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27|回复: 0

《东周到汉代中原先民食谱研究》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66914
发表于 2020-12-5 07: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立刚 著,科学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 2020年11月出版
       本书以人骨和动物骨骼的稳定碳氮同位素数据为基础,结合历史和考古背景材料,对东周到汉代中原地区先民的食谱特征开展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在东周时期开始被纳入中原地区的主粮行列,其所占比重在汉代进一步增加;汉代先民的肉食水平也有明显提高。这一方面说明东周到汉代发生的社会变革对先民食谱产生了显著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这一科技考古手段在历史时期考古研究中的巨大潜力。


        周立刚,博士,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考古和古人类食谱研究,对公众考古工作有所涉猎。近年来先后参与曹操高陵陵园遗址、蒙古国高勒毛都2号匈奴墓地等田野考古项目,负责本院古人类食谱研究实验室运营,参与本院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河南考古”的运营维护。在SCI、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十余篇,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考古科普文章二十余篇,出版有外国考古科普著作《洛基山下问考古》。

目录


第一章 历史背景与社会结构
1. 历史背景简述
2. 东周社会结构概况
3. 汉代社会结构概况
第二章 东周与汉代食谱:文献与考古材料
1. 史前的饭与菜:主粮、肉食与菜
2. 东周先民食谱:贵族的盛宴
3. 汉代先民食谱:变与不变
4. 目标问题梳理
第三章 稳定同位素分析与东周汉代先民食谱研究
1. 稳定同位素分析与古代食谱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2. 稳定同位素分析在中国考古中的运用
3. 稳定同位素分析与东周汉代先民食谱研究
4. 东周汉代先民食谱研究对象
第四章 东周时期的家畜饲养与先民肉食来源
1. 天利食品厂墓地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分析
2. 宋庄东周贵族墓地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分析
3. 东周时期先民肉食来源的参考值
第五章 淇县宋庄:东周贵族与殉人食谱
1. 宋庄东周贵族墓地
2. 宋庄人群整体食谱特征
3. 宋庄贵族食谱特征
4. 宋庄殉人食谱特征
5. 小结
第六章 郑韩故城:东周城市人群食谱
1. 郑韩故城兴弘花园和热电厂墓地
2. 郑韩故城人群食谱特征
3. 不同等级个体食谱特征对比
4. 不同时期食谱特征对比
5. 不同性别之间食谱特征对比
6. 特殊个体的食谱特征
7. 小结
第七章 温县陈家沟:东周乡村人群食谱
1. 陈家沟遗址东周墓葬
2. 陈家沟东周人群食谱特征
3. 不同性别之间食谱特征对比
4. 葬具和随葬品差异及食谱特征对比
5. 小结
第八章 荥阳薛村:汉代先民食谱
1. 薛村遗址汉代墓地
2. 薛村汉代人群食谱特征
3. 不同性别之间食谱特征对比
4. 经济地位与食谱特征
5. 不同年代食谱特征对比
6. 特殊个体的食谱特征
7. 合葬墓内部食谱特征对比
8. 小结
第九章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的东周与汉代先民食谱
1. 粟与小麦在中原先民主粮中的地位
2. 大豆在中原先民食谱中的地位
3. 东周和汉代先民肉食来源
4. 社会等级、职业与食谱特征
5. 城市和乡村人群食谱特征
第十章 社会变革与先民食谱
1. 东周到汉代社会变革与中原先民食谱
2. 东周到汉代中原先民食谱变革的意义及影响
第十一章 稳定同位素研究的拓展
1. 食谱特征的性别差异观察
2. 食谱特征与人群迁移
第十二章 结语
1. 稳定同位素大数据分析的价值
2. 历史时期稳定同位素研究的价值
3. 举箸观史:东周到汉代社会变革对中原先民生活的影响
后记


页数: 172
定价: 16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4-6-29 06:13 , Processed in 0.10925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