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3-7-2 21:36:40

从业人员回归传统车企

《时代周报》报道,近日,多位汽车从业人士表示,几年前从传统车企到新势力车企,薪资涨幅大约在30%~50%之间。
今年价格战开启,新能源汽车市场淘汰赛加剧,造车新势力月度交付量排名一再变动,一些曾经颇具潜力的造车新势力的车企慢慢被甩开,有些甚至走到了悬崖边上。企业压力同时也传导到了员工身上,一些汽车行业从业人员选择从新势力中离开,再次选择回归传统车企。
何梓(化名)也是其中的一员。去年中,综合多种因素的考虑,他选择离开新势力车企,回归到传统车企。
5年前,何梓离开了国内知名的传统车企(在这家公司从事设计开发工作5-6年),加入了一家主打新能源汽车的新势力车企。年薪涨幅达75%,新势力车企直接开价到年薪35万左右。
近日,汽车行业猎头李思(化名)表示,不少新势力车企员工开始向传统车企回流。
这个时候回流面临的是降薪,一名从某新势力车企离开的员工郑林(化名)表示,重新在传统车企寻找岗位,降薪幅度普遍在20%以内。
从传统车企跳到新势力车企,工作节奏与管理风格间的差异让部分汽车员工在新势力车企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
“在新势力(车企)的工作压力普遍更大一些,经常都是晚上9点后下班,周六也会有事儿回去,以前在传统车企会相对规律一些。”一位在5月中旬离开新势力车企员工方奇(化名)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尚未形成规模的产品矩阵和仍未实现盈利的财务状况,仍是压在多数新势力车企头上的两座大山,具体体现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便是加班频率的增加。
在方奇看来,新势力车企现有的车型较少,产品矩阵还没有打起来,新车推进进度相对紧张,加班便成了常态。
据汽车行业猎头李思观察,加班多、研发进度慢以及产品难落地,是原本就职于头部新势力车企的汽车人才选择离开的普遍原因。
一名曾在某传统车企及头部新势力车企有过任职经历的员工林真(化名)透露,新势力车企普遍还处在摸索和建立新标准的路上。
这一状况也让员工的实际工作推进压力陡增。
何梓表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基本都是要自己承担更多关键绩效指标,但资源和保障上相对差一些。”
据报道,当前一些曾经处在风口的新势力车企掉入了发展的低谷。
除了因为不适应,主动选择离开,新势力车企的未来经营发展隐忧,也让员工们产生了对于未来稳定性的焦虑。一些跳槽到新势力的车企员工正因公司陷入困境而被迫遭受沉重的代价。
3月,爱驰汽车被曝出工资和社保公积金无法按时发放的消息,总部员工被通知居家办公。
多名爱驰汽车员工表示,不仅拿不到工资,爱驰的困境对他们接下来求职也造成了困扰。
“现在投简历大多是石沉大海,有些(猎头)听到是爱驰的员工,就拼命压价。”胡嘉(化名)说。
据胡嘉透露,由于工资发放的问题,他能感受到同事在减少,一些同事在单位工资发不出的情况下之所以仍未离职,大部分是难找到下家。
而即便找到了对应的岗位,猎头开出的薪资待遇也往往不尽人意。
一名已从爱驰汽车离职的员工徐明(化名)表示,爱驰汽车的员工求职过程中多多少少遭遇不同程度的降薪。
“比如猎头会说,‘爱驰都发不出工资来了,还不快溜?’,越是等待工资就越低。有个技术岗位的同事原来月薪3万元左右,求职的时候猎头给他报价月薪1.5万元,直接砍掉一半。”徐明表示。
汽车行业猎头李思表示,目前各家车企在大多数岗位上的薪酬水平差异不大,选择回流传统车企的人还是比较多,毕竟稳定一些。
事实上,撤离新势力车企,回流传统车厂的情况已经持续了至少两年。
央广网今年3月报道,2021年期间,多名汽车行业从业人员表示,无论是薪酬水平、晋升体系,还是竞争力,传统企业都难以和新势力车企相媲美。
但近两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批汽车行业人才主动从新势力车企、初创企业向传统车企、供应链企业回流。
2022年新势力车企内部现有人才正面临快速流失的风险,尤其是核心职能人才的抢夺已经向初始层级蔓延,人才抢夺战已经愈发激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业人员回归传统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