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画 于 2025-10-18 16:06 编辑
他是当代物理学界的泰斗,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是被誉为跟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并肩的物理学四大神明。
01 关于杨振宁,一直存在三大非议。 第一:杨振宁被过誉了。 “有的人说他比霍金厉害,如果他真那么牛,为什么我不知道他到底干了啥?” 第二:杨振宁不爱国。 “在祖国最困难最需要他的时候,他不但没有回来,还加入了美国国籍。” 第三:杨振宁很势利。 “中国发展好了,他又加入中国国籍,回清华大学养老圈钱”
那么,杨振宁真的被过誉了吗? 没有。 不但没被过誉,他反而被大多数人低估了。 上面这张照片, 是当时国际物理会议后的集体合影, 与会者都是当今著名物理学家们, 比如“夸克之父”盖尔曼。 但被大家一致推举站中间C位的人是谁? 正是杨振宁。 可见杨振宁在当今物理界的地位。 很多人可能会问: “既然杨振宁这么牛,为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他到底干了啥?” 因为他研究的东西, 我们在生活中不会直接接触。 因为他研究的东西, 我们普通人一般也理解不了。 所以,他的学术成就注定很难被传播。 下面我来简单科普一下。
在说杨振宁的学术成就之前, 我先来说说“路径依赖”。 在牛顿时代和之后的200年, 物理学家是怎么做研究的? 就是做各种实验。 通过实验发现规律, 最后用数学公式来解释此规律(找到对称性), 牛顿三大定律就是这么得来的。 当时的物理研究几乎都这样:反复实验—发现规律—找到对称性。 这种研究方法非常好, 但越是好方法, 就越容易让后来者产生“路径依赖”。 所以这一套研究方法, 也限制了物理学的发展, 直到一个人横空出世, 这个人就是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在做物理研究的时候, 碰到了一系列大麻烦, 无论怎么做实验也解决不了。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 “我能不能换一种研究方式呢? 我可不可以先找到对称性, 再根据对称性推导出理论, 然后再用实验来证明它。” 大家都在走老路的时候, 爱因斯坦选择了一条新路:找到对称性—建立理论—实验证明。 正是打破了对前辈大师的路径依赖, 爱因斯坦发现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在说杨振宁之前, 我再来说一个名词——宇称守恒。 “宇称,就是指一个基本粒子与它的镜像粒子完全对称。 人在照镜子时, 镜中的影像和真实的自己, 总是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包括容貌、装扮、表情和动作。 同样,一个基本粒子与它的镜像粒子, 所有性质也完全相同, 运动规律也完全一致, 这就是宇称守恒。” 在杨振宁之前的物理学大师, 包括费曼、泡利、朗道等, 在研究遇到瓶颈的时候, 都不愿意假设宇称不守恒。 这时杨振宁和李政道站出来, 打破了路径依赖, 于1956年发表了论文《对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这一发现有多牛? 诺奖组委立马把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杨振宁和李政道。 1956年提出宇称不守恒, 1957年即获得诺贝尔奖, 这个获奖速度,在诺奖史上创下纪录。 可见此发现有多牛逼: “它影响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方方面面,是囊括了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物理的一个基本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