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7月6日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打,中对美国进口的大豆加征25%的报复性关税,令进口大豆价格陡涨,连锁效应殃及国内饲料生产及养猪业。
中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作畜禽养殖产业、水产业饲料的豆粕。受贸易战冲击,豆粕作为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中国价格节节高升。虽然中国已转向巴西采购大豆,买家亦讨论与阿根廷和印度扩大贸易,但仍不可能应付第4季的需求旺季,届时中国加工厂恐怕会豆粕“断粮”,累及国内养猪业。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日前起草两项协会团体标准,其中一份名为《仔猪、生长育肥猪配合饲料》的团体标准文件中指,中国饲料资源短缺,蛋白质饲料长期依赖进口;而随着相关技术发展,饲料中的粗蛋白可以显著降低。
新列出的标准在常规设定下限值的基础上,增设了猪饲料中粗蛋白的上限值;对应猪重量越高,建议饲料中的粗蛋白含量就越低。而且除了猪饲料,该协会还可能建议调降蛋鸡与肉鸡饲料的粗蛋白含量。此文件正在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期为10月15日。
为抵销公众影响,协会还在声明说,降低的蛋白质、可添加氨基酸和酶制剂(属于工业蛋白)来弥补。当局强制4亿头猪节食,真能达到减少大豆进口缺口的效果吗?按照新浪网采访的不具名专家估算,猪饲料蛋白指标平均降2%,折算豆粕添加量降低4%左右,以猪饲料全年产量来算,豆粕消费可下降800万吨、对应减少1,000万吨大豆的消耗。
若照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的说法,中国大豆每年产需缺口9,000多万吨,依靠国际市场补充;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大豆供应国之一,供应中国大豆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若调降猪饲料蛋白含量、减少的1,000万吨大豆都计入,中国大豆产需缺口仍剩2,000万吨,也无法通过其它进口渠道解决。
德国油籽分析机构《油世界》(Oil World)曾在8月预测,就算中美贸易战未落幕,2018年10月到2019年3月之间,中国仍需进口1,500万吨美国大豆,因为南美洲大豆供给短缺、迫使中国必须购入美国大豆。
路透社8月底也报导说,一位名列中国国内前五名的大豆压榨企业买家表示,在11月之前他们可以覆盖(大豆)需求,但到12月和1月会短缺大豆。他预计,中国12月和1月的美国大豆采购总量至少要到1,300万吨。中国大豆今年价格暴涨26%。中国大豆期货周二上涨1.1%报每吨3,487元,创2014年7月以来新高。10月中国部分市场的大豆价格已比7月每吨上涨近300元。
中国粮油信息中心周二(10月9日)转载文章预计,短期内豆粕价格易涨难跌。其提到,近期降雨天气对美国大豆价格形成支撑,巴西可供出口大豆持续减少,推升大豆出口升贴水,同时人民币汇率走低,国内大豆进口成本上升,加之贸易形势,市场仍担忧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大豆及豆粕供应,对豆粕价格构成支撑,远月基差报价维持高位。
新浪网引述业内人士的话说,当前美国大豆价格便宜,即便加上关税,价格也有利可图。不过,现在进口美国大豆属于敏感,国内企业因害怕遭当局报复、都没胆进口便宜的美国大豆。降低猪饲料蛋白含量的消息引发大陆网民热议。
还有网民说,这叫坑猪;亦有人担心,饲料中减少豆粕,可能会对猪肉品质以及产量造成影响;万一没有蛋白质、猪不长肉,猪农为催肥、暗中喂食其它添加剂,甚至向猪灌水对消费者来说更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