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周五采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希望安抚中美贸易战下、国内对农产品供应不足的担忧,焦点在大家关注的美国产大豆。韩俊于5月随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赴美,是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的中方代表之一。
从7月6日开始,中国政府对美国产大豆加征25%的报复性关税。韩俊否认此举会导致中国大豆进口缺口以及对中国食用油和畜禽养殖产业产生影响。
中国土地资源有限,很难在保证小麦、水稻等主粮产品基本自给的同时,保障大豆等其它土地密集型产品的有效供给。“目前国内大豆的产需缺口为9,000多万吨,需要依靠国际市场补充。”韩俊说。
如韩俊所说,在7月6日以后,中国企业已基本不再采购美国大豆。美国大豆约占中国大豆总进口量的1/3,2018年原预计会有3,000万吨美国大豆出口到中国。但在目前的中美贸易战压力下,中国必须进口大豆,同时又不从美国购进,何处能填补3,000万吨的缺口?韩俊回答说,很多国家有意愿,也完全有能力取代美国在华农产品市场份额。
官媒引用巴西农业部长的话说,巴西有能力将大豆种植面积翻倍。
不过,巴西大豆和美国大豆的上市时间不同;巴西即使再翻倍种植,也得等明年才有收成。
德国油籽分析机构《油世界》(Oil World)周二(7日)表示,南美洲的大豆出口供应量未来六个月将明显少于去年同期,中国国内大豆供给会极度吃紧,除非大举采购美国大豆。《油世界》预测,包括巴西在内的南美洲供给短缺,迫使中国必须购入美国大豆,就算贸易战未落幕,2018年10月到2019年3月之间,中国仍需进口1,500万吨美国大豆,可能未来几周就会重启购买。
中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作畜禽养殖产业、水产业饲料的豆粕。韩俊表示,可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用量,应用配制新技术降低蛋白类原料需求,并增加其它油籽和粕类进口,弥补豆粕缺口。
业内人士表示,韩俊所指的“科技”减豆粕用量的方法并不能实现完全替代,一些受自然资源条件限制的事物不是靠技术就能替代。
《油世界》的研究亦指出,就算中国加大购买阿根廷豆粕,因阿根廷本地大豆产量不足,仍需购买美国大豆压榨,才能满足中国的需求;因此即便向阿根廷采购,也避不开美国大豆,只是换了一条路,仍得间接进口美国大豆。
国内最大的大豆进口民营企业之一、被称为中国“大豆王”的山东晨曦集团已于7月中旬申请破产。
根据农业农村部周五发布的8月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预估,进口大豆成本保持高位,预计进口大豆到岸税后均价中间价区间每吨3,250—3,450元人民币。
《日本经济新闻》的分析说,豆粕需求低迷导致业绩恶化,此外由于当局收紧货币政策,让晨曦资金周转陷入恶化,而当前的中美贸易战则成为压垮该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因当局对美国大豆加征25%的关税,使大豆进口成本上涨,进一步挤压大豆压榨企业的利润。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杜万华7月底撰文说,很难预测这场贸易战将如何发展以及发展到何种程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美国对中国公司输入美国的产品按照600亿、2,000亿、5,000亿美元的规模递次征收高额关税,将有不少中国公司会陆续陷入破产困境。”
中对报复效果采取事后评估
此外,中当局在报复清单的出炉上也采用了“事后评估”,而非“事先评估”的国际做法。从7月6日、8月8日,中方两次快速跟随美方,出台等量报复清单的行为也能看出,中共当局没有事先评估加征关税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今后有关部门将对反制(报复)措施效果进行评估,力争把反制措施对国内生产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韩俊说。就如他所说,对报复清单的效果是事后评估,事情发生之后再评估。对,煤改气就这么办的。
在这一点上中美双方完全不同。如果对比美方的几次关税清单出炉过程,都是事先评估影响,然后遵循程序流程,公布清单、接收公众意见和召开听证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曾详细介绍遴选对华关税清单的过程:
首先,由跨政府机构的贸易分析师选出哪些商品入围,随后剔出分析师认为可能会对美国经济造成破坏的特定产品,以及确认法律或行政约束下的关税线,最后对剩余产品进行排序,根据征收关税对美国消费者的可能影响,以及该产品的替代来源国的贸易数据分析,按照对消费者影响从小到大选出产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