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3-8-17 18:46:59

碧桂园的随意暗示某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森林城市”项目起于2015年,耗资超过1000亿美元,是一座在马来西亚南部,靠近新加坡打造的“绿色与智慧的未来城”,结果是一场失败。

甚至前往参观的观察人士和媒体形容其为“鬼城”,未来城建在面积30平方公里的四座人工岛上,本应吸引70万居民,现在顶多有万余人住入。
只完成28000个居住单位,装修完毕的也只有四座岛中的一座。根据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报道,其中近90%的商店可能已被抛弃。

为什么“森林城市”会沦为“鬼城”?费加罗报报道指错误出在房价昂贵,当地人无力购买。
根据法国电视2台的报道,森林城市每平方米售价2800欧元,而马来西亚人平均工资不超过700欧元。其中有些公寓甚至要价百万欧元,当地人高不可攀。
至于外国购屋者,尤其是中国富人,本来是“森林城市”计划最初瞄准的目标,但是当地政府前后矛盾的声明让许多中国人打消了主意。
2018年,马来西亚时任总理声明,他的政府不会允许外国人购买“森林城市”,后来,总理改变了主意,潜在的顾客还没有转过神来,中领导人下令严控资本外流。

不过,碧桂园仍在为自己的庞大的豪奢公寓计划辩护。
“森林城市”已经修好且开放了两座高尔夫球场,两座豪华旅馆,一座国际学校,还有水族馆。
碧桂园对‘新海峡时报’表示,说“森林城市”计划失败并不公平,“森林城市”将于2035年全部完成。
不过,八月初,碧桂园宣布可能要在两年内重新评估其发展规划。
房地产商承认:“新冠大流行病和全球经济放缓等不可预见的因素对发展势头产生了影响”,但请大家放心:他们已经聘请了100多家外国房地产中介向潜在买家推销“森林城市”。

碧桂园濒临倒债,可能引爆金融危机,但董事长杨惠妍上月将其持有的碧桂园姊妹公司“碧桂园服务”很大一部分股权,捐赠给家族慈善机构,瑞银分析师John Lam和彭博专栏作家任淑莉都认为此举很可疑。
在碧桂园上周惊传2笔债息跳票前,以John Lam为首的瑞银分析师就在报告中针对杨惠妍在7月底捐出20%“碧桂园服务”股权的举动表示质疑,因为当时市场对碧桂园主要房地产业务的流动性状况进行了讨论,“捐赠的时机对我们来说似乎很不寻常”。
彭博专栏作家任淑莉也说,碧桂园的美元债可能终将违约,而且没有任何的债务重组。她指出一家公司只有当持股人仍看到价值,并有意翻转危机才会提出债务解决方案,杨惠妍持有碧桂园52.6%股权,她的庞大所有权实质上可改变碧桂园的财务政策,及其对债权人的态度,但杨惠妍对碧桂园转亏为盈还有信心吗?任淑莉直言杨惠妍或许不在乎碧桂园。
任淑莉指出,碧桂园服务和碧桂园这2家公司,一个赚钱一个不赚钱,前者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26亿人民币,而后者上半年净亏损恐高达550亿人民币,而杨惠妍上月转移股权是仍在赚钱的碧桂园服务。任淑莉认为,要了解陷入困境的富豪是否愿意就债务进行谈判,必须看看其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任淑莉指出,碧桂园与碧桂园服务虽皆为杨惠妍控制,但两者是姊妹公司,这样的公司结构与孙宏斌的“融创”形成鲜明对比,“融创服务”由“融创中国”控制,也因此孙宏斌有财务动机重组爆雷的“融创中国”,甚至为此提出优惠条件。
还有另一个举动也很可疑,杨惠妍上个月将其部分“碧桂园服务”持股捐赠给家族慈善机构的短短几天后,“碧桂园服务”就宣布将2022年度末期股息和特别股息的派发日,从8月30日提前至8月11日。
任淑莉表示,在中国,资本密集的​​房地产开发早已过了鼎盛时期(指碧桂园),而物业管理和服务(指碧桂园服务)才是未来。
毫无疑问,过去2年尽管其他建商因政府严厉的监管打压而违约,但那段时间碧桂园都还在努力履行其义务,而如今种种迹象都显示,杨惠妍可能不再在乎(碧桂园)了,“碧桂园已穷途末路”。

碧桂园周日在提交给证券交易所的文件中宣布,暂停该公司11只公司债券的交易,这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这家中国最大房地产巨头健康状况的担忧。
碧桂园股价周一下跌18.4%,延续了该股的跌势。该股本月已累计下跌约50%。这一暴跌给香港恒生指数带来了压力,该指数下跌1.6%,并影响了整个亚洲市场的人气。其他中国地产股也大幅下挫,恒生地产指数下跌2.4%,上周晚些时候发布盈利预警的中国金茂控股下跌4.1%。
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一度下跌将近2.37%,刷新7月24日以来盘中低点至6923.48点。截至发稿,跌1.22%,报7005点。成分股中逸仙电商跌7.9%,比特数字跌6.1%,蔚来汽车跌超5.1%,小牛电动、陆控、天境生物、嘉楠科技至少跌超4.0%,理想汽车、晶科能源、达达、悦刻电子烟至多跌约4.0%,阿里巴巴、老虎证券至多跌超2.5%。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同样于周日发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将碧桂园股票从持股或中性下调至减持,并将其目标股价从2.40港元下调69%至0.75港元。
Gimme Credit分析师Cedric Rimaud周一在一份报告中告诉客户:“不仅碧桂园的合同销售在直线下降,整个国家也是如此。”他说,这是一个“全行业现象”。他指出,中国国家统计局报告称,6月份全国房地产销售下降28%,这种螺旋式下降威胁到整个经济。
《巴伦周刊》称,有进一步迹象表明,房地产问题可能正在波及整个中国金融体系,并有可能产生更广泛的溢出效应,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
香港《南华早报》援引提交给上海证交所的文件称,两家中国公司表示,它们未能收到中融国际信托的到期款项。中融是中植企业集团的子公司,中植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私人财富管理公司之一,也是一家庞大的金融集团,对房地产集团是一个有影响力的债权人。
《巴伦周刊》表示,中植的情况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中国的房地产危机已经超出了高楼大厦的范围,在刺激措施几乎没有起到止血作用的情况下,有可能波及到中国不透明的金融体系的核心。
《巴伦周刊》指出,碧桂园的困境突显出,中国可能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除了房地产行业,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似乎还面临着消费放缓、通货紧缩和初现端倪的人口危机等深刻的经济挑战。
刺激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减轻对房地产行业以及中国金融体系中相关实体的影响,甚至对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巨头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离岸人民币周一一度下跌0.5%,至1美元兑7.2927元人民币。今年以来,人民币已下跌约5%,在亚洲货币中表现仅好于日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碧桂园的随意暗示某种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