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到今天,享受社保福利的群体日益扩大,待遇水平持续提高,但是仍然难以满足更多的福利需求,为此,应当适时地推动实现更加积极的老年保障政策,不仅要重新定义老年人,还要给老年人更多的工作权利,为其开辟财富增长渠道。”12月10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在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上表示,一成不变地按照既定的年龄来划定老年人的方式已经过时了。因此,不必再硬性地规定到了年龄就退休,而只是将特定年龄作为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底线,可以由当事人根据自己的终身财务平衡、利益最大化原则来做出理性的选择,这样不光有利于社保基金的长期平衡,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增强老年人的社会自信。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正在快速减少,但另一方面,中国女工50岁法定退休,这是劳动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规定: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为60周岁,女职工为50周岁,女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周岁。但根据人社部的数据,我国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而大多数国家退休都在65岁左右。同时,从企业退休职工的增长速度来看,我国平均每个工作日要为24800人办理退休手续,几乎秒针每跳动一下就有一人退休。
假设从中剔除644万女干部,将有8000万女性在50岁就面临退休。这部分女性可以选择在原岗位继续就业,也可向养老服务业转移。如果将50至59岁的女工人的退休年龄调整为和男工人一样的60岁,则可释放8000万女劳动力,她们是最富有人生经验、最能理解老年人、最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一个庞大群体,建议她们转入社区就业,就可以极大地充实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同时,也将带来中国社区治理及养老服务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既能解放一大批家庭主妇,填补养老服务人员的巨大缺口,也是做大做强我国第三产业,尤其是社会服务业的最重要支撑。
我国的老龄人口在增加,在职人员在减少,这一增一减之间,直接造成的结果就是职工抚养比的下降。人社部最新发布的2015年社保报告显示:我国养老保险抚养比继续下降,不到3个人需要“养”一位老人,为7年来最低水平。“这种情况下,推动延迟退休、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刻不容缓。 点评: 刻不容缓,这个用词好,把我国社保的现状描述的一清二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