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摧123 发表于 2017-6-16 00:42:26

看看民国时候的住宅情况哈

首先看知识分子的住房条件:
例子一:胡适辞去中国公学校长回到北平后,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住在米良库4号,罗尔纲仍住胡家,对胡宅仍有细致的描述:米良库4号是一座宽绰的大洋楼。洋楼前是一个很大的庭院,有树木、有花圃、有散步的广场。庭院的左边是汽车间。从大门到洋楼前是一条长长的路。从洋楼向右转入后院,是厨房和锅炉间,还有一块空地,空地后面是土丘,土丘外是围墙。走上土丘可以瞭望。洋楼共三层,一楼入门处做客人挂衣帽间,进入屋内,左边是客厅,右边是餐厅,客厅背后很大,作为进入大厅的过道,亚东图书馆来编胡适著作的人住和工作都在这里,汪原放来也住这里。从那里向东就进入大厅。这个大厅高广宽阔,原来大约是一个大跳舞厅,胡适用来做藏书室。大厅的南面,是一间长方形的房,是胡适的书房。书房东头开一小门过一小道,又开一小门出庭院,以便胡适散步。大厅北面有一间房,作为我的工作室和寝室。。。。。。二楼向南最大的一间房是胡适胡师母的寝室,另有几间房是胡祖望、胡思杜的寝室。。。。。。楼上有两间浴室、卫生间,胡适师母共用一间,我和胡祖望、胡思杜用一间。三楼我没上过,女佣杨妈住上面。
例子二:曾经领导岳母的父亲是保定电厂的总工,住北京的四合院,有一位正室一位姨太太。
再次看看饭堂跑腿的人住宿条件:
   据郑振铎统计,上世纪30年代,上海大约有30%的店伙计或堂倌一类从业者居无定所,甚至连固定床位也没有。他们白天把铺盖卷起来,置于角落。晚上关门后,再取出铺盖在地上或柜台上睡觉。还有约40%的人虽有固定床位,却不是正经屋子。一楼一底的房子竟然可以住六家人。郑振铎眼见的一处是这样的“布局”:“最阔的两家,一家占了楼上的客堂,一家占了楼下的客堂。其次是亭子间的一家,其次是楼梯下的余地一家,楼上楼梯边余地又是一家,厨间是一家。”感想:世界变化真的不大,历史还是要读哈!

普仁 发表于 2017-6-16 09:23:40

有一本书,叫千年楼市,题主可以找来读一读,挺有意思的。

footleft 发表于 2017-6-16 09:43:42

有个段子不是说,杜甫的那句名言现在只实现了上半句吗?

leftwall 发表于 2017-6-16 09:44:12

不用羡慕那时候地大物博知识分子少
现在人口多底子薄:lol

桂花暗香 发表于 2017-6-16 11:05:15

也是经常想,宋的 开封唐的长安 明的 北京   是什么样的的生活状况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看民国时候的住宅情况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