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SUS201材料 有明显的黑色烧灼过的痕迹
问答
首先要明确,国内这种药水检测与 DMG 镍测试相反的。
药水含特定氧化剂(如硝酸、亚硝酸盐),与不锈钢中镍元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04 不锈钢(Ni≥8%):镍含量高,反应微弱,几乎无颜色变化或仅轻微发黄;
201 不锈钢(Ni≤3%):镍含量低,药水优先与锰(201 锰含量 11-13%)、碳反应,快速生成红色、暗红色沉淀或气泡。
DMG 测试检测的是 Ni²⁺ → 镍越多 → 粉红色越强 → 304 显强阳性。
工厂用的锰氧化试剂检测的是 Mn 氧化 → 锰越多 → 红色越强 → 201 显强阳性。
工厂偏爱锰氧化测试,极快,2–10 秒出结果。
只需一滴试剂,无需复杂前处理。
能直接区分 高锰钢(201) vs 低锰高镍钢(304)。
同样为 SUS201(对应国标 12Cr17Mn6Ni3Cu2),药水检测后黑色烧灼痕迹深浅不一,核心是材质本身状态、表面条件、反应环境及操作细节共同影响了硝酸与基材的氧化 - 腐蚀反应强度 —— 痕迹本质是 MnO₂(黑色氧化产物)沉积 + 微观点蚀,反应越温和,痕迹越不明显。
SUS201 的成分虽有标准范围,但实际生产中(尤其是中小厂劣质料、回收料)存在明显波动,直接影响反应剧烈程度.
黑色痕迹的核心来源是 Mn 与硝酸反应生成的 MnO₂(黑色固体)。若 SUS201 的 Mn 含量仅 10-11%(接近下限),而非 13-15%(中上限),则反应生成的 MnO₂量大幅减少,痕迹自然偏浅.
Ni 能增强不锈钢的钝化膜稳定性(类似 304 的特性)。若 SUS201 的 Ni 含量接近 3%(上限),钝化膜更致密,硝酸需更长时间击穿,反应速率减慢,MnO₂生成量减少,同时反应放热减弱,“烧灼感” 不明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