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拿别人当人 自己也是个畜生
https://s3.bmp.ovh/imgs/2025/07/07/d94dc011f666eb4e.jpghttps://s3.bmp.ovh/imgs/2025/07/07/d80f67a99eb5b7ab.jpg
https://s3.bmp.ovh/imgs/2025/07/07/57ae4ee0f4d22107.jpg
https://s3.bmp.ovh/imgs/2025/07/07/2e438e9155f9aa7b.jpg
和郑州一样,水淹到脖子了,还等人来救 青岛大学不也热死了一个门卫?照样还是不安空调 GB/T 43168-2023
https://s3.bmp.ovh/imgs/2025/07/07/ee12a397fa0a7e2d.jpg
管中窥豹,一叶知秋,"
k1373脱线被困车厢就是xx社会的缩影,闷热窒息到老人小孩已经呼吸困难了,乘务员以没有上级命令为由拒绝打开车门,所有人依然麻木是从、引颈待「救」,仿佛人的生命和上级的指令相比一文不值,荒唐程度不次克拉玛依大火中的那句「让领导先走」,在小伙子举锤砸开车窗让新鲜空气流入之前,这满车箱的人仿佛都是失去思想和行动能力的植物人,而事后小伙子被带走调查时,无一人阻拦、无一人为其辩解,这「一车箱子的人」有什么被拯救的价值?这样的民族又能有什么战斗力和复兴之机?这节车厢,就是缩小版的中国,麻木冷漠,真实凉淡。收起K1373次列车脱线停运3小时亲历者:车里非常阿热 感覺快要窒息要求开门被拒绝 有乘客砸开车窗“大人稍微能扛一点 小孩完全受不了"
拉坦纳和达利的推论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果,即对紧急事件的受害者而言,“人越多越安全”的想法有可能完全错误。跟一群人在场比起来,要是当时的旁观者只有一个,说不定急需救助者的生存概率反而更大一些。为了验证这一不同寻常的论点,达利、拉坦纳和他们的学生、同事展开了一次系统化的感人研究项目,得出了一组明确的结果。实验的基本程序是模拟紧急事件,只不过有时候是让一个人看到,有时候是让一群人看到。而后,他们记下紧急事件受害者在两种情况下所得到的援助次数。他们的第一次实验是让一名纽约的大学生假装癫痫病发作。要是在场的只有一名旁观者,85%的时候他都得到了帮助,而有5名旁观者在场时,“病人”得到帮助的概率就降到了31%。既然几乎所有单个的旁观者都出手帮了忙,说我们处在一个不关心他人痛苦的“冷漠社会”就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了。很明显,是其他旁观者的在场,使得人们施以援手的概率降到了可耻的水平(如图4—2所示)。
。“我们的研究发现,在权威的命令下,成年人几乎愿意干任何事情。”早有一些人担心另一种形式的权威——也就是政府有能力从普通公民身上压榨出可怕的百依百顺,对他们而言,这样的结果显然具有更为严肃的引申意义。
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 从小开始,这些人(家长、老师)就比我们懂得更多。我们发现,采纳他们的建议是有益的,部分是因为他们更有智慧,部分是因为他们手里攥着对我们的奖惩。成年之后的情况也是一样,只不过此时的权威人物变成了老板、法官、政府领袖。他们因为所处地位更高的缘故,得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并掌握更多的权力,故此按照正当权威的愿望去做是有道理的。正是因为它太有道理,很多时候,哪怕权威人物说的完全没道理,我们也会照着去做。当然,这种矛盾,正好也是影响力武器要借助的东西。一旦我们意识到服从权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好处的,就很容易不假思索地服从。盲目服从这种机械做法,既有好的一面,也有糟的一面。盲目服从,我们就用不着思考了,省心又省力。可尽管它大部分时候能让我们作出适当行为,例外的时候也有不少。
最近看了点心理学的书, 刚好也挺适配这两个点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