一个网点每月就是4000元停车费。
  可以确定,分时租赁之所以火过一波,又以共享汽车的名号卷土重来,其背后都是资本的运作。而至于这个在欧美备受欢迎的模式,放到国内是否能移植成功,尚不得而知。业内人士指出,分时租赁除了租车费(从租赁公司手中租来)、停车费、油费、保养费用等之外,还有一些隐性的成本。
  这块隐性成本,其根源是国内用户的信誉问题。在众多平台,违章、丢车、坏账是最头疼的三大问题。这些损失加起来,每年能有数百万的费用。而随着分时租赁网点的扩张,这块隐性成本还会更大。同时,为了追回这些成本,比如催缴,平台方在风控方面又要付出一定的人力和财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线城市对于购车指标的限制,新购用于分时租赁的车辆数是被限制的。出于短期内降低成本和迅速扩张的考虑,分时租赁多选择从租赁公司手中租车。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在众多分时租赁平台争相上线后,原始租赁费用被炒了上去。这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价格浮动,又给分时租赁平台的盈利能力增添了变数。
  目前看来,通过分时租赁业务本身,是根本没法盈利的。这个模式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它在国内存在许多死结。

groyne 发表于 2017-3-29 22:07:58

滴滴,共享单车,核心获利,还是政府把持的权力资本转化。与市场经济毫无相关。

一个出租车管理,一个街面自行车停放管理,都是地方政府的钱。。。。几个公司就能搞得地方政府把这些利益让出来,还不叫唤,这是怎样的一种压力控制哦

groyne 发表于 2017-3-29 22:08:06

滴滴,共享单车,核心获利,还是政府把持的权力资本转化。与市场经济毫无相关。

一个出租车管理,一个街面自行车停放管理,都是地方政府的钱。。。。几个公司就能搞得地方政府把这些利益让出来,还不叫唤,这是怎样的一种压力控制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说共享汽车在国内是个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