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回复: 0

AI大模型摧毁了教育吗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6576
发表于 前天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举一个刚发生在老师身上的例子。
“这篇《我的暑假》里的构思、有些模块化的写作,比如‘蝉鸣把夏天泡成了橘子汽水’类似的句子,上周刚在另一个学生布置的日记作业里见过,还有这篇文言文翻译,连‘我对’的位置都有几个学生大致一样。”
成都的李老师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国庆回来后他对着电脑屏幕叹气,最近改日记,第一次觉得“批改”变成了“侦探游戏”,才发生了上述的感叹。

在李老师看来,“大课间都要抽出去开AI工作会,课堂上弄个古人说话,与古人握个手,把教学问题问下豆包,都算AI运用于课堂,想要实时监控课堂,得硬件设备全跟上,什么统计老师提问,统计学生举手,更是多此一举,数据量化背后不具有参考意义,AI公开课更是形式化到极致的表演。”
形式上的工作指标是负担,加重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压力,一些老师会反映,以前批改一篇作文,重点看立意、结构、语言,平均5分钟,现在要先“筛查AI痕迹”,看有没有情感断层(比如突然出现不符合学生年龄的深刻观点)、有没有套路化比喻(比如“时间是流沙”“母爱是阳光”的高频出现),还要用AI检测工具交叉验证,一篇作文的批改时间拉长到8~10分钟。

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2024年发布的《中小学教师AI使用现状调研》显示,68.3%的语文老师认为AI“没有减轻工作负担,反而增加了甄别成本”。
比如,如果是更棘手的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理解,AI能精准给出“标准答案”,但学生抄完后,老师根本无法判断他是否真的理解“通假字”“意象内涵”,只能额外增加课堂提问量,导致课时紧张。
“以前怕学生‘不会写’,现在怕学生‘不想写’。”中小学语文老师的吐槽很有代表性,某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座谈会上提到,班里有学生直言“AI写的作文得分比我自己写的高,为什么还要费劲儿?”


当AI能快速满足“得分需求”,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反而成了新的教学难题。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如今语文教学的吐槽潮,也不是AI的“错”,而是AI放大了传统语文教育的“弊”,假设我们把“写作”简化成“套模板得分”,把“阅读”简化成“找标准答案”,把“语文”简化成“知识记忆”,当AI能比人更高效地完成这些“简化任务”时,焦虑自然会爆发。



随着“AI写作文比学生好”“AI批改作业比老师快”的声音增多,有人提出“AI+语文=替代语文老师”的观点。但事实是,AI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始终停留在“工具层”,无法触及语文教育的“核心层”,思维与情感的培育。
就目前而言,AI的“能”搞定“标准化任务”,效率上的确可以给老师的课堂带来帮助。


实际上在现行的素质课程标准要求下,语文教育的核心,并不是在于“标准化任务”。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AI与语文教育融合研究》指出,AI在“情感共鸣”“批判性思维”“个性化表达”等维度的表现,准确率仅53.2%,远低于语文老师的89.1%。
其中最典型的是“文本解读”,AI能分析《背影》里的“动作描写”“环境烘托”,但无法理解朱自清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那种“笨拙中的父爱”与“当时父子间的隔阂”,AI能说出《荷塘月色》的“通感修辞”,但无法体会朱自清“不宁静”的心境背后,是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
在大多数老师眼里,语文教育需要温度、经验和共情,而这些都是AI的短板。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AI教育市场报告》显示,2024年“教师辅助型AI”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6%,远超“学生作业型AI”的12%,大模型主要可以“帮老师设计教案、分析学情、个性化辅导”,也就是因材施教。
不过,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并不简单,因为AI并不能作假或者偷懒,恰好是使用它的人,也许并不想只将智能社会的技术用于辅助,人一旦产生惰性,可能就懒得去思考了,尤其是在语文教育这种偏偏又需要人文温度与思考的学科上,更应该警惕老师对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把辅助教学当作了不做教研的借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11-4 15:28 , Processed in 0.08027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