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91678 发表于 4 天前

ST太原重工

多年财务造假,明天就变成ST。

说明高层风向标变了,不支持太重内卷抄袭国内其他企业工程机械和风电 高机汽车起重机及配套件了。
投资太多钱,产品卖不掉,会成为荒废的遗迹。

寂静回声 发表于 3 天前

这场突如其来的"戴帽"危机,源头是十三年前的一个风电项目。
2012年,太原重工与黑龙江瑞好科技合作开发300MW风电项目(以下简称拉弹泡项目),约定由太重提供风力发电主机设备并总承包风电场工程。这个看似普通的能源项目,最终演变成持续九年的财务造假工具。
山西证监局调查显示,太重通过四种手段系统性操纵利润:提前确认主机设备收入、违规结转自采塔筒成本、虚增风电场工程业务收入、少计融资租赁财务费用,导致2014-2018年、2020-2021年共七个会计年度的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山西证监局的处罚决定揭示了一个残酷事实:这场持续多年的财务造假,是一场高层领导主导的集体舞弊。时任总经理范卫民被认定为直接组织者,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时任董事长王创民、副董事长张志德分别被处以10年市场禁入;时任财务总监贺吉也被实施3年禁入。这个处罚名单涵盖了公司经营层和财务负责人,凸显出"关键少数"对内控的全面凌驾。
按照公司治理要求,企业应建立包括内部审计、监事会监督、独立董事监督在内的多层次监督体系。但从太重案例看,这些监督机制要么不存在,要么就是完全没有发挥作用。
2014年至2021年间,太重的财务报告经历了多次年度审计,却没有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发现这些明显的财务异常。这背后可能存在两种情况:要么是内部审计未能发现问题,导致外部审计失去重要线索;要么是内部审计发现了问题却被压制。无论哪种情况,都反映出内部监督体系的彻底失效。直到2025年7月25日证监会立案调查,这场持续九年的造假才最终浮出水面,这本身就是对太重内部监督机制的最大讽刺。
太重在公告中强调"相关项目资产2024年已全部剥离,风险已出清",但这种"剥离资产就等于解决问题"的认知,恰恰反映出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漠视。内部控制的缺失不是孤立问题,而是企业文化、治理结构、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使特定项目的风险已经消除,如果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控体系,新的风险仍会不断涌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ST太原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