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3-3-8 13:03:19

代替中国亚洲供应链:Altasia

随着中国人工等成本高涨,以及美中贸易战、疫情、俄罗斯侵略乌克兰等接踵而来的不利局势,制造业流失日益严重。《经济学人》稍早创造出一个新的名词:Altasia,并指出台、日、韩、印、孟加拉与除了缅甸之外的东盟国家将吸引从中国出走的制造业。


《经济学人》的报导指出,“Altasia是“ the alternative Asian supply chain的缩写,是美国和中国之间不断扩大的地缘政治裂痕,迫使全球制造商在亚洲其他地方寻找新的生产基地所造成的结果。


报导指出,Altasia在出口方面与中国势均力敌。在截至2022年9月的12个月里,Altasia向美国出口了价值6340亿美元的商品,略高于中国的6140亿美元。但中国的出口更多地集中在电子产品上,这是一个重要的类别,而 Altasia的出口商并非都擅长于此。

在技术工人方面,两者也接近。广泛认为是主要工作年龄层—受过高等教育的25至54岁人口在Altasia拥有1.55亿,略高于中国的1.45亿。


报导指出,大国竞争并非制造业从中国流失到Altasia的唯一因素。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随着国家的日益繁荣而飙升,现在远高于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去年,中国的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为每小时8.31美元,而印度、泰国和越南等地则不到3美元。一些低成本和低利润电子产品制造商甚至在美中贸易战之前就已经迁出中国。

随着地缘政治的变化,全球产业链也正在从中国外迁,其中东南亚是最大的受益者,下面来看看一组数据。
2019年欧盟投资东南亚61亿欧元,2021年欧盟投资东南亚265亿美元,增长强劲。
2022年三月份以来印尼出口同比增速超过了40%,越南超过了30%,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都超过了20%。订单正在快速向东南亚等国转移。
越南2022年GDP增长8.02%,其中制造业增长8.1%,服务业增长9.9%。
去年第四季度,美国从中国进口大幅下跌,跌幅超过20%以±o而同期从加拿大墨西哥韩国和东盟进口大幅增长。2022年美国进口总量并未下降。
中国2023年春季外贸订单总体下降40%,其中传统产品下降超50%,外贸企业出国抢单,收效甚微。
欧洲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22年1〜9月,美国从欧洲进口4490亿美元,从中国进口4180亿美元。第二大为北美联盟如加拿大、墨西哥,中国降为第三。
印度将成为苹果生产和营收的新增长点,产能将由现在的5〜7%增长到25%,中国大陆现在占50%。东盟和印度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配套供应链基本可以成型。
美日荷三国共同制裁中国芯片产业,戴尔公司将在2024年弃用中国产芯片,并准备在2025年把一半产能移到印度和越南。
索尼将把在中国的产能的90%移往泰国。
日本东芝在中国的24个城市,33家工厂与研发机构,都将会在今年12月底关闭,其中研发机构于精密零部件生产将会返回日本,电器业务全部转往越南,这应该是东芝关闭在大连的电视工厂之后,又一次大规模撤退以上的信息和数据,说明供应链正在从中国外移,主要是移往东盟和印度,还有欧美。

据华尔街日报预测,印度今年可能跻升为重量级的全球经济大国。摩根士丹利(大摩)先前则估计,印度可望在2030年以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跟中国。
报导指出,印度稳健的经济成长和总理莫迪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推动印度在2023年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的重量级国家,值得关注的是,西方国家现在比过往更迫切地希望将印度拉进自己的阵营,像是美国财政部长Janet Yellen近期前往印度参加G20财长会议,美国商务部长Gina Raimondo也将在3月访问印度,讨论两国在芯片制造方面的合作关系。
报导分析看好印度的理由,首先是人口,印度今年有望正式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在人口构成方面,比中国和大多数西方国家年轻得多。
此外,印度正稳步实现改善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称,印度今明两年的年均经济增幅将达6.5%,在30个主要经济体中成长速度最快,到2025年可能与德国并列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摩根士丹利(大摩)则估计,印度的GDP可能会比目前的水平成长一倍以上,印度可望在2030年以前,跃升世界第3大经济体。
报导提到,印度基础设施也大幅进步,印度从2014年到2019年,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扩大45%,且自2014年莫迪就任总理以来,印度机场数量增加至原先的两倍、农村公路总里程增长85%,电厂装机容量也增加66%,使停电频率大大降低;硬件和数字基础设施更改善印度普通民众的生活,印度政府称,过去三年里,用上自来水的家庭数量达到1.08亿,大约增加了两倍。


尽管如此,Altasia的多元化经济体并不像中国那样作为一个整体共同运作。Altasia各国尽管借由一些贸易协定放宽监管壁垒,但基础设施和物流是巨大的挑战。然而对于许多企业而言,寻找替代中国的生产基地现在是当务之急。他们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探索Altasia的机会。

蓝鲸 发表于 2023-3-8 13:06:15

真是历史轮回了,小日子当年没做到的“大东亚共荣圈” ,现在把兔子排除在外要实现了: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代替中国亚洲供应链:Alt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