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尝试表达技术能力!而不是说你“不吃素”,
老汗人词穷之际有句口头语,说,我也不是吃素的!哈哈,他今晚具体吃什么了?不再告诉你,我就告诉小家伙!你先不说自己假装吃的鳕鱼!你首先表达深刻的技术能力!你从头到尾说完 !由对方评定你伙食标准!哈哈,举例,
骚鸟,从始至终玩镍基高温,就是理论体系一直就是镍基 ,大汗是玩铁基!直到师院士年迈之后,才转型镍基,当然现在没有争论了,粉末镍基,
一个啥问题?你能不能表达一下铁基、镍基的根本性差异!我发现一个啥问题,许多大高帽子与他们的博士居然不能!或者就是说一段,不连贯的一段,就像我说的2009年玩水下,博士的计算机里面关于壳体稳定性计算的资料是一个简单的网页!哈哈,李爷震惊于此,当然,我不是说必须会计算这个,因为人家已经拿到钱了!会不会属于小节,无碍生活,
我是说,当你作为拿不到钱的普通侉子,就像李爷这样的,没有帽子、可以资历,啥都没有的孙子!也开口说“我不会”!还有活路没有!
哈,就聊铁基与镍基高温合金了!去百度!去AI,你就尝试一下看看,试试看我到底能知道多少?
你说你考我?是真的吗?哈哈
一下就能看出来你是不是吃素!因为明明白白以后 ,你想吃素都没有素菜!桌子上都是肉食!
阿拉正经说话是很厉害的!
本帖最后由 迷茫的维修 于 2025-7-11 11:27 编辑
11 好吧,AI一段。
铁基合金:
铁(Fe)具有同素异构性,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α-Fe(体心立方,BCC)→γ-Fe(面心立方,FCC)→δ-Fe(BCC)的相变。这种相变特性导致铁基合金在高温下容易发生结构不稳定(如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或渗碳体),限制其高温强度。
为稳定奥氏体结构,铁基合金需大量添加镍(Ni)和铬(Cr),其中Ni是奥氏体形成和稳定的关键元素,但其效果有限(例如GH2132合金中Ni含量仅约25%)。
镍基合金:
镍(Ni)本身在常温至熔点范围内均为稳定的面心立方(FCC)结构,且能显著扩大Fe、Co等元素的奥氏体区间。这种结构特性使镍基合金在高温下具有天然的结构稳定性。
镍的FCC结构还提供了更多的固溶强化位点(如Cr、Mo、W等元素的溶解度更高),且位错滑移系更多(12个滑移系),有利于高温强度的维持。
铁基合金:
沉淀强化:主要依赖γ'相(Ni₃(Ti,Al))或γ"相(Ni₃Nb),但这些相在高温下易粗化或溶解,导致强化效果随温度升高快速衰减(通常使用温度<850℃)。
固溶强化:通过Cr、Mo等元素提高基体强度,但铁基合金的固溶强化效率较低(如Cr的强化效果在Fe中较弱)。
有害相析出:铁基合金易析出η相(Ni₃Ti)、σ相(FeCr脆性相)等有害金属间化合物,降低塑性和高温性能。
镍基合金:
共格沉淀强化:γ'相(Ni₃(Al,Ti))与基体共格,具有极高的热稳定性(熔点约1600℃),即使在1000℃以上仍能有效阻碍位错运动,提供持久的高温强度。
固溶强化效率高:Ni基体对Cr、Mo、W等元素的溶解度更高(如Cr在Ni中溶解度可达30%),且这些元素的原子尺寸差异更大,导致更强的晶格畸变效应。
抗有害相析出能力:镍基合金中较少形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如σ相),且通过精确设计可抑制有害相析出。
铁基合金:
抗氧化性较弱:Fe的氧化产物(FeO、Fe₂O₃)致密性差,易剥落,需依赖Cr形成Cr₂O₃保护层(Cr含量通常>15%)。
抗热腐蚀能力差:在含硫或高温燃气环境中,Fe基合金易形成低熔点硫化物(如Ni₃S₂),加速腐蚀。
镍基合金:
天然抗氧化优势:Ni基体与Cr结合形成的Cr₂O₃保护层更致密且附着力强,同时NiO本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如GH3030合金中Cr含量20%即可满足高温抗氧化需求)。
抗热腐蚀能力突出:Ni基合金中Cr、Al等元素可形成多组元氧化膜(如NiCr₂O₄尖晶石结构),有效抵抗硫化物和熔盐腐蚀。
铁基合金:
热加工性较好:由于相变特性,可通过热处理(如固溶+时效)调控组织,但高温变形抗力较大。
铸造性能有限:成分偏析较严重(如碳化物和Laves相析出),导致铸态组织不均匀。
镍基合金:
粉末冶金优势显著:传统铸造镍基合金存在严重偏析(如γ'相粗化),而粉末冶金工艺(如等离子旋转电极制备细粉)可消除偏析,获得均匀的细晶组织,提升强度和疲劳寿命(如FGH95粉末合金屈服强度达1500 MPa)。
单晶技术突破:镍基合金可制备无晶界缺陷的单晶涡轮叶片(如CMSX-4合金),极大提升高温蠕变强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