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辰宇 于 2016-11-8 12:40 编辑
到战争,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也我个人欣赏的战争天才。作为被毛泽东评价为“无以伦比的常胜元帅”、被蒋介石赞赏为“黄埔最优秀将军”的林彪,之所以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靠的绝非简简单单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而是“深度思考”得出的对战场局势胜人一筹的认知水平。江湖上关于林的战争传闻很多,最有传奇色彩的可能要数“他利用大数据活捉廖耀湘”这件事。
自1948年辽沈战役,每天深夜林彪都在东北野战军前线指挥所里听取军情汇报,由值班参谋读出下属各个纵队、师、团用电台报告的当日战况和缴获情况,而林彪则认真细致地记录着大数据。在一次关于“胡家窝棚那个战斗的缴获”中,林彪敏锐地从一个数据的微小变化中察觉到了异样,面对一脸懵逼的吃瓜部下,林彪用三个疑问确定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什么那里缴获的短枪与长枪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那里缴获和击毁的小车与大车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为什么在那里俘虏和击毙的军官与士兵的比例比其它战斗略高?”
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林彪大步走向挂满军用地图的墙壁,指着地图上的那个点说:“我断定敌人的指挥所就在这里!”事实上,林彪可以如此笃定,正是得益于他高品质的勤奋——拒绝思维懒惰,坚持深度思考——长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让这些枯燥的数字在林彪脑中形成了系统化的数据库,所以一旦出现偏差,他便可以及时发现不同,推理出准确信息,找出关键价值所在。
在林彪推理出情报的帮助下,新六军的指挥所很快就被连锅端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这位出身黄埔并留学法国著名的圣西尔军校、参加过滇缅战役的名将,想不到自己精心隐蔽的精悍野战司令部这么快就被灭掉,输的不甘心,认为这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当他得知林彪是如何得出判断之后,他说:“我服了,败在他手下,不丢人。
除了重视数据,林彪的勤奋细节还体现在他尤为重视调查,作为“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平型关大捷的总指挥,他在战前三次到平型关乔沟一带进行实地勘察:
第一次是他带着参谋人员和电台去的。首先到平型关关口,爬上关口北侧山岭,对着地图观察平型关以东的山势、河沟、村庄和道路。然后下山沿西跑池、东跑池公路到乔沟至东河南,察看峡谷公路两侧的地形地貌; 第二次是他化装去侦察的。重点勘察了老爷庙前的地形和乔沟南侧山地地 貌,一个完整的伏击战计划在林彪脑海里基本形成;
第三次是在上寨动员会后,林彪和聂荣臻带着旅长、团长们去侦查的,并在现场向各团指定了埋伏地点,明确了师、旅、团指挥所的位置。 战争的筹备工作历来繁杂,在战争开始前三天,基于各种局势下的战斗模拟就没有停过,这还不包括对于战时的部队部署,以及战前对于全师连以上干部的动员工作。诚然,战争胜利的因素很多,但是至少,林彪在战前基于“深度思考”的勤奋准备对于平型关大捷的结果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