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3-5-31 21:56:55

第一份国际供应链“去风险化”协议正式出台

为了防止在全球供应链上受到中国牵制,美国和另外13个来自“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IPEF)的国家,于美国时间27日在底特律举行的IPEF部长级会议上,宣布缔结一项供应链协议。
该协议是IPEF的14个参与国自去年5月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协议,也是第一份有关供应链事务的国际协议。
综合外电报道,新订立的供应链协议强调在危机期间确保“替代供应链”的合作,以免出现像中国2021年限制柴油机废液(油渣)出口,导致其全球供应出现紧张的情况。
根据协议,各国将成立一个供应链理事会,以加强参与国之间的合作。该理事会将监督14个参与国政府是否限制任何对供应链有负面影响的行动,扩大投资以实现供应链的多样化,改善物流,并进行联合研究和开发。
IPEF包括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越南、菲律宾、新加坡、文莱、新西兰和斐济。
除了最近达成的供应链协议外,其他3个关键领域,即贸易、清洁经济和公平经济的谈判仍在进行中。


《环球时报》28日声称,IPEF供应链协议是一个“缺乏实质性贸易协议”的“危机应对网络”。
它还说,参加IPEF的大多数国家也是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成员,暗示这些国家应该遵守RCEP列出的供应链规则。
5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的一则“答问”,把“IPEF”这个组织和它正在进行的“对中国经济的合围”,摆上了国内媒体的头版。
“IPEF”,是美国主导的多边经济合作机制“印太经济框架”的英文简称。2022年5月,在拜登访问日本期间正式宣布启动。
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斐济。
IPEF成员国人口占全球的31.5%,经济总量占全球的40%,进口额占全球的31%,出口额占全球的21.5%。
可见,IPEF的实力不容小觑。
最近两天,IPEF(印太经济框架)的部长级会议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举行,14个初始成员国均出席。
会议在供应链领域达成一项重要协议,以减少对中国产品的依赖。
美国商务部兴高采烈地宣称: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的协议,旨在通过合作活动和每个IPEF合作伙伴采取的单独行动,提高供应链的弹性、效率、生产力、可持续性、透明度、多样化、安全性、公平性和包容性。
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1、成立IPEF供应链理事会,共同制定针对关键部门和关键商品的具体行动计划;
2、建立危机应对网络,针对可能发生的供应中断,向成员国发出早期预警,以进行更密切的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3、组建新的劳工权利咨询委员会,以促进可持续贸易和投资,并为尊重劳工权利的企业提供投资机会。该委员会将由政府、工人和雇主代表组成。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表示,供应链协议将深化美国与印太地区合作伙伴的经济合作,帮助美国公司在这些区域开展业务,并提高美国的全球竞争力。
反过来,我们可以推导出:未来无论是获得关键零配件,还是向国外出口有技术含量的产品,都将受到制约。


来自海关总署官网的1到4月中国主要进口商品的金额、数量和同比变动情况。
1到4月中国,中国进口额(美元值)同比下降了1.9%。传统商品的进口普遍是增长的,只有高新技术类产品普遍下滑,总额下滑了19.3%,其中集成电路进口数量同比下滑了21.1%。
只靠国人消费,每年不需要进口5400亿个集成电路(2022年数据)。这些进口的集成电路,被安装在汽车、家电、手机等机电设备上,出口到了全世界。当中国拿不到足够数量的半导体等关键配件时,出口势必受到影响。
来自海关总署官网的1到4月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累计出口额(美元值),以及跟去年同比相比的增减幅度。
中国1到4月高技术产品对外出口减少了13.4%。
今年1到4月中国出口表现强劲,主要是靠汽车、钢材、成品油、箱包、陶瓷产品的增长维持的。成品油?这难道不应该是中国进口的商品吗?怎么成了大幅飙升的出口商品?
总之,当美国使用其技术优势、专利优势,尤其是以军事力量为支撑的长臂管辖优势,拉一帮小弟入群,联手针对中国的时候,市场的确感到了压力。
供应链只是美国在IPEF(印太经济框架)中的一张牌,这个组织有四大支柱,分别是:贸易、供应链韧性、清洁能源和脱碳、税收和反腐四个支柱构成。
分别代表了Connected Economy、Resilient Economy、Clean Economy和Fair Economy。
美国为了“团”到足够的国家(地区)参与,采取了空前的低门槛。只要你愿意参加其中一个门类的谈判、协作,就可以“入群”。
IPEF(印太经济框架)从表面上看,类似一个贸易协定。所以参加的国家就降低了“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的心理负担——我参加的是经济合作组织,不是军事、政治对抗组织;而且门槛低,不涉及开放市场,降低关税,容易在议会获得通过。
如果需要开放市场、降低关税,这个群根本建不起来,因为其中两个最大的国家——经济总量最大的美国、人口最多的印度,都无法参与。
美国已经玩不起开放市场、降低关税了——贸易逆差比较大,国内民粹主义崛起,认为美国加入各种多边的贸易协定都是吃亏,都会让国内就业机会流失。
川普之所以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美国退出后更名为“CPTPP”),拜登上台之后也不敢重提加入(CPTPP),就是这样原因,因为选民不支持。
印度之所以拒绝加入CPTPP、RCEP,主要原因是国内产业竞争力尚不强,此时贸然开门必然严重影响民族经济发展。
所以,美国在IPEF(印太经济框架)上打“低门槛牌”,一方面可以争取更多国家参与,另一方面可以降低国内反对声音。
此外,美国此举还有架空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含义。
RCEP酝酿多年,是一个中国全面参与,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发挥影响力的贸易协定,成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
拿IPEF的名单对照一下,你会发现:15个RCEP成员国,有11个加入了IPEF。没有加入的只有: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
在亚太地区,还有一个具影响力的贸易协定,这就是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最初是奥巴马政府主导的TPP,已经达成了协议,但川普上台之后宣布退出。
后来在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努力下,继续推进,目前成员国有: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新西兰、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墨西哥和秘鲁。
今年3月,英国被接纳为成员国,让这个协定开始有全球色彩。
跟RCEP相比,CPTPP的门槛更高,是一个紧密型的贸易协定。目前中国和中国的台湾省都希望加入。
CPTPP的“入群”采取“一票否决制”,只要正式成员有1个反对,希望加入的国家(地区)就需要“下次再说”了。
中国要想加入,表面上看需要过澳大利亚、日本、墨西哥、加拿大等关,但其实背后还是美国说了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一份国际供应链“去风险化”协议正式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