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的引出
自从三部委下发“行动计划”开始,业内积极贯彻落实“行动计划”精神,对各种类型与参数的火电机组实施节能减排综合技术改造。
上嗨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三电厂),分别于2008年3月和6月投产了两台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据外三电厂向外界及各种媒体报道[1](文献[1]详见下条——《冯伟忠:挑战现有煤电技术的效率极限》):经不断地理论和技术创新,又将其在投产时的高水平基础向前推进了一代。机组供电煤耗率达世界同类型机组之最.…..
外三电厂又向媒体介绍:计划用3年时间,在此建造一座世界工业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发电站——创新设计的135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能耗有望降到全球火电行业至今“没人敢想的水平”,比外三现在的水平还要低。目前这一项目方案已通过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的专家评审,正在进入项目评估流程[2]。
外三最新应用技术的项目,标准名称叫“135万千瓦高低位双轴二次再热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在内部,它有一个听起来更令人震撼的名字——“251工程”。251,代表机组设计能耗目标:供电能耗251克/千瓦时[2]。
2.对外三电厂“创新技术”的质疑
以基础理论为根据,事实为依据,就文献[1][4] 冯伟忠介绍的创新技术,提出以下主要几点质疑:
1)是理论与技术的创新?还是应用基础理论对原设备存在问题的消缺?
2)有没有“零能耗脱硫”?
3)所谓“世界首创的火电厂变频总电源技术,额定工况下厂用电率降至1.7%以下[1]”,是采用一台国外进口的纯凝式30MW小汽轮发电机组发电,供本厂部分厂用电,用理论与实践分析,是降低能耗还是增加能耗?机组供电煤耗率272g/kW•h是真实的吗?符不符合2007年国家制定的“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和国家现行能源政策?会产生什么后果?
4)基础理论早已阐明,提高初参数,降低终参数可以提高机组循环热效率。提高初参数,“采用一种高低位分轴布置的汽轮发电机专利技术”是不是唯一的?利、弊各是什么?
3. 对质疑问题的基本分析
以理论为基础,事实为依据,对上述几点质疑,基本分析如下。
1)外三不是理论与技术的创新
火力发电企业属“技术密集型” 产业,当前火电机组提高实际运行经济性是有较大空间,经采取一系列措施综合改进之后,机组煤耗率是可以得到可观的下降。热能动力理论表明:煤耗率下降0.1g/kW•h就是很大的贡献,但确有不少在役机组经完善改进后煤耗率得到10g/kW•h左右的下降,而原基础理论并没有得到重大突破。恰恰表明,设备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综合改进,仅仅是应用原基础理论,对原设备存在的缺陷进行消缺,并不是什么理论与技术创新。
文献[1]中所涉及“创新”技术,基本理论在阐述典型热力过程“有温差的传热”、“绝热节流”中已有明确的理论与分析。而且,所采用的改进措施,早已在相关文献中(如见图1、图2)被明确阐述。并且,在国内诸多电厂设计和综合改造中已经被实践和应用。
[img=600,271][/img]
图1. 原水电部情报所1986.12汇编资料,对美国、日本、前苏联超临界汽轮机、锅炉发展介绍
图2 .引进型百万超超临界机组技术2004.04文集。关于1,000MW 机组参与电网调频的能力与各种方法等。
2) 世界上绝对不存在永动机
“能量守恒定律”在理论上没有被突破之前,任何一个物理过程绝对不可能是“零能耗”。那么,外三电厂是通过什么理论或途径达到“零能耗脱硫”?该种提法有偷换概念之嫌。
3) 采用纯凝式小机组带厂用电直接违背基本国策和国家能源政策
我国现行电网调度方式是根据相关职能部门核定的机组铭牌出力,机组年电量均按发电量来安排计划,而结算则是按上网电量。售电量是:发电量-厂用电量=售电量。所以,厂用电率越高,上网的售电量越少。反之,上网的售电量越大。燃煤火力发电厂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同时自身也是能耗大户。尽可能降低厂用电率,是企业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