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点顶圆管外侧!能写这个数学模型吗?
我说话,扯淡就是正经八百扯淡!天南地北!随便啊!可李爷也经常正经八百扯淡,俩900毫米以上,20毫米左右厚度的钢管,怎么焊接在一起?其实不在乎初始是不是“很圆”!只关心能不能对口“寻迹焊接”,就是对出的“厚度偏差”有要求,
简单说吧!怎么捏到“合规” 提示一下,大直径需要“八根手指”组成一个预设模型去捏!想一想回答我!这椅子钱不少,
还有大变形覆盖件,可以采用“多点压力机”,泥琢磨一下,压头的弧度,怎么促成拉伸的弧度之间的衔接?
当然,冷轧问题也可以聊,不懂冷轧是玩不了复杂覆盖件的!只能做“大钮儿”,儿大钮没办法高薪!
11 捏圆,用八爪捏,外弧形板固定,内弧形板去顶。也只能两头的端口大概保证形状。 最近在读焊接的书,读规范和应用, 海上隔水导管(φ762 mm~φ1067 mm)就是一根根大口径直缝埋弧焊钢管,现场逐根对接焊成几百米长的“海底井口地基”。管子出厂椭圆度一般≤1 %D,但运输、吊运、打桩后常会被压成“椭圆”。要把上下两口“捏”成能直接焊接的近似圆。
执行 SY/T 6558-2014《海上钻井隔水导管》:管端 200 mm 范围内椭圆度≤1 %D(直径差≤0.01 D)为合格;
现场用π尺或内径规测 4-6 个直径,超差>2 % 的直接退回厂家重新整圆。
液压外抱式整圆机(8-12 爪)
‑ 将管端 300 mm 套入整圆模,分 2-3 次加压到设计圆度,一次保压 30-60 s;整圆后椭圆度可降到 ≤1 %D,错边量≤1.5 mm,满足 API RP 2A 对隔水导管焊缝错边要求。
内撑式整圆器(船上补焊时用)
‑ 在管口内塞入可扩张的 6 瓣式内撑块,液压同步顶出,10-15 s 完成整圆;撑块带滚轮,整圆后可直接旋转管节,方便坡口打磨。
用带 V 形滚轮的移动式套架小车托住管节,小车两侧成对限位滑轮顶在管外壁,强制两管中心重合,防止回弹错位;
在 0°、90°、180°、270°四点打码块(tack weld),码块长度 50-80 mm,厚度 ≥3 mm,正式焊接时逐段退焊,避免热变形造成椭圆。
通过“量—整—锁”三步,现场就能把“不圆”的隔水导管管口快速“捏”到满足 SY/T 6558-2014 和 API 规范要求的近似圆度,实现高质量对接焊。
思考了一下,用八点捏,需要确定每个点的位置和各压多少的量。感觉可以用样条曲线来模拟管口的形变。
之前玩凸轮,用过样条曲线。样条曲线其实是个柔性竹丝,让它弯曲后钉住几个轮廓点,它靠自身的柔性就成了一段弯曲的轮廓,改变几个钉的位置就能操纵这条曲线了。工程上用会有固定点的坐标和曲线的方程,是循环嵌套的分段函数。
首先扫出两个管口的轮廓,360度,用坐标表达。
电脑端把两个管口坐标重叠在一起,评估不重合度,确定捏哪个管容易些。
把要捏的管轮廓均分8段,每45度一段。构建样条函数,八个卡爪位置对应样条曲线的固定点。捏任何一个点的时候,相当于样条曲线的一个固定点有了位移,跟它相邻的两段有较大变形,次相邻两段有小变形,剩下的段基本不变形。这类似于金属的形变,越靠近压点位置变形越大,反之越小。
把另一个管口的坐标曲线往两侧各偏置一个距离,形成一个环带。这个就是目标区间了。然后依次捏八个点,让样条轮廓变形后完全进入到目标区间。输出各个点的位移。
以上就是数学模型。输出的是八个点的周向位置和每个点进给深度。样条函数需要根据实验积累的金属变形数据调整压点的权重,来尽可能模拟实际管口的变形。 米兰的小铁匠 发表于 2025-7-16 16:42
思考了一下,用八点捏,需要确定每个点的位置和各压多少的量。感觉可以用样条曲线来模拟管口的形变。
之前 ...
看来没有说到点上。实际是用什么方法捏出来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