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回复: 3

弹簧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2: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先要拿到工况需求,包括装配空间,预紧力,工作段内不同压缩量的载荷要求。再就是寿命要求和一段典型工况的载荷谱(或者压缩量随时间的关系)。还有温度,腐蚀这些。

先按定刚度的圆柱弹簧进行设计,行不通再考虑变刚度或者锥形弹簧,不规则的形态计算更复杂。

确定初步参数:线径,直径,有效圈数,长度,材料。先在标准范围内选取,初步确定满足工况空间和受力要求的尺寸。静态条件下的很多参数就出来了,弹簧旋绕比,压并长度,自由长度,工作段内的刚度,应力修正系数,工作段最大应力,压并应力等。

弹簧工作是个动态过程,反复压缩,最终疲劳失效。算出最大和最小工作应力才能得到应力循环,继而计算寿命。需要把两端来回窜动的不同频率,幅值,相位的应力波捋清楚了,叠加起来,建一个复杂的模型,输出最大动态应力和最小动态应力。

怎么评估这个模型是否准确,可以做一个盘形凸轮来模拟驱动曲线。凸轮轮廓是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叠加出来的,用这个凸轮压缩弹簧,让凸轮转速按一定梯度上升,于是凸轮轮廓的各高频分量会逐个逼近并超过弹簧固有频率,弹簧贴应变片,应变片需要贴对位置,提前就要计算好,采集不同凸轮转速对应的弹簧应力。把最大应力和最小应力提取出来,这样在转速-应力图表上能明显看到两条应力曲线,随转速上升,最大应力逐渐上升,最小应力呈下降趋势,转速越高动态效应越大啊,应力曲线每隔一段距离会有陡然升降,说明在这个转速下某一正弦分量频率达到了弹簧固有频率了。把模型计算值和实测值叠在一起,就看出来模型的精度。超过一个转速看到明显偏差,想到阻尼和弹簧的端部效应,再去修正。

有些弹簧一端是自由的,带一个质量块,比如液压阀的弹簧,这是另外一种模型了,包括弹簧固有频率的计算都不同。这些模型我都写成码,再写正弦波叠加的凸轮轮廓模型,也就是驱动曲线,用来驱动弹簧。这些模型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钮。把弹簧参数输进去,再创建一个不同频率正弦波叠加的驱动曲线,输出需要解算的各参数和图形。哪个纵向位置处应力最大,哪个频率激振了弹簧,就都清晰了。

准确计算了最大和最小动态应力,还需要材料数据来评估寿命。材料可以国内钢厂做,但要满足标准,拔丝掐头去尾,涡流探伤,有问题段做标记,列出性能参数,夹杂水平,偏析,晶粒度,脱碳,表面缺陷,涡流探伤报告,钢厂提供质保书。标准材料有些有公开的古德曼曲线图,把最大,最小应力代入,取得寿命数据。不过,弹簧绕制后的热设定,抛丸都对疲劳有影响,有条件还是自己做实验获取古德曼数据。

古德曼里的最大最小应力基于弹簧是固定压缩长度,也就是均值应力基本不变,但有些弹簧压缩是深一下,浅一下,压缩段是变化的,最大/最小应力不规则。那咋办呢。

还可以用维勒曲线,应力损伤累积,没有触及维勒曲线就是安全的。前面工况要求有一段典型的载荷谱,按寿命目标延展到整个生命周期的弹簧循环次数。从大到小列出应力,再统计每一个应力下的循环次数。和齿轮的load spectrum一个模式,哈。不过这里的应力可不是弹簧的最大动态应力,需要折算,弹簧的最大和最小应力是非对称循环的。齿轮的应力就不需要折算,但是循环计数更麻烦些。

以上,通过计算分析,获得一个匹配工况和寿命要求的弹簧设计。后面就可以加工制造,再实验验证了。

弹簧厂评估你这些设计参数能不能做的出来,哪些参数还需要微调。定具体的工艺参数,绕制+回火,端部处理,抛丸+回火,热固,过程检测这些。绕制看不同压缩状态下节距的均匀性,死圈和有效圈的过渡形态。抛丸和热固都是要表面形成一圈残留应力,抛丸评估弧深和覆盖率,热固要确定压缩到什么状态,在多少温度下保持多久。这些都影响疲劳。

做出一批弹簧,上实验机跑,统计失效率,循环次数。失效符合微布尔分布啊,两参数或三参数,列出失效分布图。对所有失效件分析断口,找裂纹起始位置,如果是夹杂,打出成分,再从冶炼上对应处理。这时候各路人马聚齐,都带着各自的材料方面的人,还有第三方顾问,讨论怎么提高寿命,有哪些手段,各方还能加严控制到什么水平。

原材料主要是想办法处理洁净度和表面缺陷。洁净度只能靠钢厂自己从各个环节控制,夹杂的大小,分布,批量的稳定性。或者上特殊熔炼手段,比如电渣重熔,或者真空电弧重熔。如果你的批量小,钢厂不会特别伺候。表面缺陷用涡流探伤来检,有些表面压痕在拔丝的时候弥合了一下,可能就逃过了涡流探伤。后面再加一道工序,把表面材料剃掉一层。对簧丝做扭转,折弯,缠绕实验。

材料达到了要求,后面就是弹簧厂的工艺了。从提高疲劳寿命的角度看,主要是喷丸和热固工艺。都是为了在表面形成一层残余应力,抵消工作时的表面最大剪切力。X光衍射测残余应力,测量角度别弄错了。喷丸喷几次,各是多大的丸粒,冷固行不行,压到哪个长度,多少时长?不同的工艺组合对应的寿命不同,需要一系列对比实验。

对比实验要快速出来结果,就要施加比工况更大的应力循环。要么增大工作段,也就是压缩长度加大,要么维持工作段长度,但要更改弹簧自由长度和圈数。得看具体应用来定。

实验,分析,改进,迭代到满足寿命需求,设计和工艺参数锁定,就批量生产了。积累生产和应用数据,后面再有类似设计需求,以这个弹簧为基准,看哪些参数有偏离,再有针对性的计算和实验。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6 收起 理由
寂静回声 + 10 很给力!
kdc1240 + 3 很给力!
零件工程师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5万

帖子

2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82664
发表于 前天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经上道儿70%程度,有一碗饭吃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余下就是精细化,需要学完冶炼与轧钢

点评

哈哈,心情大好,谢谢八爷。冶炼和轧制是短板,后面螺栓,凸轮都面临这个短板。  发表于 前天 12:5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9

主题

234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825
发表于 前天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侠牛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7-26 05:18 , Processed in 0.09293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