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回声 发表于 2025-8-27 16:48:00

车削螺纹出现台阶的几种可能性


https://s3.bmp.ovh/imgs/2025/08/27/9e6f3dc79d9c447b.jpg






因台阶靠近前端面,大概率与工件前端的装夹状态直接相关。
前端面未车平/装夹贴合不良:若工件装夹前未先车平前端面(或前端面有毛刺、凹陷),装夹时前端面与卡盘(或顶尖)无法完全贴合,存在微小间隙。刚开始车螺纹时,切削力会“压平”这个间隙——工件前端轴向窜动(或微小位移),导致已加工的前端螺纹与后续(间隙消除后)的螺纹产生“台阶”;后续装夹贴合稳定,不再窜动,台阶自然消失。

前端装夹刚性不足(长轴/薄壁件):若工件是长轴(前端悬伸较长)或薄壁件,前端装夹时刚性差,刚开始切削时受径向/轴向切削力作用,工件前端会发生微小弯曲(或振动),导致刀尖相对工件的实际位置偏移,形成台阶;随着切削向工件中部移动,工件刚性因“离卡盘更近”而提升(或切削力分布更均匀),弯曲/振动减小,后续螺纹无台阶。
机床主轴或进给系统的“初始运动状态”(如间隙未消除、窜动未稳定)也会导致前端台阶,后续运动稳定后现象消失。

主轴轴向窜动初始偏大:主轴轴向窜动(工件随主轴轴向的微小往复移动)会直接影响螺纹的轴向位置精度。若主轴刚启动时,轴承(尤其是推力轴承)未完全“跑合”(温度低、间隙未稳定),窜动量较大——前端螺纹加工时,工件轴向窜动导致螺距/位置偏差,形成台阶;运行一段时间后,轴承温度上升、间隙稳定,窜动量减小,后段螺纹无偏差。

进给丝杠反向间隙未消除:丝杠与螺母间的间隙(尤其是反向间隙)会导致进给“空行程”。若加工螺纹时,刀具从“非进给状态”刚切换到“进给状态”,丝杠需先消除间隙才能带动刀具稳定移动——初始阶段因间隙存在,进给量不准(比如实际进给滞后于指令),导致前端螺纹深度/位置偏差;间隙消除后,进给与指令同步,后段螺纹无台阶。
刀具初始微崩刃:若刀具刃口有微小崩刃(未完全失效),刚开始切削时,崩刃处会导致前端螺纹表面“啃刀”,形成台阶;切削少量后,崩刃处被磨平(或刃口重新形成“稳定的磨损面”),切削状态恢复正常,后段无台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车削螺纹出现台阶的几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