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zme 发表于 7 天前

鸦片战争简单回顾

本帖最后由 glzme 于 2025-4-9 14:52 编辑

一、被抓住的叽叽
英国对于中国的茶、瓷器和丝绸的需求量巨大,这导致了英国的贸易逆差日益增加。为改变中英贸易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英国政府派出以马戛尔尼为团长,以庆贺乾隆八十大寿为名,携带大量珍贵礼物,分乘三艘大船,历经9个月的漫长海上行程,于1793年7月底抵达天津。

英佬花巨资出差,是在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寻求开辟市场的方法。我们先抛开英佬下跪不跪,乾隆不识货这些细节,先看马戛尔尼的报告:

1. 乾隆年间,粮食总产量虽创历史最高,但人口翻了一番还多,人均产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仅为780斤。普通农民家庭年收入不过32两白银,全年平均支出却是35两,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
2. 乾隆初年,英国人偷偷把印度的鸦片贩运到了广州。他们在印度买一箱鸦片,花250印币,运到广州就能卖1600印币。英国人终于发现了从中国换回银子的方法。从乾隆中期开始,社会上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1775—1797年,中国平均每年走私进口的鸦片数量是1814箱。而1798—1799年,也就是马戛尔尼访华几年之后,鸦片贸易数量迅速增长到每年4113箱,增长了一倍还要多。
3. 清军当时最主要的装备是弓箭、大刀、长矛,火器主要是火绳枪。当时欧洲军队主要使用燧发枪,有些已用上滑膛枪。乾隆朝军队的装备,和明朝末年相比并无变化,和英国相比,落后了差不多一百年。

我们试着推导一下英佬的策略。根据第1条,大清没有能力大量种植鸦片;根据2,鸦片在大清有市场,从英国出发的商船能把印度货拉到大清卖,再买茶、丝绸、瓷器回到英国,能达到贸易的平衡;根据3,其实武力强抢也不是不行,只不过风险较大,做生意赚钱没必要冒那么大的风险,于是又和平地贸易了四十多年。

二、无力缉私
从嘉定开始,清朝已经注意到了鸦片的危害问题。到道光帝继位,他选择了强硬的禁烟措施。彼时广东一带鸦片走私盛行,已经发展到官商勾结的程度。道光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亦有购买外国大炮扩展军备之举,可惜英佬根本不在广东和他打,直取大沽口。道光在主和,主战两方阵营之间反复横跳,最后被迫妥协。
其实道光年间财政并不好,他压缩皇家开支,严惩贪官,带头穿打补丁的裤子,但是没钱就没法办成事情,更何况有的臣子一口一个大清,实则对外商层层加码收受贿赂,暗中保护鸦片走私,最终导致国力亏空,无力缉私。

三、总结经验
受限于篇幅,本文从大方向着手,略过了各个关键人物的各种小动作。下面我来一一总结:
1. 贸易是要平衡的,贪小便宜不能长久。受到伤害的最终是要爆发。贪婪是人的本性,护住自己的鸡鸡,小心提防。
2. 有多大实力就办多大的事情。在正向循环里面起飞并不见得一个人的实力有多强,逆风的时候人心涣散,才真正到了考验实力的时候。
3. 考虑问题要长远,稳定其实并不是常态,有的补救措施虽好,其实也是太晚了。




Hyperion 发表于 7 天前

这是哪本书?

刘嵩 发表于 7 天前

乾隆和路易十四是笔友,两人还互相贺寿,当乾隆知道法国大革命后,更加坚定了闭关的决心,乾隆朝已经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理工类著作,组织八旗子弟学过一段时间,雍正朝搞的清廉吏治,乾隆几乎都推翻了,又回到了土地兼并的时代,他儿子要替老子扛更多债,

wf2725864 发表于 7 天前

:o历史真相似

辰宇 发表于 7 天前

刘嵩 发表于 2025-4-9 18:37
乾隆和路易十四是笔友,两人还互相贺寿,当乾隆知道法国大革命后,更加坚定了闭关的决心,乾隆朝已经翻译了 ...

乾隆还学过微积分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鸦片战争简单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