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zypeanut 发表于 2020-9-30 19:58:35

(编辑完成)过去20年天朝科技界学术界丑闻一览

本帖最后由 crazypeanut 于 2020-9-30 21:10 编辑

目录一览

(2003~2005)上海交大的“汉芯”——号称“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实为“砂纸打磨的美国芯片”(2004)国防科大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入选“国家863重大攻关项目”,实为“抄袭 FreeBSD”
(2005)“丘成桐 VS 田刚/北大”的撕逼事件——折射出数学界的江湖之争
(2006)关于“华人证明庞加莱猜想”的闹剧——“丘/田撕逼事件”续集
(2006~2019)庞青年和他的“水氢发动机”——上世纪“水变油骗局”在21世纪重演
(2014)中科院的“中国操作系统”(简称 COS)——被网友调侃为“Copy Other System”
(2015)院士张尧学的“透明计算”——说白了就是【远程桌面】,竟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6)韩春雨的 NgAgo 基因编辑——号称“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实验无法重现,论文撤稿,专利撤回
(2017)杜钢建的奇书《文明源头与大同世界》——号称所有古文明都源自中国
(2018)红芯浏览器——号称“唯一属于中国人的浏览器内核”,实为“Chrome 换皮”
(2018)贺建奎的基因编辑婴儿——遭全球谴责,以“非法行医罪”判刑3年
(2019~2020)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被网友戏称为“连哄带蒙”
(2020)中科院的“木兰编程语言”——号称“智能物联时代的 C 语言”,实为“Python 换皮”

(备注:资料全部来自于编程随想的博客,涉及政治的内容全部删除,不合适的用语全部修改,没有任何敏感内容,可随意转发)
(感兴趣的话可以爬梯子去看原文)



华丽转身 发表于 2020-10-1 11:24:03

诚信系统需要建立,一旦发现有诚信问题,限制坐飞机高铁,哈哈

crazypeanut 发表于 2020-9-30 20:09:41

(2004)国防科大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入选“国家863重大攻关项目”,实为“抄袭 FreeBSD”

这款操作系统诞生于2001年,从2004年发布的2.0版本开始,号称是【自主知识产权】。
根据其官网的介绍,该操作系统出身显赫——由国防科技大学牵头,再加上一堆大牌的高校/机构(中科大、中软公司、联想公司、浪潮集团、等等)联手研制,并入选“国家863计划重大攻关科研项目”。
为了证明政府对该操作系统的重视程度,特引用中国政府网的报道如下:

......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银河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12月4日通过了由863计划信息领域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认定,系统整体性能与国际主流 Unix 操作系统相当,部分性能指标以及实时性指标更好。


这项国家863计划软件重大专项课题“服务器操作系统内核”,历时4年,由国防科技大学牵头完成。“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由自主研发的基本内核层和基于 FreeBSD(一种 Unix 操作系统)改造的系统服务层组成,是一个拥有层次式内核、安全等级达到结构化保护级、能支持多种微处理器和多种计算机体系结构,并与 Linux 目标代码兼容的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
......


请注意加粗体的那句话。这个“银河麒麟”能入选“国家863重大攻关项目”的关键在于——它号称自己的【内核】是自主研发滴。
但其实捏?看如下引用新浪的报道就知道——所谓的“自主研发内核”纯粹就是【骗局】,用来忽悠国家的科研经费。


在我们所能查到的众多介绍中,关于麒麟操作系统的介绍有下面几项要点:是863计划的研究成果,由国防科大负责研发,02年启动,04年通过验收,是自主研发和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国产操作系统。


但是 dancefire 和其他质疑者们却对麒麟操作系统是否自主研发和它的版权问题提出了不同意见。质疑的声音从05年末开始,直到 dancefire 的《麒麟操作系统内核同其他操作系统内核的相似性分析》出炉达到高潮。


在这个话题泛滥在互联网上的时候,银河麒麟官方网站却偷偷的将网站内有关麒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独立研发的内容完全删除。记者上篇文章所使用的截图记录着这一事实,但是在麒麟的官方网站上却再也看不到了。


在记者为当初没有将整个网页截图而后悔的时候,却意外在863发展计划的官方网站上还没有删除对麒麟版权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描述,我们找到了这样的介绍:“Kylin 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是国家863计划的重大研究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版权的内核,与 Linux 在应用上二进制兼容,并支持64位,是中国独立研发成功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器操作系统。”


麒麟官方网站为什么默默的将自主研发和独立版权的相关页面全部删除我们不得而知,但这样的举动在记者看来根本无法平息广大质疑者们的疑惑,反而让那些对麒麟操作系统关注的人更加疑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 dancefire 的质疑,难道麒麟真的如质疑者所说内有“猫腻”?


......



上述新浪的报道中提到了网友 dancefire 的分析文章。在那些质疑“银河麒麟”的网文中,这篇的影响力最大。此文原发于作者的 CSDN 博客平台,如今已经被和谐



crazypeanut 发表于 2020-9-30 20:03:41

(2003~2005)上海交大的“汉芯”——号称“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实为“砂纸打磨的美国芯片”





陈进其人

此人是上海交大引进的【海龟】学者,其头衔至少包括如下:
上海交大教授,博士生导师(那时候的博导比如今更稀缺,也更值钱)
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
教育部授予“长江学者”称号
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行政总裁


汉芯出炉


“汉芯1号”于2003年2月正式发布,据上海市官方的宣传——经国内权威专家验证,认为这一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
当时有谁能想到——享有如此多光环的汉芯,竟然出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工】之手(注:陈进的实验室装修,顺便让装修公司的民工用砂纸打磨掉 Motorola 芯片外壳的 Logo)。
请注意上述官宣中提到的【国内权威专家验证】。都是哪些砖家捏?给大伙儿列一下:
王阳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微电子研究院院长,后参与创办中芯国际并担任董事长
严晓浪——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国家863计划集成电路设计砖家组组长
邹世昌——中国科学院院士,冶金砖家
许居衍——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电子砖家
......
这么多【国家级】的砖家,竟然无法识破如此低劣的骗局。是骗子太狡猾?还是砖家太傻逼?亦或者还有其它的猫腻?


匿名举报,东窗事发

有了“汉芯1号”,陈进再接再厉,又搞了“汉芯2号、汉芯3号、汉芯4号”,继续骗国家经费。
可惜,他的好时光没能享受太久。大约3年之后(2006年1月17日),有人在清华 BBS 上匿名发了一篇《汉芯黑幕》,爆料汉芯造假。举报材料写得很详细,当时很多网友就猜测,举报者肯定是汉芯内部人士。
刚开始,上海交大汉芯科技有限公司还发表正式声明,进行辟谣;还威胁对造谣者采取法律措施。
后来的事情,大伙儿都知道了(“谣言”成了“遥遥领先的预言”)。


迷茫的维修 发表于 2020-9-30 20:04:57

轮回

2266998 发表于 2020-9-30 20:10:32

哈哈,大侠找找陈先生近照,老了,也还体面,好像比2003年斯文了,哈哈,陈现在还在发芯片材,因为钱来的忒容易了,抽上这口了,再也不玩真芯片了,

机械系统,也一样,大侠看看‘斜盘泵’,还有类似东西,都是假的,哈哈,

crazypeanut 发表于 2020-9-30 20:14:22

(2005)“丘成桐 VS 田刚/北大”的撕逼事件——折射出数学界的江湖之争

丘成桐其人


先说“丘成桐”。自从陈省身去世后,他基本算是华人数学界的头把交椅,(到目前为止)他也是华人中【仅有】的“菲尔兹奖 & 沃尔夫数学奖”的【双料得主】。稍微了解数学界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两个奖项的份量。(到目前为止)“菲尔兹奖”只有2个华人得主(丘成桐 & 陶哲轩);“沃尔夫数学奖”也只有2个华人得主(陈省身 & 丘成桐)。
顺便说一下:刚才提到的3人都【不是】天朝国籍,也都【不是】天朝培养出来滴。


田刚其人


田刚是丘成桐门生,他在上世纪80年代赴美留学,在哈佛拿到数学博士,博士导师就是丘成桐。
1998年以“长江学者”的身份在北大担任特聘教授。但在本世纪初的那段时间,他同时又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数学系教授。
此人如今已经混到“全国政协常委 & 北京大学副校长 & 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事情经过


关于丘/田二人的撕逼事件,维基百科的“这个链接”(网页存档)已经整理了一个时间线。
整个事件始于2005年8月19日——《北京科技报》发表题为《丘成桐:中国目前教育不可能出一流人才》的采访。当时,丘成桐主要批评天朝教育界很烂。其中提到他某个学生(当时没点名,暗指“田刚”)剽窃他自己的论文,还剽窃哈佛某个知名教授(指“萧荫堂”)的论文。
接着,北大发文反驳丘,双方的口水战升级;既然撕破脸,丘也就公开点名田刚,并指出北大数学系的诸多问题。
再之后,演变为【大型口水战】,很多中外数学家(包括某些不是华人的数学家)也掺和进来。从双方阵营上看,支持丘的明显占多数。
持续到那年11月7日,教育部下发了一个《关于丘成桐事件的通知》,要求各高校禁止在网上讨论此事。才告一段落。


关于“丘成桐批教育界”,挑选几条,简单转述如下——
1. 国内有的教授,一个人居然带30个研究生。
2. 哈佛所有资深教授都教本科生,会花很多功夫去培养本科生。北大的数学院士从不给本科生上课。
3. 哈佛数学系每年大概有2到3位学生的学士论文可以登在一流的学术杂志,往往比北大最好的数学教授的文章还要好。
4. 北大引进的海龟(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很多是脚踏两条船(同时在两个国家担任【全职】),纯属骗钱。还特别提到了田刚,拿着超高的年薪,没干啥事儿。
5. 有些国内教授在给学生推荐信上签名时,过于草率,以至于推荐信名不副实。



天朝数学界的派系和江湖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有很多网友参与爆料。新语丝网站汇总了大量网友的评论(两边的支持者都有)。在各种爆料中,有人提及了“数学界的派系”,摘录几段给大伙儿瞧一瞧。

《从院士增选看中国数学江湖》(作者:mathphd;发布时间:2006年8月27日)
据统计,中国现有活着的数学院士24个,基本可以划分成北大、复旦和中科院三派。
北大帮:由张恭庆领衔,校内有姜伯驹、文兰、田刚、王诗宬等人,中科院数学所的丁伟岳、刘应明、杨乐均毕业于北大,与北大数学系渊源深厚,相互呼应,基本是一伙的;
复旦派:谷超豪、洪家兴、胡和生、郭柏灵,加上中科院毕业于复旦的石钟慈,一共是5人。
中科院:丁夏畦、李邦河、林群、陆启铿、马志明、万哲先、王元、严加安、吴文俊、周毓麟。
杂派:陈木法(北师大)、王梓坤(北师大)、彭实戈(山东大学)、夏道行(美国)。


中科院看上去人很多,但是因为毕业于不同院校,又在中科院数学所的几次改革中相互算计,以至于彼此缺乏信任,所以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在院士选举过程中各怀鬼胎,往往被北大和复旦利用。


......


除去资深院士吴文俊和周毓麟,以及隐居海外的夏道行,中国数学界真正有投票权的院士只有21个,其中北大帮占了8个,1/3强,而且都是年轻的少壮派,比如原中国数学会会长张恭庆,不仅把小舅子文兰弄成了院士,还隔代指定文兰为接班人,让其顺利的当上了现任会长,带领北大帮把持了中国大部分的数学资源;复旦派谷超豪名气很大,但是手下的几个人水平有限,特别是把他老婆胡和生也弄成院士,让很多人笑话,加上远离北京,不具备掌控数学各类资源的权力,所以复旦派虽然人数多达5人,但是影响力跟北大比相距甚远。
中科院就更不用说了,被北大和复旦各个击破,几届都没有人当选,很能说明问题。


院士选举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一般是选2个数学院士,近几届院士竞选基本由北大和复旦说了算。
比如2001年,北大把在美国当教授的田刚进行包装,冒充北大全职教授竞选院士,结果被复旦识破,说这样的海外兼职复旦多得很,北大仗着人多势众,恐吓复旦,扬言如果复旦对田刚进行阻扰,北大就不给复旦的候选人投票,复旦一看与其争得鱼死网破,不如都捞点好处,于是两校相互妥协,最后北大的田刚和复旦的郭柏灵双双当选。田刚也成为中国科学院自成立以来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全职回国的海外院士,他的这个纪录至今没有被打破。
虽然事后北大利用院士章程为田刚当选一事进行自我辩护,但是院士增选细则中却明确规定海外学者要想当上正式院士必须重点考虑其对国家的贡献,正是基于这一考虑,非全职回国的学者按惯例是不能参加正式院士选举的,只能参加具有象征意义的外籍院士的选举。(北大在田刚身上尝到甜头后,对其经验进行依法炮制,在03年和05年两次推举非全职回国的佘振苏参选院士,但是北大在物理界不如数学界那样一手遮天,所以这两次都没有得逞。)
......


正如南方人物周刊采访国内某重点高校数学教授时提到的,中国数学有过很辉煌的历史,当年的华罗庚,苏步青,还有陈省身,不仅自己做出了世界一流的成果,而且人格高尚,为中国数学的发展指明了一些方向,带出一些好学生,这么多年了,没有像他们这样有威望的人来带着中国的数学往前走。现在的中国数学界被一群品格低下的人所控制,因为他们自己本身数学也不行,所以也打压有能力的学者,通过掌控中国的奖金和基金,扩充自己的势力,这二十年中国数学没有大的发展,原因就是这样。钱是投入越来越多,但是效果反而不如以前。


......

除了上述这篇,还有很多其它的爆料。考虑到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持续了将近3个月的口水战,让很多旁观的网民意识到——原来数学界这么黑,水这么深。
大伙儿请注意:“数学”可说是最纯粹的科研领域了。如果连这么纯粹的领域都如此龌龊,那天朝的其它科研领域(那些与【经济利益】关系更密切的),情况会如何捏?

crazypeanut 发表于 2020-9-30 20:20:52

(2006)关于“华人证明庞加莱猜想”的闹剧——“丘/田撕逼事件”续集

庞加莱猜想


考虑到大部分读者不是数学专业,更加不是拓扑学专业,先介绍“庞加莱猜想”的背景。
这个猜想属于“代数拓扑学”领域,是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在2000年公布的【千禧年7大难题】之一。对于这组“千禧年难题”,可通俗理解为——在21世纪呼应了20世纪的“希尔伯特问题”(数学爱好者应该都知道“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不知道的同学可以看“这个链接”)
这7大难题当然【不是】随意选出滴,而是经过仔细权衡,选出对“数学发展”有关键性意义的难题。也就是说,搞定这7个难题的任何一个,都会对基础数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基于这几个难题的重要性,每个难题悬赏【100万美元】奖金。
顺便说一下:在咱们天朝知名度很高的“哥德巴赫猜想”被列入“希尔伯特23个难题”,但【并未】列入“千禧年7大难题”。而“黎曼猜想”两者均被列入。天朝媒体把“哥德巴赫猜想”吹捧为“皇冠上的明珠”,其实“黎曼猜想”才更有资格称作“皇冠上的明珠”。


攻克“庞加莱猜想”的佩雷尔曼





(佩雷尔曼不多见的几张照片之一。照片来源:维基百科)

学家佩雷尔曼,英文全名“Grigori Yakovlevich Perelman”,俄裔犹太人。此人既是数学天才,又是怪才。他在1982年拿了国际奥数金牌(满分),大学毕业后在俄国科学院的某个数学研究所工作。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曾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截止到2002年之前,他都没啥知名度。
2002年底,他在 arXiv(预印本网站)发了3篇论文,声称自己解决了几何化猜想,整个数学界都被震动了。“庞加莱猜想”相当于“几何化猜想”的特例。也就是说,如果他证明了“几何化猜想”,也就等于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一开始,很多数学家不太相信他的成果。但几年之后,已经有足够多重量级的拓扑学家检验了他的论文,他的成果得到公认。
基于这个辉煌的成就,佩雷尔曼在2006年被授予“菲尔兹奖”,但他拒绝领奖。到了2010年,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宣布授予他100万美元奖金,他再次拒绝。其实他很【缺钱】——他在2005年就辞掉工作,待在家中“啃老”(靠他老妈领退休金度日)。到2010年授予他百万奖金时,他仍处于失业状态。所以俺前面说他——即是数学天才,又是怪才。

稍微跑题一下:
佩雷尔曼拒绝拿奖金的理由,肯定会出乎很多天朝网民的意料。他宣称:由于自己在证明“庞加莱猜想”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美国数学家理查德·哈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所建立的“里奇流”(Ricci flow)这个数学工具。他一人独得百万美元大奖是不公平滴。
在上一个章节聊到:天朝的某些数学院士,为了名利 or 权力,有人把自己的老婆也弄成院士(比如前面提到的“复旦谷超豪”),还有人把自己的小舅子也弄成院士(比如前面提到的“北大张恭庆”)。跟佩雷尔曼的格调比起来,天朝这帮家伙简直就是【道德败类】嘛。
另一个值得对比之处是:
虽说佩雷尔曼是国际奥数的金牌得主(满分),但这种人在咱们天朝是一抓一大把(不要说金牌,满分的都有一大把)。但关键是——天朝出了这么多国际奥数金牌得主,后来有几个人在学术上作出瞩目成就的?
以上这些,都值得大伙儿反思反思。

言归正传,再说回到佩雷尔曼的证明。
客观地讲,佩雷尔曼的论文并【不】完整——证明过程中缺少了某些细节。历史上有些天才级的数学家(比如伽罗华)常有这个毛病——在他们的证明过程中,往往会把“自己认为显然的步骤”直接略过。
由于这个原因,佩雷尔曼的论文公布之后,至少有三组数学家尝试补全他论文中省略的细节,分别是:
密歇根大学的布鲁斯·克莱纳 & 约翰·洛特;
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翰·摩根 & 麻省理工学院的田刚;
理海大学的曹怀东 & 中山大学的朱熹平。


顺便说一下:上述3组人马,6名数学家,其中的3个华裔(田刚、曹怀东、朱熹平)都曾是丘成桐的学生。而其中的田刚,也就是前一个章节撕逼大战中的那个田刚。

天朝媒体的闹剧

话说到了2006年6月3日,丘成桐在中科院数学研究中心的某次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了“曹怀东 & 朱熹平”的研究成果。(以下是他的原话):
我国数学家朱熹平教授与旅美数学家曹怀东教授运用 Hamilton 和 Perelman 理论,发表了长达300余页的长文,彻底解决了庞加莱猜想这个世纪难题。
丘成桐的本意应该是指——朱/曹二人补足了佩雷尔曼论文中缺失的细节,因此庞加莱猜想算是彻底解决了。但是这句话很容易引发【歧义】。
在咱们天朝舆论界,无风都有三尺浪;更何况这种有歧义的话,又是从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嘴里说出来。6月3日当天,就已经有天朝媒体跟进报道,并【夸大】了丘成桐的话;然后以讹传讹,最终演变为——“华人数学家攻克了庞加莱猜想”。那些记性好的同学应该有印象——当时国内媒体的报道是铺天盖地。

经过这样一番炒作,再从国内传到国外。其结果就是——国际数学界一片哗然。因为佩雷尔曼的成果已经得到整个数学界的公认,咋又冒出来说是华人搞定滴?这么一闹腾,不但丘成桐的声誉受到负面影响,“华人数学家”的【整体形象】也受到负面影响。

《纽约客》的争议文章——《流形的宿命》(Manifold Destiny)

(注:此文标题中的“流形”是数学术语,不是“流行”)
此事的另一个高潮发生在国外(美国)。同年8月,《纽约客》杂志发表了一篇长文《Manifold Destiny——A Legendary Problem and the Battle over Who Solved It》,介绍了“攻克庞加莱猜想的过程”以及“数学界的恩怨”。文中把丘成桐描绘成是一个猥琐小人,过于追求权力,过于偏袒自己的门生。
丘成桐当然很恼火,还向《纽约客》杂志发了律师函。但在美国,媒体的言论自由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所以丘成桐其实拿《纽约客》也没啥办法。
面对“丘成桐的律师函”,《纽约客》回应说——此文的作者采访了很多当事人,包括丘本人,符合新闻规范。不过捏,也有几个被采访的数学家(比如:Daniel Stroock & Michael Anderson ...)后来发表公开声明,说《Manifold Destiny》一文的作者完全【曲解】了他们在被采访时所说的话。
不管怎么说,此事对丘成桐的声誉又是一次打击。



crazypeanut 发表于 2020-9-30 20:24:12

(2006~2019)庞青年和他的“水氢发动机”——上世纪“水变油骗局”在21世纪重演



何为“水氢发动机”?

关于这个玩意儿,有篇新华网的报道,其中是这么说滴——
庞青年还在现场介绍了原理,车内特殊的转换设置可以将水转换成为氢气,再输入氢燃料反应堆,即氢燃料电池,产生电能,然后驱动车载电机和引擎,从而使车辆行驶。其表示,水氢燃料车的最大秘密,就是一种特殊催化剂。其称这种催化剂可以近乎零成本地将水转化成氢气,并通过氢燃料电池发电。
看到这里,稍微有点中学物理基础的网友都应该意识到——这里面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如果你没看出其中的破绽,可以参考维基百科的“这个链接”。
可惜的是,河南的官员竟然【没】看出破绽。于是俺又要再次反问了:到底是骗子太狡猾?还是地方官太傻逼?亦或者还有其它的猫腻?

庞青年布下的局

从某种意义上,庞青年是个高手——忽悠的高手。他用如此低劣的物理学骗局,居然忽悠了地方政府【几十个亿】。参见报道《抱歉,“水变氢”骗了50亿才破产》(虎嗅网)
为了能忽悠地方政府,庞青年早在2006年就开始与【湖北工业大学】勾搭上了。这可不是凭空瞎说,以下是维基百科的摘录(
南阳市委宣传部就此事作出情况说明,称该技术由湖北工业大学与青年汽车自2006年6月起联合研发,项目名称为“车载水解制氢用铝合金制备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由湖北工业大学董仕节教授为首的团队研发,2010年被科技部“973计划”批准立项,其基本技术原理是“铝合金粉末+催化剂+水”反应制氢,目前已取得相关专利。
别看它吹得神乎其神的,什么“铝合金粉末+催化剂+水”之类的。懂行的一看,还是忽悠 :)
稍微解释一下——
如果“铝合金粉末”只充当催化剂,本身不消耗,也不依赖外来能量输入,那依然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反之,如果“铝合金粉末”会被消耗,那就违背了之前的宣传(不光要加水,还要加铝粉)。
总之,就这么个破玩意儿,还能被科技部“97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批准立项,也太扯蛋了吧?

crazypeanut 发表于 2020-9-30 20:27:04

(2014)中科院的“中国操作系统”(简称 COS)——被网友调侃为“Copy Other System”


首先要表扬一下:这个【中国操作系统】的名称起得非常好——小粉红一听到这个名称,直接就高潮了。
这玩意儿由“上海联彤”与“中科院软件所”在2014年联合发布,当时曾得到央视的高度赞扬——称其填补了中国操作系统的空白(这样的说辞,是不是觉得很耳熟?)
其实捏,它的忽悠招数基本类似于前面介绍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差别只在于——“银河麒麟”是在 FreeBSD 上稍作修改,而 COS 是在 Android 上稍作修改。贴一篇腾讯网的报道(如下)
......


央视的报道显示出 COS 系统非一般的高调,除去强调“完全独立开发”外,还显露出挑战现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霸主苹果和谷歌的雄心。研发人员称:目前苹果和谷歌的操作系统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苹果操作系统过于封闭,只支持苹果产品;而谷歌的操作系统又过于开放,恶意软件泛滥。COS 系统正好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


......


然而 COS 甫一出世,便遭到众多关于抄袭的质疑


在央视的报道中,对 COS 系统的描绘是“完全独立自主”,人民网上 COS 系统的宣传稿更是声称,“从底层到应用层均由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与上海联彤设计、开发,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但相关报道一出来,便引发了广泛质疑,认为 COS 系统涉嫌抄袭,主要基于如下理由:


首先,从央视报道和 COS 系统官网宣传片来看,里面使用的机器分明就是台湾厂商 HTC 的产品,但 COS 系统官网列明的合作商中,却没有 HTC。COS 系统开发方此后还针对“HTC 协助开发”的说法进行了否认,称“COS 系统由中科院独立完成开发,与 HTC 公司无任何关系”,“我们目前和 HTC 没有任何关系”。


其次,演示 COS 系统的手机和其他设备,运行的分明是安卓操作系统上的应用,而手机界面的许多细节,分明就与运行安卓系统的 HTC 手机相一致。


最后,COS 系统宣称,现在就有10万应用可以运行,但不管是苹果、安卓还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积累十万的应用都需要相当一段时间。COS 作为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操作系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综上,许多业内人士和网友都认为,所谓 COS 系统,实际上就是拿安卓系统改的,与去年引起争议的阿里云 OS 类似。不少人调侃 COS 实际上是“Copy Other System”(复制其他系统)。


......


crazypeanut 发表于 2020-9-30 20:29:29

(2015)院士张尧学的“透明计算”——说白了就是【远程桌面】,竟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咱天朝有个名头很大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据说评选极其严格,光从2000~2013年,【一等奖】就有9次空缺。计算机领域首次获该奖项一等奖还是1989年,张尧学的这个“透明计算”是天朝计算机领域第二次获该奖项(也是本世纪第一次)。官方对该项目的吹捧极其肉麻——号称“颠覆了冯·诺依曼体系”。
但懂行的 IT 人士一看便知:这是一个【纯粹包装概念】的假大空。他的所谓成果,只不过是搞了一个“远程桌面”,而且还是直接拿老外(Iordan Iordanov)的开源项目(bVNC)修改滴。
此事这么诡异,但如果你去看一下张尧学的履历,可能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此人1999~2000年历任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司长;2001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出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头上顶着如此多的光环,“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评委,当然要给他面子啦。

补充一篇《南方周末》的报道(此文已经被和谐)。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惹争议,“透明计算”仍不透明 @ 南方周末》
2015年1月9日,“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揭晓,一等奖颁给了清华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带领的团队所做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俗称“透明计算”)。


因为标准极其严格,自2000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5年中曾有9次空缺。这是计算机学者第二次获得这一大奖,再往前要追溯到1989年的唐稚松院士。


时隔25年之久的殊荣,却在计算机圈里陷入史无前例的争议中。多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学者和业内人士都表示,在各种内部的微信群里,早就“炸开了锅”,对这次获奖几乎是一面倒的批评。


1月21日晚,中国计算机学会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了一份名为《关于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的建议》(下称《建议》),被视作行业内的一次委婉的反对表态。


《建议》称,由于管理体制和评审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导致国家级科学技术奖滋生出不端行为和腐败,建议政府部门退出国家科技奖评审工作。


然而不到两天,这份《建议》就被撤下,原定1月23日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也被取消。学会同时发布启事称,《建议》与2014年授奖无关,希望不要引起部分公众误解。


“中国学术圈是个关系错综复杂的地方。获奖的和评审们都是业内大佬,好多项目都攥在人家手里,惹不起啊。现在计算机学会出来打了一枪就撤了,我们就更不敢了。”一位曾经参与国家科技奖初评的专家说。


根据科技部的有关规定,要对获奖项目启动调查程序,需要实名举报并必须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但在公开场合,没有人敢出来说话。包括一位外籍华人计算机学者,也要求必须匿名。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编辑完成)过去20年天朝科技界学术界丑闻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