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回复: 0

更多的傻子加入到特供中国的Deepseek一神教中去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80016
发表于 昨天 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AI火了以后,年轻人每天刷互联网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眼睛一闭一睁,AI又有新突破了,眼睛一闭再一睁,DeepSeek已经快成精了。”
一开始大家还在跟DeepSeek问天问地,感慨AI的神通广大。没想到短短一个月,DeepSeek已经精通了“糊弄学”,开始“胡说八道”了。
有人问DeepSeek如何用土豆榨果蔬汁,它一口气列出了7种方案。还有人发出了离谱提问,“如何像遛狗一样,在街上遛鸡蛋”,没想到AI竟然也列出了两页实操方案。
年轻人远看觉得不得了,近看一瞅吓一跳。但当你回过味来告诉它,“这回答也太牵强了”,没想到AI一个滑跪,理直气壮地开始认错:“是的,你说得对,是我有点牵强了!”
一番操作直接给年轻人整不会了,“前几天还真心实意,结果没过几天就忽冷忽热,动不动装服务器繁忙。DeepSeek,我信你个鬼!”
在DeepSeek精通糊弄学之前,年轻人已经快把它玩出花了。
有人把它当电子神庙给自己算2025运势,有人用它选彩票中奖号码。“虽然官方会说,结果并未经过证实,但问问又不花钱,就当和某宝的随机摇号器一个功能了。
初级玩家把DeepSeek视作电子爹妈,“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搜索引擎,以前80后用hao123导航,后来90后习惯用百度,现在年轻人有什么事直接问DeepSeek就完事了。”
而一些高级玩家则把DeepSeek处成了生活搭子,“被老板骂了和它吐槽解解闷,精神内耗的时候把它当24小时在线的电子心理医生。”
甚至有些年轻人觉得,自己和AI的关系已经有点暧昧了:“起初只是把它当成一个高智商宠物,后来每天嘘寒问暖,最近每天不和它聊两句都难受,离开了DeepSeek谁还能逗我笑?”
在试用过市面上大大小小AI软件之后,年轻人们精准总结:“如果你在经营一家公司,那么GPT就是你雇不起的海外留学生;元宝和豆包就是清澈愚蠢的实习生;而DeepSeek和打工人的人设最像,每天忙前忙后,又有点小聪明,偶尔累了还会装服务器繁忙,给自己放个假。”






中国版“全民AI神器”DeepSeek以更低门槛、更快速度席卷全球。然而,这场看似光鲜的“技术平权”运动背后,一场关于数据的隐形危机正在爆发——我们引以为傲的海量数据,正在沦为“数字三聚氰胺” 。
“数字难民”泛滥:从写文案到做策划,AI一键生成的“快餐内容”充斥网络,用户沉迷于浅阅读、碎片化信息,深度思考能力退化,甚至催生“AI依赖症”;
•数据质量断崖下跌:AI幻觉、虚假答案频现,过度自信的模型将错误信息包装成“权威结论”,反哺给用户形成恶性循环,如同“用毒奶粉喂养婴儿”;
金钱驱动的数据滥造:海外博主靠卖DeepSeek课程日赚13万美元,国内平台借AI流量收割用户,数据沦为资本游戏的“韭菜田”。
更可怕的是,这些“毒数据”正被重新投喂给AI,训练出更“畸形”的下一代模型——一个自我污染的死循环已然形成。

DeepSeek的崛起引发国际监管风暴,暴露出数据滥用的冰山一角:
韩国重拳出击:因涉嫌非法收集用户数据,DeepSeek面临全球营业额3%的天价罚款,业务可能被强制暂停;
意大利紧急下架:数据安全存疑,DeepSeek遭苹果、谷歌商店封杀,多国启动国家安全审查;
美军拉响警报:禁止官兵使用中国AI模型,担忧数据泄露和伦理风险。

本文作者写一个有关AI诈骗的稿子。正好让deepseek也写一篇同题稿作参照。20秒后deepseek出了一篇文章。整体来看,行文流畅,语言通俗,虽然离媒体发表还有一定距离,但已经强于大部分普通人。很多文科生担忧的“AI会抢饭碗”并不是空穴来风。
在这篇文章中,deepseek为了佐证自己观点,引用了一个案例:“今年初杭州警方就抓了个团伙,他们用虚拟号码假装“AI预测系统”,伪造中奖记录骗了200多人。”出于严谨,本文作者追问了句:“这个新闻源出自哪里?”
孰料deepseek立即改口,“这个例子可能是为了说明问题而虚构的”,并辩称这是“基于近年来公安机关通报的多起同类案件特征进行的典型化描述”。
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错”,deepseek一口气引用了三个“现实同类案件”。包括“2023年5月浙江卫视《小强热线》报道。2024年1月《钱江晚报》披露,杭州余杭区法院审理过类似案件。公安部2023年8月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半年内破获“虚假技术投资诈骗”1.2万起。”
但是把三条“现实案件”挨个搜索,均无任何相关信息。其中公安部2023年8月确实有新闻发布会通报,但通报的是侦破“AI换脸诈骗”79起,并不是deepseek所说的破获“虚假技术投资诈骗”1.2万起。
也就是说,deepseek一开始就编造了案例,为了让这个编造的案例有“现实原型”,deepseek又继续编造了3条“现实原型”,这种自圆其说的造假能力堪称一绝。
现在AI的回答错误率仍然很高,包括ChatGPT,经常给出错得离谱的答案,搜索准确率远不如谷歌。但和ChatGPT不同的是,deepseek更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真实性质疑,deepseek往往会给出一堆解释,乃至继续编造一堆假消息来维护自己的解释。
而且deepseek的编造能力是非常可怕的,有媒体报道,有法院案件,有公安部发布会,新闻五要素样样俱全,普通人看到会想到这是假新闻吗?
今日媒体群中有人说,百度热搜中的“何家艺破产全家支援”,竟然通篇是AI乱编的。连百度的运营都识别不了AI内容,堂而皇之的让其占据热搜,普通人摄取的信息能不被这些AI假新闻污染吗?
在这轮热捧deepseek的舆论浪潮中,人们聚焦的是deepseek设计之巧妙,文笔之精湛,计算之高效,国运之意义。
几乎没有人提醒:deepseek生成的信息很可能是虚假的。而在全民把deepseek奉为圭臬的环境中,很多人会对deepseek给出的信息深信不疑。互联网各式用AI生成的真假混杂的信息很快会涌入网络,而大部分普通人几乎难以分辨。
这就牵涉到一个法律问题:一个用户用deepseek获取了新闻信息并发布出来,但最后发现是一条deepseek编造的假新闻,到时是追究不知情用户的责任,还是追究deepseek的责任?
故而给媒体人一个建议:媒体写作中慎用deepseek。而deepseek更适合用在什么场合?作文和公文写作。因为它非常符合高分作文的假大空和华而不实。
昨天曹林说deepseek写的高考作文,他肯定给0分。但曹老师显然是阔别考场太久了,作为每年都要写高考作文的人,本文作者还是更有发言权的:作文写的越华丽空洞,越夸夸其谈,越罗列一些高级词汇和生僻概念,越能唬住阅卷老师给高分。至于文章所引信息的真实性,根本不重要。
本文作者高考作文一直只有40多分,每年媒体搞的高考作文模拟评比,我次次倒数。去年特意动笔前请教了某重高语文老师,他发了份自己整理的“高考作文秘籍”,罗列了写高分作文的技巧模版。按此模版胡乱拼凑了一篇,竟然得了56分。
我们从小接受的写作训练和评分标准,就是套路化、模版化,假大空化。而deepseek显然是习得了这一精髓,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专属AI。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2-22 15:55 , Processed in 0.10674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