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0|回复: 1

新中国的三次失业高峰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66106
发表于 2023-6-12 12:3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共出现过3次失业高峰。
第一次,1973年-1979年之间大量知青返城,产生了就业危机。
当时共有1500余万返城待安置人员,加上城镇本身待业人员及高校毕业、复转军人约500万,待业青年超过2000万。
大约占当时城镇劳动力(1.15亿)的17%,或者是占青年劳动力的30%以上。
大量青年的失业,表明是因为文革中断了升学、招工造成的,实质是“三大改造”和建立计划模式后,无差别地消灭私营企业,片面发展全民所有制经济,压抑发展服务业等,这些根本性问题造成的。
面对严峻就业形势,新时期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等人提出“三扇门”解决就业思想。即除了扩大国有企业招工规模外,更要允许兴办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来解决失业问题。
经过调整,到1981年左右,全国新增2200余万工作岗位,城镇青年就业问题得以解决。我国民营经济也得以破土而出,慢慢成长为经济的重要成分。


第二次是1998年-2001年国企改革带来的“下岗潮”,进入1990年代以后,国企开始大规模亏损,1998年全国国企亏损面达到55%,总体利润为负的72亿,创历史最低水平。
为此,新一届政府开展了以“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为主要方向的国企三年脱困行动。
这期间,国企职工累计下岗超过2600万,约占当时国企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
此外,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1000多万人下岗,城镇下岗人员总数超过3600万,当时城镇总劳动力数量约2.3亿,失业人口约占劳动力总数的15.6%。
面对严峻的下岗问题,政府在积极支持再就业同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这期间民营企业共创造了约5000万就业岗位,不但基本帮助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而且还吸纳了众多农村进城务工人员。


第三次是2020年以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陡变、百年不遇的疫情等综合因素冲击下产生的就业问题,关于这次失业人口规模,后面将有详细推算。
这次就业危机与前两次相比,还有两个特殊之处:
一是,这是首次发生在我国普遍城市化以后的就业危机。
当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口已经是1978年的近6倍,是1998年的近3倍,因此即便稍有失业率上升,总体失业人数都是非常惊人的,产生的社会问题都会比之前严重很多;
二是,去年我国的城镇就业人员从2021年的46773万减少至45931万人,减少了842万,系1962年以来的首次减少。
这说明,我国目前就业问题的确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时刻。
总体看,我国每隔20多年就会出现一次就业危机,虽然目前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是经济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
经过一个发展周期之后,经济增长机制以及国内外综合环境的弊端就会显现,因此产生一些经济上的较大波动,进而影响就业。
每次失业问题都是对过去经济政策、发展路径的一个警示,只有认真对待现实问题,切实以改革的态度解决问题,才能走出困境。


从2018年起,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改为“调查失业率”,这是我国失业统计的一个巨大进步。
但是调查失业率也存在失真情况,比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4月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仅为5.1%,比疫情前的2019年末尚低0.1个百分点。
这明显与大家实际感受不同:疫情三年多以来,社会就业不是改善了,而是大大恶化了。
为什么出现失业率统计失真呢?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我国把“就业”的标准订的太低了。
国际劳动组织界定的是,调查周内工作10小时才算就业,美国为15个小时,法国为20个小时。而我国仅为1个小时,明显低于国际标准。
我国最低时薪21元左右,如果一周只工作一小时,这意味着每天仅有3元收入,远远低于联合国1.9美元日最低生活开支标准,显然不能视为能够解决生活问题的有效就业。
而按照美国的最低就业标准,那意味着劳动者日收入可以达到20美元左右(多数州最低时薪在10美元左右),覆盖基本食物支出没有问题,这样才是有效的就业。
第二,虽然城镇失业调查开始把农村户籍人员统计在内,但是由于农民工失业后,往往会因无力承担城市高昂的生活费用,而选择返乡。因此,失业调查很难抽取到已失业的农民工,农民工的失业并不会被反映在失业率上。
我国去年进城农民工数量依然高达1.72亿,而实际因失业返乡数量估计在1200万左右,这部分是失业统计的灰色地带。
第三,据初步估算,我国现在灵活就业人员多达2亿,占城镇就业人口的40%左右,如何真实统计他们的就业状态也是非常大的难题。
这部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与率不足20%(广东有2000多万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人数仅320余万;北京约400万以上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参保人数仅65万),也很难通过失业险领取和失业登记等指标,观察他们的实际就业情况。
因此,不能单纯依靠官方统计数据,来衡量实际失业问题。我们还需要从其他统计线索,来推算中国的实际失业水平,才能真正了解社会的苦楚和青年人的困惑。
不过现在很多媒体,都以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6-24岁失业率20.4%,当作整个青年群体失业率,这也不合理。
4月份,我国16-24岁参加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共3220万左右,其中失业人员656万左右,占总数的20.4%。
由于这个年龄段(尤其是16-20岁)人口比较特殊,他们即便不升学的话,劳动参与率也不高,长期维持在18%以上。
因此,近年这个年龄段失业率变化其实不是很大,仅仅比2018年增加了100余万失业人口而已,并没有反映青年实际就业困境,我们也还需要从更全面角度综合考察青年就业问题。


1.到底有多少应届生毕业找不到工作?
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经济基础,抗失业打击能力差。
所以,应届毕业生就业难,是所有就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是我国就业问题的“一号问题”。
那么具体有多少应届生找不到工作呢?
这个官方一直没有明确统计数据,经济学界也缺乏研究,不过我们可以根据每年中等以上教育毕业人数与新增就业岗位之差,来做一些推算。
在经济统计上,新增就业人数=社会初次就业人员(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应届毕业生、海外归国留学生)+再就业安置人员-退休人员。
根据历年统计,我国每年再就业人员的数量,基本与退休人员数量大致相同,二者都在550万左右,可以相抵消。
所以,新增就业人员,基本由初次就业的应届毕业生组成。可根据新增就业人数与全部应届毕业生之差,来判定就业情况。
在2013年之前,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总体上是新增就业人数大于应届生总数。
比如,2007年我国新增就业岗位数是1204万,而当年各类毕业生总数为829万。这意味着,不仅能满足所有毕业生的需求,还可以接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
2013年—2019年之间,应届生毕业规模和新增就业岗位数量都在增加,不过前者增速更快,新增岗位数量和毕业生规模都在1300万左右,初次就业市场的供需大致平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不过疫情后,就业形势产生了根本性转折。
一方面,每年新增就业岗位开始剧烈减少,2022年的新增就业岗位比2019年减少了148万,仅与2010年相当。
而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扩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校毕业人数剧增,归国留学人员规模也日益庞大,去年三类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1655万,相当于2007年的两倍。
因此,出现了就业市场的职位严重供不应求局面。
粗略估计,2020年、2021年每年大约有200万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约占总数的15%;2022届毕业生失业人口进一步上升到400万以上,今年则攀升到500万以上,约占总数30%,与大家实际观感差不多。
考虑到2020年和2021年经济形势尚未不错,这两届毕业生就业虽然延迟,但是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找到了工作。
而最近一年多来经济向差,2022届未就业学生的多数和2023届缺口部分,可能仍在未就业状态,这四届毕业生积累的未就业人数应该在1000万左右。
在2010年代就业形势宽松的时期,应届生喜欢到市场上择业,考研、考公和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增长缓慢。比如,2005年至2016年,考研人数每年平均只增加5万人;而2019年至2023年,每年增加近37万人。
其他考试报名人数增幅,也是非常大。疫情三年来,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增加了121万(129万至250万);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增加264万(880万至1144万,部分阶段专科可以报考);省考人数也暴增到500万以上。
这些都说明,最近几年就业市场的岗位缺口,扩大了数百万,青年人不得不参与竞争激烈的各种选拔性考试,来寻找出路。


2.到底有多少在岗人员失业?
除了初次就业人员的求职难问题外,这两年失业现象也越来越突出。
第一,A股上市企业的平均职工数量比疫情前缩水11.9%。
A股上市企业每年都会披露员工数量。
疫情前,我国A股上市公司平均职工在6500—6600人之间浮动。
2018年平均人数为6560,而2022年这个数字已经降到5775,降幅达11.9%,其中是2021、2022年度跌幅最为明显。
我们最熟悉的一些科技公司(虽然是美股或港股上市)裁员数量也跟这规模差不多。比如,腾讯、阿里、美团、百度裁员率,都在9%上下。
尤其旅游、房地产和教培行业裁员情况则更为严重。
比如,携程裁员率达到27.3%。再如,57家A股上市房企中,只有8家员工总数在增长,有28家裁员超过20%,其中最高的裁员率达73%。
考虑到上市企业的效益,往往好于未上市的同类企业。因此,其他企业的裁员率应该更高。


第二,中小微企业去年注销率约10%。
去年,上海有21.5万家中小企业注销,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9.9%,而2018注销数量仅为5.1万,增加了3倍多;广州有9.4万小微企业注销,占全市企业总数的13%,2018年仅为2.8万家,也增加了近2.4倍。
总体来讲,全国中小微企业注销率至少应该在10%左右,相对应的就业容量也会减少10%左右。
中小微企业招聘,基本全靠求职网站。
从BOSS直聘活跃企业用户数量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为410万家。年底则降为360万家,减幅为12.2%,创有史以来最大跌幅。
这也说明,大概有10%的企业注销,或停止运营,或暂停增员。


3.疫情以来,青年总体失业规模估算
综上研究,我国疫情3年以来,大约累计有1500万左右中专和高校应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
同时,大约有10%的企业在职员工失业,这部分16-40岁青年在职人员约2500万左右。
此外,根据北大卢锋教授的研究,近三年还至少有2300万左右农民工因为失业而返乡,如果以其中60%为青年人计算,那么这部分也有1400万左右。
那么,疫情以来大约共新增了5400万左右青年人失业人口。
当然,以上只是对就业流动性状态的推算,也是说曾经多少人遭遇失业或裁员,但是很难估算最终的失业规模。
因为这些失业人口中,不排除有相当部分重新找到了工作,或者通过灵活就业形式,实现了再就业(比如,三年以来滴滴活跃司机数量增加了1200余万,外卖骑手、快递员、配送员增加了月增加了约800万),不过估计仍有一半,也就是2500万—3000万左右至今仍处于失业状态。
也就是说,保守估计,目前青年绝对失业人口,比疫情前增加了2500万—3000万左右。大约相当于这个年龄段,参与就业市场劳动力总量(4.02亿)的6.2%—7.5%,或者相当于全部劳动年龄人口(8.8亿)的2.8—3.4%
考虑到青年人就业集中在21世纪新兴的互联网、教育、地产、金融等行业,而这些行业最近三年受冲击程度最大,做出上述推论应该不至于太过分。


4.未来几年就业问题会更加严峻
那么是不是青年失业问题是暂时的,过两年会自然而然就解决了呢?
从各方面数据来看,我国未来就业问题,将会比目前更加严重,原因有三。
第一,新进入就业群体的以“05后”为主体,这些年轻人选择就业几乎无一例外会到城市中去,只有极少数人愿意务农,就业压力要完全挤向城市,而农村的缓冲作用渐渐消失。
第二,我国这两年为了应付这就业难问题,进一步大幅扩招,虽然暂时平抑了就业高峰,但是会增加以后的就业压力。
估计到2025年,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两类毕业生总数,将达到1900万左右,比2022年进一步增加300万左右(中等职业教育增加51万,本专科生增加223万,研究生增加33万),就业需求将达到史无前例高峰。
而届时,就业岗位供给乐观估计在1350万左右,至少有550万个缺口。
第三,我国经济增速越来越放缓,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数量越来越难。
从2008年至2018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为7%,每年可以创造1300万个就业岗位。
而我国未来每年经济增速,将下降到4%—5%之间,要想创造比过去更多的工作岗位,几乎不可能。
所以,未来几年,将是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形势最严峻的时刻。
既要消化过去三年的失业存量,又要面对城镇就业需求达到历史最高峰的事实。另一方面,供给面明显收窄,就业矛盾比任何时候都突出。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未来5年每年继续积累500万青年失业人员的话,意味着到2028年社会可能积压5000万左右的青年失业人员。
那么失业将会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每四五个家庭就有一个失业人员,进而引发一系列深层危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56262
发表于 2023-6-12 12: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不同,以前是房企关门,让民企救他们。
现在是民企死透,国企不争气。

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除非回复出口强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4-6-13 22:02 , Processed in 0.1032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