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0-9-21 07:21:47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均衡和资本主义停滞》

[英] 邓钢 著,茹玉骢 徐雪英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
         本书的英文原版在“大分流”辩论之前问世,但在价值判断和取向上,其与加州学派有高度的不谋而合之处。本书试图按照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均衡逻辑来解释中国古代内生性经济制度的理性和效率。
      这种理性和效率无疑一方面奠定了中华帝国得以长久稳定、周期繁荣和不断扩展的制度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中国传统经济向现代其他经济模式过渡的机会成本。一言以蔽之,传统经济制度的成功构成了中国长期经济发展中的路径依赖,这是中华民族为其古代经济成功而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中国传统经济》1999年出版后,受到学界的好评。作者在书中向西方学术界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在西方,由于长期受到西方中心论的束缚,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制度领域对世界的贡献鲜为人知,或者被严重误读。西方学界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世界霸权,认为不可能有比欧洲更合理、更精巧的社会经济制度。本书批驳了这些错误的看法,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在世界上曾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并且其优势在于和平发展。这些看法具有先见性,经过20年的时间考验,证明是是站得住脚的。如今出版中译本,可以帮助中国读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中国的过去。因此,我大力推荐。——李伯重,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


       利用传统中国的历史资源重建经济理论,是中外学者的共同使命。本书以中国传统经济活动为主题,与来自中国经验或世界经验的斯密增长、马尔萨斯危机、韦伯伦理、伊懋可陷阱、刘易斯过程、诺斯模型等进行全面的学术对话,系统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成就,在矫正欧洲中心论重建社会理论和经济理论上,进行了富有真知灼见的解释。“邓钢解释”,以身处国际经济史研究最前沿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特殊优势,不仅有益于西方学者正确地把握历史的真相,而且以中文母语为背景的文献熟稔,充分展示了丰富的国际学术信息和重建经济理论的有效途径。——何 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邓钢(Kent Gang Deng),经济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终身院士。曾师从著名经济史学家埃里克•琼斯(Eric L. Jones)教授。先后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大学任教。1995年加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经济史系,现为该学院终身正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方在前现代和早期近代史上的比较,前现代中国的海洋经济史,中国农民的经济角色等。

目录


缩写说明
第一章 引言:问题和新见解
1.1 中国经济史中的悖论
1.2 对理论框架的批判
1.3 研究的领域和理论工具
第二章 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主要因素
2.1 经济中农业的优势
2.2 私人土地所有权
2.3 自由的农民:农业经济的脊梁
2.4 重农政府
2.5 集权的政府
2.6 儒家思想
2.7 评论
第三章 三元结构:起源、冲突和均衡
3.2 结构的起源与发展
3.3 理想的均衡状态
3.4 内平衡
3.5 三元均衡下的生活
3.6 评论
第四章 失衡、灾难和复苏
4.1 失衡:三元危机
4.2 灾难:大范围的武装民变
4.3 起义的原因
4.4 起义的主要特征
4.5 起义的性质
4.6 起义的成效、成功率、作用和后果
4.7 进一步讨论
4.8 与公元1789年之后的法国比较
第五章 外部压力与冲击:形式的强化
5.1 农业中国:对入侵者持久的诱惑力
5.2 外部压力及其内部化
5.3 外部冲击及其内化
5.4 三元结构的强化
5.5 对第一个中国之谜的回答
第六章 结论:经济发展中的僵局
6.1 三元结构的超稳定性
6.2 宋朝及其不寻常之处
6.3 总结性评论
附录
附录A 政府牟利
通过贸易垄断获利
通过参与贸易牟利
附录B 明清价格革命与人口增长
历史上的白银进口
货币供给随时间变化
清朝之前
不伴随马尔萨斯危机的价格革命.附录C农业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作物品种:水稻和小麦的传播

灌溉
附录D 农民的行为模式
农民行为的矛盾
理论模型
中国的案例与模式
总结
附录E 中国的伪封建制
附录F 二元农户家庭经济的选择
微观层面的选择
宏观层面的选择
小结
附录G 对税率的估算
土地税率
徭役


定价: 98.00
装帧: 平装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均衡和资本主义停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