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春节,拎起大包小包下火车,一头扎进漫天雾霾的北京,一切还是熟悉的味道。那些年前对着爆表的AQI指数,发誓逃离北京的人们,无需开年第一场早会,呼吸瞬间就能将所有人带回紧张的工作节奏上来。这里就像有一个巨大的磁场,区区PM2.5又怎会击退坚守在北京中关村、五道口等地的创业者。根据微链APP的数据显示,北京创业项目数量近15000个,相当于上海、深圳、杭州三个城市创业项目的总和。在这里,几乎每一个创业领域存在几百甚至上千家创业公司。丰富的高校资源每年提供创业潜力军,庞大的创业项目数量更是提供着流动的人才资源。 除了创业项目,投资机构资源更是居于首位。北京的投资机构数量355,分别是杭州140家的2.54倍、深圳261家的1.36倍,能够与之比肩的也就剩下“国际化金融之都”上海354家了。投资机构不但数量多,更不乏一些专注中后期投资的大型基金,总体投资能力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创业者与投资人两端的丰富资源,共同构成了北京创业公司融资阶段的成熟生态分布。10%左右的北京创业公司已经走到C轮及以后的成熟阶段,700多个项目以上市、被收购等的方式完成转身与蜕变。良好的创业氛围、高质量人才、能提供钱和衍生资源的天使投资人……北京以一座城市的生态,扛起了这一轮互联网创业的大旗。 经纬中国张颖曾说过,他更享受在北京把控公司、与志同道合者厮杀并成长的过程,哪怕需要换取他一定的生命长度。 不在北京的创业者,隔三岔五去北京见投资人和合作伙伴的行程变得必不可少。常年遮蔽的雾霾,根本无法阻挡其他城市创业者的进京步伐。对于大量围城之外的创业项目来说,公司实现“北京化”是其发展道路上具有标志性的一坎。北京是最有可能快速组建一支独当一面的骨干团队,也最有可能利用丰富资源获得最大限度的生存可能的城市。 仅仅是2016年一年,北京平均每天有12.7场活动,每月有4.5场活动的参与人数超过500人。线下创业活动成了创业者结识人脉、充电学习、行业交流等的直接渠道。一周见几十个人、聊十几场深度对话,对某些创业者与投资人而言就是家常便饭。 北京创业公司的成长还在不断加速。2016年新成立的创业公司,从成立到获得A轮融资,平均只要151.7天。例如在北京的滴滴出行,从成立到估值超过10亿美元花了18个月;现在大热的明星公司摩拜单车从0到100亿元花了15个月。近期另一家ofo单车又要融资10个亿人民币,而这只有在北京才能发生。 互联网的风刮了这两年,号称不断消除信息、资源不对称的创业者们,到头来自己却困于城市的围墙内。创业不断下沉,一面是二、三线城市的创业者开始出走,另一面则是以北京为代表的创业之都地位持续加剧。大小风口迭起,人们嚷嚷着要“逃离”却又不得不选择“逃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