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兴盛的当下,网上交易花样迭出,团购、秒抢、O2O、拍卖等网上交易模式都已被国人所熟知。因为发布的产品炫酷,而且可以以预购的方式享受低价,颇受消费者青睐的 众筹维权问题也随之显现。 日前有媒体曝光,有人支付999元参与了一款滑板车的众筹项目,因迟迟未能收货,他向工商部门投诉。而工商部门的答复是: 众筹行为不属于消费类投诉,工商部门不能受理。 看到这则新闻,同样喜欢逛众筹平台的市民周喆纳闷不已:不就是花钱买东西吗?就算打折了,不也跟团购一样吗,怎么就不算消费纠纷呢?同样是花钱买东西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为何不被视为消费纠纷呢?
现在众筹到底有多火?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发布的最新众筹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1月30日,我国互联网众筹平台至少有593家。 查阅相关公开数据,记者发现2016年11月,包括京东众筹、淘宝众筹、苏宁众筹、乐童音乐等在内的10家产品众筹平台成功项目融资额约5.18亿元,环比增长32.68%。另外,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中,也专门指出要“稳健发展众筹,拓展创业创新融资”,并对实物众筹、股权众筹、网络借贷等众筹模式的发展给出了推进和规范意见。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众筹平台不少,融资也很大,并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重视。那么,普通市民是如何看待众筹的?“众筹达人”周喆说,众筹就是一个“我有故事,你有酒”的翻版:创业者讲述自己优质的创业项目,像故事一样讲述给你。而你则出一杯“酒”钱,即可享受这个“创业故事”带给你的回报,无论这种回报是收益还是产品。也正是因为产品炫酷,周喆的复古留声机、扫地机器人等都是从众筹平台上获得的。
虽然有过多次参与众筹的经历,但周喆说,他从没考虑过众筹与他印象中的网上消费有什么不同。也正因为此,在看到“滑板车新闻”时,他很纳闷:众筹怎么就和团购不同了,为何不算消费纠纷?其实,如果仔细品味“众筹”一词,也许就能读出其中的不同。 众筹,即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项目发起人通过向网友介绍自己的创新,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那么,这种模式算投资还是消费?京东众筹相关负责人解释说,从行业角度来说,众筹是一种投资行为,参与众筹的用户需要与项目发起方共同承担一定风险,因为双方在共同成就一个梦想。对此,众筹平台人人投的西安工作人员也表示“(众筹)当然算投资。” 而对于类似团购的低价,京东众筹相关负责人补充说,这是鉴于众筹项目发起方多为初创企业等因素,不排除项目发起人能力和经验不足、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客观因素存在,最终导致众筹项目失败或权益未兑现等情况。因为“有风险”,众筹价会比市场价要低一些。低价不但更容易吸引用户参与到项目中,提高产品和项目的关注度,低价也有对众筹参与者对创新产品的支持与厚爱的“答谢”意味。 “消费是以满足使用为目的经济行为,而投资是指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的经济行为。”陕西剑琴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忠涛介绍说,众筹不同于消费。参与众筹的“无论投资收益是资金还是物品,都应被视为一种投资”。
因为“有风险”,众筹也会出现于网购类似的纠纷,但因两者在经济行为界定上的不同,其参与者维权方式及渠道也不同。 作为平台方,京东众筹工作人员表示会竭力保障众筹用户的权益。一旦遇到项目方出现延迟发货、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问题,他们会帮助用户持续监督项目方尽快安排发货、退款、维修、售后服务等相关事宜,甚至也不排除使用法律手段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但平台并非最终的仲裁机构…… 遇到问题,如果平台处理不了,工商部门又不受理,参与者该怎么办?对此,朱忠涛表示“投资就是要风险共担”。作为一种投资行为,众筹不受《消费者权益保障法》保护,工商、消协等消费者权益保障机构确实不好受理。如果感觉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用户可以以合同纠纷向法院起诉来维权。考虑诉讼维权成本远高于消费维权,他提醒用户要慎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