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勒泰公务员录用时增加网络行为审查
《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发布一则报导称,今年以来,新疆阿勒泰公务员录用时增加网络行为审查,将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布不当言论”、“传播不实信息”、参与网络赌博或非法借贷等网络行为纳入公务员录用考察范畴,对于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用。
报导还称,公务员考察中,对被考察对象采用个别谈话、面谈、“民主测评”等方式“逐人会诊”,建立组织、纪委监委、网信、公安等部门联动协作,还“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监督”。
其实,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做法并非新动向,在公务员录用中多年来一直存在“政审”。
2024年,国家公务员局在政审新规中明确规定,把在微信、微博、知乎等平台近5年的言论均纳入政审范围。
但多个信息来源显示,政审系统已升级为AI实时监控技术,可追溯至2010年以前的历史数据,包括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平台的言论。
今年5月份,黑龙江哈尔滨一女生在报考法警职位时,被举报曾发表极端言论导致政审未过,未被录用。
一985硕士笔试第一,却被举报五年前在微博小号辱骂过导师,政审未过。
有网友质疑,“‘发动群众’监督、举报,假如出现挟嫌报复的情况该如何处理?相关甄别成本该如何控制?另外,在对增量公务员进行网络行为审查的同时,存量是不是也要查一查?”
“那如何区分公民对政府权力的正常监督和不当言论?如何定性,谁来定性?被监督者不愿意接受监督,给监督者扣一个帽子,怎么办?”
网友指责这种做法将导致“网络言论翻旧账”:“五年前吐槽‘公务员效率低’的微博被翻出,举报为‘政治立场’问题;朋友圈晒录取通知被对手视为‘暗箱操作’证据”“行为失当被放大:聚餐后挪车被举报酒驾、骑电动车闯红灯被视为‘漠视规则’、甚至因穿汉服拍照被质疑‘不爱国’”。
还有人示警:“别到时候这样审查:此人在胖猫事件中反对蓝底白字,不予录用;此人在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对女性受害人发动网暴,不予录用”。还有人斥:“你拿什么去审查别人,你被审查还差不多”。
所有有反抗意识的人,都不准进入体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