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化退火中为什么有两次等温保持状态?
问答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材料。这种工艺的目的是使钢中的碳化物(主要是渗碳体Fe3C)从片状转变为球状或颗粒状,从而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后续的热处理做准备。
1. 将钢加热到略高于Ac1温度(通常高出20~30℃),Ac1是铁碳合金相图中,铁素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点。
2. 在此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使碳化物充分溶解并均匀分布。
3. 随后缓慢冷却到略低于Ar1的温度(Ar1是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结束温度点),并在此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促进碳化物以球状形式析出。
4. 最后,继续缓慢冷却至室温,确保组织转变完成。
通过球化退火,材料中的碳化物由片状转变为球状,这不仅降低了材料的硬度,使得切削加工更容易,还减少了淬火时的变形和开裂风险,因为球状碳化物相比于片状碳化物对材料的应力集中作用较小。此外,球化退火还能提高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球化退火中为什么有两次等温保持状态?
球化退火中出现两次等温保持状态是为了达到特定的微观结构,这种工艺通常用于改善过共析钢和某些工具钢的切削性能和后续热处理的响应。
第一次等温保持促进奥氏体的形成以及部分过剩碳化物的溶解,材料首先被加热到略高于Ac1温度(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开始温度),但低于Ac3或Accm温度(完全奥氏体化的温度)。这样可以确保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转变为奥氏体,但不会导致所有的碳化物完全溶解。随后,材料会快速冷却至略低于Ac1的温度,进行第一次等温保持。在此阶段,剩余的片状碳化物开始逐渐分解并开始球化过程。
第二次等温保持进一步促进碳化物的球化和分布均匀化,在第一次等温保持后,材料再次被冷却至更低的温度,通常是接近于或略高于珠光体转变温度的温度点,然后进行第二次等温保持。在这一阶段,碳化物继续球化,最终形成细小、分散且球形的碳化物颗粒,这些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这样的微观结构不仅提高了材料的韧性,而且减少了后续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风险。
通过两次等温保持,可以有效地控制碳化物的形状和分布,使得碳化物从片状转化为球状,从而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同时也改善了材料的均质性和切削性能。这种改进后的微观结构有利于后续的热处理,如淬火和回火,因为它减少了淬火时的应力集中,降低了开裂的风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