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3-8-11 21:08:59

美国政府公布对华投资禁令

上月传说美国总统拜登将于下月签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尖端技术领域进行投资。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要彻底切断主导全球科技产业发展的美国大型私募基金(PE)和风险投资公司(VC)的对华投资,从源头上封锁中国尖端领域新生企业的发展。
拜登总统的这道行政令将为自2000年起延续至今的美中“科技·资本蜜月期”彻底画上句号。


美国总统拜登8月9日签署对华投资禁令,禁止美国对中国某些敏感技术进行投资,并要求其它投资项目向政府通报。
该行政令聚焦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合资企业和绿地投资,禁止美国对中国在半导体、量子计算的投资,以及通报其它类型的半导体及人工智能投资,行政令还禁止美国公民和永久居民参与被禁止的交易。
《华尔街日报》说,拜登政府正在向美国企业发出明确信号,引导投资远离中国。
“从更长远来看,中美正深陷龙虎斗,两国不得不脱离数十年来为双边关系提供压舱石作用的经济和商业联系,而上述新的投资限制措施可能会加速两国进一步疏远的势头。”报导说。
报导引述提供咨询服务的行业人士的话说,虽然美国企业仍然对投资中国市场有兴趣,但许多公司已经越来越犹豫要不要押注中国。
精品研究公司Trivium China的合伙人Andrew Polk告诉《华尔街日报》:“我们看到许多(美国)公司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其中国战略。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改变战略,但他们现在正对战略进行压力测试,因为我们显然已经处在一个新的环境当中。”
Polk表示,中国市场的风险调整回报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的很多客户对这一点都有共鸣。
追踪跨国投资趋势的PitchBook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的风险投资已从2021年第四季度438亿美元的高位骤降至今年第二季度的105亿美元,新行政令可能会对指定行业以外的投资产生寒蝉效应。
美国政府官员表示,该总统行政令是他们在对华关系中“去风险”努力的一部分,但不是要与中国“脱钩”。
《纽约时报》说,美国政府官员表示,此举完全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不是为了获得经济优势。
但该行政令描述了将两者分开的难度,它提到中国“消除民用、商业部门和军事、国防工业部门之间障碍”的举措。
它还描述了北京对“获取和转移世界尖端技术,以实现军事优势”的关注。


拜登行政令的全文仅提到针对“特定关注国家”,但附件将其范围限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此外,根据行政令,投资中国这些领域的美国企业需要向财政部通报交易情况。
财政部就行政令发出的一份声明说,该行政令是对现有出口管制措施的补充,是一个“具有严格针对性的行动”,政府坚持“开放投资的长期承诺”。
“拜登政府致力于通过适当保护对下一代军事创新至关重要的技术来维护美国的安全,捍卫美国的国家安全。”声明说。


专注于中国政治风险的咨询公司Teneo的董事总经理Gabriel Wildau告诉《纽约时报》,该行政令范围有限,直接影响不大,但其中包含的通报要求可能会产生寒蝉效应。
他说,华盛顿官员们越来越多地将美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视为一种与外敌勾结的形式”。
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高级研究员兼贸易与技术项目主任Emily Benson表示,通报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获取信息并向美国政府提供数据的方法,以便政府能更好地了解在这些确定的技术领域中某些投资的数量和性质。
她解释说,行政令不会立即生效,在此期间拜登政府将听取多轮公众对这些新规的反馈意见,包括最初的45天评论期。
届时,私营部门以及包括来自中国的企业等其他利益相关者将有机会发表意见。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希望最终规则允许美国芯片公司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并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市场,以提升美国半导体行业的长期实力和超越全球竞争对手的创新能力。”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发表的一份声明说,“我们将密切关注‘涵盖国家安全技术和产品’在制定规定的过程中被如何界定……我们希望政府能够与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取得更多进展,以推进共同利益,并防止美国的单边政策不利于美国公司与外国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


拜登政府从上台初期就构想限制美国资本在尖端产业方面投资中国企业,但一直过不了议会这道坎,迟迟未能落地。针对政府限制民间投资的措施,就连民主党内部也存在诸多分歧。但是,尽管投资业界和政界内部提出抗议,但这次的对华投资限制案迅速落地。7月25日,鲍勃·凯西和约翰·科宁提出的《禁止对华投资法案》在参议院获得通过。
彭博社称:“虽然(总统的投资限制行政令也)多次被推迟实行,但这次已经进入实行的规则制定阶段。”也就是说,美国宁愿让本国金融企业和机构蒙受损失,也要与中国完美“脱钩”。据悉,在本次行政令中,此前讨论禁止投资的生命科学和电池领域被排除在外。
庞大的美国资本和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中国高科技企业相携共生已逾二十载,中国技术企业以美国资本为武器攻击性地开拓市场,美国投资公司则通过这些企业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赚取巨额投资利润。正因如此,近年来美中关系跌至谷底,美国资本的对华投资依然活跃。
在中国代表性科技企业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的主要股东名单中,很容易能够找到黑石、摩根士丹利、高盛、先锋等美国金融投资机构的名字。Tik Tok运营商字节跳动的主要股东也是美籍资本红杉中国和KKR,中国最大的汽车共享企业滴滴出行的第二大股东是美国优步。不仅专业投资公司,成功的美国科技企业也一直是中国初创企业的资金来源。
但随着美中交恶,最近可以感觉到这种关系也发生了变化。据金融信息企业S&P Global的资料显示,去年美国私募基金和风投对华投资总额为70.2亿美元,同比骤减76%。美企意识到美国政府的限制规定,资金开始转投印度和东南亚,同期对华投资件数也下降了40%。
6月,美国硅谷的代表风投,自2000年起向阿里巴巴、腾讯进行种子轮(初期投资)注资的中国初创巨头红杉资本干脆剥离中国法人,撤出中国投资市场。正因如此,中国当地有舆论担心:“如果美国限制规定落地,许多初创企业将因为面临资金困难而接连倒闭。”


见再难将本国初创企业的发展托付于海外资本,中国改为由国家出资培养技术。
7月30日,香港《南华早报》(SCMP)报道称:“中国地方政府正忙于同大型科技企业建立关系”,“为大型科技企业铺开红毯。”
据SCMP报道,中国第二大游戏企业网易与总部所在的杭州建立了AI和电子竞技的合作伙伴关系,北部主要城市天津和南部深圳与目前生成式AI领头企业百度签订了事业合同。
也就是说,要将政府级别的大型项目集中委托给有潜力的企业,并提供资金支持。
SCMP评价称:“因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批评政府引发的大规模‘扼杀大技术企业’的行动终于落下帷幕。”但中国政府对这种战略能发挥多大影响力心里没底。
一位IT业界人士称:“因政府可调用的资金有限,接下来很可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机领域,将资源集中投向部分大型企业。”

《华尔街日报》说,在中领导人看来,在中国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经济陷入通缩,外商投资骤减的情况下,与美国关系维持平稳,哪怕只是暂时的,也可以提高他在国内的威望。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方外交部高级官员杨涛上周在华盛顿与美国国务院和其它部门官员进行了讨论,重点之一是为出席11月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领导人峰会以及与拜登举行单独会谈做准备。
官员们表示,双方还推动修复沟通渠道,本月初步同意成立工作组来讨论亚太地区和海事问题。


随着行政令在最近几个月逐渐成形,中国官员敦促拜登不要推出,并指责华盛顿试图阻碍中国的发展。
在该行政令公布后,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回应说,美方是在投资领域搞“脱钩断链”,中方表示严重关切,以及将保留采取措施的权利。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高级研究员Gary Clyde Hufbauer接受采访时说,这项行政令正式开启了美国限制对中国投资的第一步。
“我将其视为限制美国对中国直接投资打响的第一枪。”他说,“我预计许多企业将撤回任何对中国投资的计划,它(限制措施)甚至可能会扩展到一些大型机构如贝莱德集团等的投资组合投资。”


其实,中国也有一套它自己的投资限制措施,范围远超过美国的新规,而且适用于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境外投资。
它阻拦或叫停了例如购买房地产甚至欧洲足球俱乐部等低技术含量的对外投资,但允许甚至鼓励进一步并购可带来地缘政治优势的科技企业,包括投资涉及飞机生产、机器人、人工智能和重型制造的海外企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政府公布对华投资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