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0|回复: 2

单身经济

[复制链接]

6

主题

36

帖子

19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30
发表于 昨天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山s 于 2025-8-18 20:46 编辑

大压抑时代,舔狗经济与单身经济。
    原创:吾道心源
    2025年08月03日 06:55
      陕西
    通过法律和道德营造的性资源短缺,正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极好手段,性资源的短缺是鞭策年轻男性奋斗的最好手段,在男性激素最强,对异性幻想最多的时候,通过性资源短缺来抑制他们的这份冲动,转而让他们以此为由不断的奋斗,同样,这时候正是人们对自我认知最匮乏的时候,很难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若是这时有人想要离经叛道,他们的父母和周围的亲人朋友便会首先站出来反对,凭借绝大部分人都要结婚,不生孩子就是违背祖宗这样的理由来劝导,那么对他们的打击会是巨大的,没有人想成为异类,这样的大环境驱使他们浑浑噩噩的踏上了这条被规划好的路,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知道自己不想成为别人讨厌的样子,最终却成为了自己讨厌的样子。正是利用这一点,使得男性主动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资源和财富,在这样的环境下便形成了大压抑时代,东亚社会自古以来都是压抑的,只不过现在这种压抑被人们说出来,被人们看到的更为清晰,但是自己却任然无力改变,便使得这种压抑显得更加的沉重。人类社会的秩序需要克制本能,但克制本能又会进一步激发原始欲望。在这种扭曲的撕裂中,性行为从原先的繁育生殖的功能,逐渐演化成对抗无聊以及获得满足感的途径。其本质在于人们满足了生存需求后,对发展需求的渴望,一切有悖于常人的性行为,都是逃避现实生活的方式,秩序克制了本能欲望,但是被克制的欲望不会凭空消失,它会寻找新的出口来发泄,而这种新兴的方式通常有悖于道德,原因在于正是因为道德压抑了人们的天性,因为需要维护社会秩序,所以释放的方式必然会与道德形成对抗,被压抑的欲望,往往会以对立的形式呈现出来,以防止真实冲动被意识所识别,这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的机制。而性压抑并非只是没有性生活,更多的是缺少深层次的陪伴,缺少的是与他人之间的深度交流,这种深度交流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即自身的存在感,价值感的体现。这种交流并不只是嘘寒问暖的肤浅交谈,而是深入人们内心的,互相弥补对方缺陷的一种治愈手段。绝大多数问题都来自于性压抑,性压抑对应的是全面压抑,因为将自身所有的重心都集中在解决性需求上,并借此压抑自己而不去释放,自身的其他需求是被严重抑制克制的,然而盲目使得他们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这才是压抑的本质。而能够解决性压抑的多半是寻找到了伴侣,他们不缺乏陪伴和性,所以压抑程度会少很多,许多性压抑的男性将自己对异性的渴望,全部集中在自我的幻想中,宁可窝在家中一淫,也不愿真正去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败,幻想并不是解决性压抑的良药,反而是进一步加深性压抑的催化剂,在这个阶段,男性在社会地位中处于劣势,因为绝大多数男性缺钱,而他们从小就被教育,男人没有钱是不行的,所以逐渐形成了自卑的闭环,而这还没有结束,资本还会通过舆论氛围,来营造女性在年轻时候的地位,通过消费主义刺激他们的欲望形成浮躁的心理,让女生在年轻时过度看重自己的身体成本,将自身性资源列为极为珍贵的地位,并以此作为要挟的手段,而男性要想获得此资源,便需要金钱输出和情感投入,在整个体系运转的过程中,牺牲的只有男性,看似女性和资本都在这其中获得了了利益,实际上女性也是他们的牺牲品,在这种环境下,本身就处于相对高资源和竞争优势的女性,没有受到所谓的影响,他们本身就拥有颜值,身材,金钱,学历或者是认知,处于头部的人不会受到这种冲击而使得他们的地位受到影响,相反,原先条件普通或条件非常差的女生,在这种环境下反而却获得了极大的助力,他们不需要有很好的条件,便会源源不断的有男性来追求,女性处于绝对的买方市场,有了讨价还价和选择的余地,再加上资本的鼓吹,使得女性们逐渐丧失了对自我的判断能力,也就是被捧杀了,男性们对女性的追求,主要是为了解决性需求或陪伴的需求,而并非是女性足够优秀,也就是说只要是个正常女生,都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至于究竟是谁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然而女生却并不这么想,他们觉得是自己足够有魅力,所以才会吸引到如此多的异性,逐渐内心日益骄狂,原先默默无闻的小透明,现在也有机会玩弄别人的感情了,他们看着头部的高质量女性的生活,也逐渐幻想起了自己生活,再加上互联网的隐蔽性,这使得她们获得了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是女性地位的空前抬高,这与他们自身的价值是并不匹配的,正是用这种认知失调和偏差造成性压抑的社会秩序,才能实现长久的稳定,由此衍生的便是舔狗经济,通过抬高女性,贬低男性,制造出价值缺口,以此来调动内需,提高经济,而男性们在这之中单次投入比产出较低,风险大,收益低,正是因为这种失衡的供需关系,以及男性女性对自身价值错误的判断,从而逐渐形成了男女对立的形式,而这种男女对的现象普遍出现在互联网中,现实生活中缺很少,在校园中则更少,因为他们缺少了社会戾气的熏陶,这种戾气是在社会中不如意后,拥有一个宣泄口后,将其牢牢抓住的狠毒。女性变得瞧不起男性了,她们的眼光永远聚焦在社会前5%的高质量男性,却忘记了自身在女性中的占比,久而久之,男性和女性都丧失了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这种情况下男性想要讨好女性,却又因为过高的成本和极低的收益而望而却步,在绝大多数男性认识到这种情况下,这种经济模式逐渐疲软,相反之下,以单身经济为主的自我消费再度兴起,正是因为有男女对立的现象的兴起,所以才可以形成以双方各自为阵营的自我消费,都在以享受生活为目的的消费,而这种消费模式同样也只是资本的游戏,在这种模式下,女性享受生活的方式没有变化,真正变化的是男性们享受生活的方式,原先他们主要的资金通过讨好女性全部转移到女性消费市场,以此来获得情绪价值,然而自身的需求却被压制了,而并非消失,在认清现状之后,他们爆发式的开始了以钓鱼,游戏,旅游等各种满足自身需求的娱乐方式便迅速兴起,并快速扩展到整个男性市场,男性的购买力瞬间提升了几倍,男性是否在这其中获得了真正的幸福和满足不得而知,但是资本在这其中却笑开了花,通过舆论以痛斥舔狗经济为核心的男性意识觉醒为陷阱的单身经济再度兴起,通过加深性别对立的手段激化矛盾,形成男性女性双方消费阵容,同样他们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刺激消费。消费主义的陷阱正是利用放大人内心的欲望进行行为意识操控。因其隐蔽性强,传播多广,导致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极为深刻,在经济大环境都极度萧条的当下促进经济增长的需要,营造出这种浮躁的社会氛围, 是情有可原的,不过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应当警醒并保持自我觉知,谨防消费主义的陷阱,即强加给自我实现价值的新兴方式的兴起,需要我们格外关注,消费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我们提高自身幸福指数的。很好方式,然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却是令我们沦陷的陷阱,而如何判断是否为消费主义的陷阱的最好方式便是如果你自己一个人进行消费,而不被他人所看到的时候,仍然能够获得心理极大的满足时,那么这种需求是发自你的内心的,而并非是通过与他人比较的虚荣心来进行维持的,这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如果遇到这种事情便去做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0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745
发表于 昨天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重点在最后一句,虽然很长,但不难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0513
发表于 昨天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楼主的文章给重新整理了一下。




性资源短缺与社会秩序的构建
东亚社会长期存在一种结构性矛盾:通过法律、道德规范对性资源(即亲密关系机会)的隐性管控,形成了一种社会秩序的维护机制。这种"性资源短缺"并非字面意义的生理需求缺失,而是指在婚恋市场中,优质异性资源(如经济条件、外貌、学历等)的分配高度集中化。年轻男性在生理欲望最旺盛的阶段,被迫将原始冲动转化为对物质积累和社会地位的追求。这种机制通过双重路径运作:

道德规训:家庭和社会以"违背祖宗"、"不孝"等传统伦理压制个体对婚育之外生活方式的探索;
经济杠杆:资本通过塑造"女性价值=经济价值"的叙事,将婚恋市场异化为消费主义竞技场,迫使男性将奋斗目标锚定在满足异性"物质需求"上。
这种压抑催生了独特的心理结构——男性既渴望打破桎梏,又因社会评价体系而自我驯化,最终陷入"为他人而活"的生存困境。

性压抑与性别对立的螺旋
性压抑的本质是全面的人格压抑。当个体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解决性需求上时,其他维度的自我发展(如职业规划、兴趣培养、心理健康)被严重抑制。这种畸形的生存策略导致两个群体的集体异化:

男性困境:
在"男人没钱没价值"的社会规训下,普通男性形成自卑闭环。他们既无法通过传统婚恋渠道获得情感满足,又难以突破消费主义设定的"成功标准"。部分人选择沉溺于虚拟幻想(如色情内容、游戏),这种逃避非但不能缓解压抑,反而加剧了现实能力的退化。

女性困境:
资本通过"女性独立"叙事将婚恋市场商品化,普通女性意外获得"被动优势"——无需付出即能吸引大量追求者。这种虚假繁荣导致两极分化:
头部女性:凭借先天条件(颜值、财富等)维持竞争优势;
普通女性:在消费主义鼓吹下误判自身价值,将短暂的"被追捧感"等同于社会地位提升,逐渐丧失对现实问题的判断力。
这种认知偏差催生了新型性别对立:男性将婚恋失败归咎于女性"物质化",女性将婚姻风险转嫁给男性"责任感缺失",双方都在资本操控下沦为情绪宣泄的工具。

消费主义陷阱与社会解压机制
当传统婚恋模式难以承载社会压力时,资本迅速填补空白,创造了两种相互依存的经济形态:

单向付出的恋爱经济
通过社交媒体营造"优质男性稀缺"的焦虑,诱导普通男性进行超额投资(如送礼、情感劳动)。这种经济模式本质是低效的价值交换:男性付出远超收益,女性则陷入"既要经济自由又要情感满足"的悖论。

单身经济的崛起
当越来越多男性认清婚恋市场的残酷真相后,转向游戏、旅游、健身等自我消费领域。这种"去伴侣化"消费看似解放了个体,实则成为资本的新温床——通过塑造"孤独即缺憾"的意识形态,将基础生存需求包装为奢侈品进行收割。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模式都依赖情绪价值的虚构:
单身消费强调"享受独处",实则贩卖"弥补缺失"的焦虑;
婚恋消费渲染"爱情至上",实则兜售"阶层跨越"的幻觉。

破局之路:超越二元对立的思考
要破解这种恶性循环,需要从三个层面重构认知:
个体层面:区分"真实需求"与"社会规训"。警惕消费主义将"自我实现"异化为物质攀比,回归对个人成长、心理健康等本质价值的关注;
制度层面:推动教育资源公平、职场性别平等,打破婚恋市场与经济实力的强绑定;
文化层面:重构"成功"的定义,让人生价值不再局限于婚恋成就或消费能力,而是建立在多元发展的可能性上。
真正的秩序不应建立在本能的压抑上,而应引导人们在理性与欲望之间找到动态平衡。当社会停止将性资源作为控制工具,当个体不再将婚恋视为生存必需,或许我们才能摆脱这场精心设计的"压抑-消费"循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8-19 00:10 , Processed in 0.10407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