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3-3-12 18:33:38

800亿 9万亿

中联信信用评级机构(China Lianxin Credit Rating)发布的报告显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外债未偿余额超过800亿美元。金融分析师表示,该平台违约风险升高。此前外媒曾警告,LGFV大量购买土地,面临着多重风险。
据《南华早报》报导,中联信在周四的简报会上披露,LGFV的境外债务未偿余额约为842亿美元,其中84%将在今年至2025年之间到期。
报导援引未具名金融分析师的观点指出,在疫情防控支出庞大、土地销售收入下滑和经济放缓等多重负面因素打击下,地方政府违约和延迟支付本息的风险正在升高。
随着美联储预期继续升息,再融资条件趋紧,地方政府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还款压力。
美国信贷评级机构穆迪近日也警告,由于投资者情绪脆弱,可能对债券市场产生“外溢效应”。一旦发生LGFV债券违约的情况,恐怕会蔓延至在岸债券市场,对中国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造成冲击。
据公开资讯,LGFV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崛起,该平台利用债务市场和银行贷款为地方政府的基础建设和公共项目提供融资。
由于大部分债务不在城市资产负债表上,LGFV平台上的债务余额难以进行精确的统计。


最近几年,在中国各地,LGFV已经取代了现金短缺的房地产开发商,成为房地产开发用地的最大买家。
如今LGFV已成为离岸市场上第二大非金融借款人,也是中国在岸市场上最大的借款人。
彭博社在去年1月26日的一篇报导中曾发出警告,LGFV大量购买土地的做法,将导致这个融资平台面临多重风险。
报导中提到,咨询公司中指控股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的最后两个月,21个中国大城市中有9个城市的土地销售量很大,其中至少有一半的地块是由LGFV购买的,其中一些土地价值数十亿美元。
报导分析称,虽然此类举措可能有助于缓解土地销售的低迷,并为地方政府提供急需的收入,但这些购买行为有可能加剧LGFV的风险。




路透社周五(3月10日)发表的一篇分析文章说,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高达九万多亿美元,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当中。一些地方政府要求银行给予债务展期,下调贷款利息。前者的目的是争取腾挪的时间,推迟违约发生的时间,后者是降低偿还贷款利息的数量。
国际信誉评级机构惠誉国际的数据显示,中国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今年到期的海外债券金额增加至7900亿美元,约5.5万亿元人民币,达到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分析说,由于土地拍卖收入急剧下降和筹集新的资金渠道减少,人们对通过地方融资平台解决地方债务,以及由此而给整个银行业和市场可能造成的影响深感担忧。
据中国公开信息,中国大部分省份目前都是债务累累,财政收入处于负增长状态。
路透社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全国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地方财政紧张可能直接影响著北京为今年制定的温和的5%经济增长目标。
总部设在香港的东方资本研究院的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Andrew Collier表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系统的“黑洞”,它被用来填补地方政府的收入与开支的缺口。
路透社引用Collier的话说,地方政府没有财政盈馀,“无法偿还所欠债务”。科利尔表示,“我预计许多地方融资平台都会崩溃,银行或许会悄悄重新注资,使一些农业银行和债券持有者面临违约的风险。”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个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暴涨,已从去年的57万亿增加至66万亿元人民币,约9.5万亿美元,占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一半。
香港南华早报在周四发表的一篇报导对中国地方债务的严重性持类似的看法。报导引用分析人士的观点说,北京这次将经济增长目标确定在5%实际上就是给自己留有馀地,来解决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所带来的挑战。
去年,全国许多城市都在动态清零运动中深受其害,各种形式的封城、无休无止的核酸检测、到处兴建耗费巨资的方舱医院,耗尽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并欠下了巨额债务。
南华早报引用日本投行野村证券分析师的话说,北京制定保守的经济增长目标或许是发出信号,它的工作重点即将发生转变,或许是“在今年某个时候,”“当经济复苏大体稳定后,北京将解决地方政府的金融风险和隐性债务问题”。
牛津经济学院高级经济学家Louise Loo估计,中央政府今年给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将比去年增加3.6%,以表达中央政府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债务危机的决心。
转移支付是一种收入再分配方式,中央政府将自己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地方政府使用,以缓解后者的财政困难。
Louise Loo表示,到3月13日全国人大会议结束时,中央政府的开支重点可能会公布出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800亿 9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