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01|回复: 3

第一传奇:以人名命名的金相组织由来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74369
发表于 2021-5-24 16: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学材料的人来说,“马氏体”的大名如雷贯耳,那么说到阿道夫•马滕斯又有几个人知道呢?其实马氏体的“马”指的就是他了。在铁碳组织中这样以人名命名的组织还有很多。
马氏体Martensite,命名自Adolf Martens (1850-1914)。这位被称作马登斯或马滕斯的先生是一位德国的冶金学家,他早年作为一名工程师从事铁路桥梁的建设工作,并接触到了正在兴起的材料检验方法。于是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铁的金相组织,并在1878年发表了《铁的显微镜研究》,阐述金属断口形态以及其抛光和酸浸后的金相组织。他观察到生铁在冷却和结晶过程中的组织排列很有规则(其中就有马氏体),并预言显微镜研究必将成为最有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有远见)。他还曾经担任了柏林皇家大学附属机械工艺研究所所长,也就是柏林皇家材料试验所('Staatliche Materialprüfungsamt')的前身,他在那里建立了第一流的金相试验室。1895年国际材料试验学会成立,他担任了副主席一职。直到现在,在德国依然有一个声望颇高的奖项以他的名字命名。


下面说说奥氏体Austenite,是因为一位来自不列颠的冶金学家Roberts-Austen, Sir William Chandler (1843-1902)。罗伯茨-奥斯汀,被封为威廉•查德勒爵士。这位爵士可算得上是有好几把刷子,他是第一幅铁碳相图的绘制者。
1897年完成初稿,1899年彻底完成。他还是第一个用定量试验验证菲克扩散定律的人,他所做的试验是金在铂中的扩散,他还与法国勒夏忒列同时称为差热分析的鼻祖。
罗伯茨-奥斯汀于1843年3月3日出生于英国的Kennington,18岁时进入皇家矿业学院。后来在造币厂从事金、银和合金成分的研究。他用量热计法测定银铜合金的凝固点,并首先用冰点曲线表示其实验成果。
187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876年与J.洛基尔一起用光谱仪作定量分析,以辅助传统的试金法
1885年他开始研究钢的强化,同时着手研究少量杂质对金的拉伸强度的影响,并在1888年的论文中加以阐述,成为早期用元素周期表解释一系列元素特性的范例。奥斯汀采用Pt/(Pt-Rh)热电偶高温计测定了高熔点物质的冷却速度,并创立共晶理论。他使用显微镜照相的方法研究金属的金相形貌,在造币厂的工作使他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铸币权威。
1882年-1902年他在伦敦的皇家矿业学院任冶金学教授
1899年被授予爵士爵位
1902年11月22日离开人间

相比之下关于贝氏体和莱氏体的“被命名者”我们了解的要少得多。贝氏体Bainite,命名自美国化学家E. C. Bain。30年代,他和他的合作伙伴在由他们首先进行的“等温转变曲线”的试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同于他们熟识的组织的新的组织,这种针状或羽毛状的组织随后被以他的名字命名。
莱氏体Ledeburite,命名自Adolf Ledebur (1837-1916)。关于他,我们只知道他是Bergakademie Freiberg的第一个'Eisenhüttenkunde'教授,并因在1882年发现了铁碳'Mischkristalle。
以人名命名的组织大体如此,其他的组织命名则各有不同。
铁素体Ferrite,命名自拉丁文的铁(Ferrum);
珠光体Pearlite,得名自其珍珠般(pearl-like)的光泽;
渗碳体Cementite则因发现者称其为水泥(法语Ciment)以描述它在凝固过程中粘结先析出的晶胞的作用而得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主题

8020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3928
发表于 2021-5-24 16: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菜哥 于 2021-5-24 17:07 编辑

austenite,读作,阿斯特耐特
奥氏体降温,躲过鼻尖,在贝氏体区等温转变,奥氏体内发生碳原子扩散,形成低碳区和高碳区,奥氏体低碳区Ms温度上升,铁原子切变,成为马氏体,高碳区经碳的扩散和聚集,但因转变温度过低,碳原子扩散受限制,不能形成层片状渗碳体,即不能形成珠光体(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层片状机械混合物),只能析出颗粒状渗碳体,分布于最终的铁素体基体上。
马氏体和有渗碳体颗粒分布于其上的块状,羽毛状铁素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上贝氏体,upper bainite
马氏体和有渗碳体颗粒分布于其上的针状铁素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下贝氏体,lower bainite
因为转变温度低,碳的扩散受到限制,所以下贝氏体中的渗碳体颗粒尺寸更小,针状铁素体也不利于裂纹扩展,所以一般都期望得到下贝氏体,避免出现上贝氏体。
为什么一个是针状一个是块状,我不知道,还没搞清楚。

点评

兄弟我心里苦啊!  发表于 2021-5-24 17:07
大佬,求带。  发表于 2021-5-24 16: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4-11-23 04:54 , Processed in 0.09152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