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前天 20:00

荒诞年月之禁止律师吃饭

近期,安徽、贵州等地司法局、律师协会开始严查律师聚餐,要求律师吃喝报备,引发律师界舆论反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当局此举一是因为财政紧张,二是为了加强社会管控。
7月2日,毕节市律师协会传达《关于做好律师行业纠治违规吃喝工作的提示》,严禁律师以“业务交流”“案件研讨”等名义组织或参与违规宴请,要求各律师事务所开展“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并将相关情况向本市律师协会报备。
文件称,市律师协会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对顶风违规行为严肃处理,视情节轻重给予行业惩戒或移交有关部门处理,并留下举报电话和邮箱。要求传达到全体律师及工作人员。
早在6月份,安徽一则要求律师“宴请需报备、一律禁酒”的通知,就曾引发行业震动和批驳。朋友圈消息显示,司法局通知,严禁违规吃喝,所有党员律师有举办或者参加宴请的需要提前报备。党员律师外出吃饭要到局机关报备,非党员律师外出吃饭需要到律所报备,但一律不准喝酒。
对此,律师界表示“莫明惊诧”“管得宽”,此举“越权乱法”。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韩旭发文表示,将律师作为违规吃喝的整顿对象,既缺乏法律依据,也混淆了权力与权利的界限。
文章认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整顿违规吃喝运动在全国开展,运动化导致的扩大化,将律师也作为违规吃喝的整治对象。一家律所设立“酒精检测岗”,律师上班需吹气测酒。律师作为不吃“官粮”的一族,没有必要强加其如公职人员一样的义务。
网友表示,
“禁酒令?”
“律师越红,监管你的人和机构就越多。”
“管公务员是因为公务员拿的是人民的钱,管律师是因为?”
“吃不上饭的也去报备哈。”
“管天管地管人家吃喝,又不是吃公家饭。”
“这是要彻底搞垮餐饮行业吗?抵制不正当吃喝,但是合理消费,正常人情往来还是要有啊。”
“律仿效官只需要管一个,法官不出来律师请谁吃?”
“律师这个弱势群体。”
但是很多批驳律师禁酒令的文章或图片已经遭到404,“网页跑丢”。

今年5月18日,国务院修订发布《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被称为“史上最严禁酒令”,规定“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
5月13日,中纪委办公厅通报了今年3月22日,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官员在学习所谓“中央八项规定”会议期间的“违规吃喝”,其中五人共饮四瓶白酒,中共罗山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夏宇当天下午身亡。
河南律师金平(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毕节律协的通报,最近在微信上,国内的好多律师也都有一些反应,基本上多数都是反对的。
河南是没有这种规定,目前来看不是全国性的,应该是有些地方的律协迎合习近平的禁酒令。这是比较荒唐的一个规定,不切实际,即违法又荒唐。
“这传递了一个信号。别说是官员,就是所谓的民间组织这些人,已经很像文革时候那样溜须拍马成风。
但凡跟权力有关的这些人,都想着阿谀奉承,根本不考虑什么违法不违法,合理不合理。这种极端的扭曲、不理智,也是挺令人担忧的一件事情。”他说。
金平分析认为,事情的起因应该在上个月,河南信阳的公务员吃饭的时候,喝酒过量死亡。正好现在这个当口,经济下行,要遏制财政的支出;更主要的是防止人们聚集,特别是官员在外面借着吃饭应酬,有些串联或者交流,这是背后的一个原因。
他表示,其实律师吃喝比公务员差得远。但如果按照这个搞法,继续这么管的话,真有可能全国会推开来这个东西。
“因为整个经济形势不好,他们以所谓反对浪费的名义,打击违规吃喝。当年不也是以所谓的反黄牛倒票的名义,让大家都实名制嘛,后来为了以所谓打击犯罪的名义,住宿也实名制。
它都是表面的现象。北京方面有它背后的考量,下面溜须拍马,在试水,但也不排除他们内部有什么通知。但是遭到的反抗还是很激烈的。”
上海的戴律师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整治律师界是延续以前领导干部作风的“八项规定”,现在己经扩大到普通党员了,原因主要是财政没钱。即使上海也财政吃紧。

干货专用号 发表于 前天 22:21

逐渐扩大对社会面的控制,也是提前让大家体验下少吃少喝的生活,再过渡到没吃没喝。
找两个地方试点,看看反弹情况。

lanyuedao9999 发表于 昨天 10:04

请律师就先聚餐,不敢参加的律师也就别找了。搞法律的也能被搞了还怎么干这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荒诞年月之禁止律师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