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05|回复: 1

中国工人艰难博弈工地智能化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65490
发表于 2020-1-6 12:5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物联网浪潮,正在席卷中国工地。

从物流、交通、安防、能源、医疗、制造到农业,都在大数据、物联网和5G的技术进程中搭上产业升级的快车。有权威机构曾发布预测,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破1.8万亿。

而物联网技术的实现,必须有赖于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这三大架构。其中,感知层是物联网的基础,传感器终端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在技术落地的一线,部署终端的人则尤为重要。

具体到每一家物联网企业,每天要做的事,就是给运输车辆的油箱装上监控设备、在挖掘机顶部配备感应器,或者去到矿山安装数据采集器——他们大多数的业务沟通都发生在机械工程的一线——工地上。

本期钛媒体封面文章来自钛媒体影像栏目《在线》。钛媒体跟随一家工程机械领域的物联网创业公司,深入工程机械一线,得以近距离观察企业级厂商们如何部署终端、如何与利益既得者博弈、如何从局部开始打破工程行业固有的利益链,最终让技术在施工现场落地。
现实给出的答案是:物联网基础设施落地的过程中,坑太多,阻力大,难题来自于多个方面。

一个常规运转的工地,把智能终端部署进去,就已经足够挑战,这是第一难;监管设备一旦运行起来,管理者们如何同实际使用者们(工人们)进行博弈、技术如何直面人性的考验,更是难上加难。
施工现场,主角并不只有工人,大量工程机械设备,是另一群更为重要的“主角”。

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就是从一个油箱盖的换代开始的。

钛媒体拍摄到的这台“无线油位检测仪”,就是一类典型的智能终端:工程设备装上它之后,它每3秒钟就会以“毫米级”的精度采集一次油位、油耗数据,数据经过本地和云端两次计算后,以可视化的方式在小程序和SaaS端实时更新,供施工方管理人员查看。

它能通过自学习标定油箱,对不同油箱自动匹配不同算法。设备加油,它可以监测加油量;设备被偷油,它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触发系统自动拨打工地管理人员手机,发送语音报警。

该智能油箱盖采用低功耗设计,内部固定电池“可持续10年供电”。它有5层防盗,获得了国家防爆认证,安装时不需要在油箱上打孔、接线,“安装时间不超过2分钟”。智能油箱盖是“管油的”,这款智能终端则是用来“管考勤和传数据的”。它通过蓝牙Mesh网关在本地搭建蓝牙局域网,智能油箱盖的数据就是通过它传向云端。

在工程机械上安装它,不需要打孔、接线,安装人员只要撕开背板贴纸,将背板粘在机械上,再将主机推入背板即可,安装过程可以“控制在1分钟以内”。

它通过太阳能供电,使用锂电池储能,低功耗设计可将每天耗电保持在120mAh以下,“工地上就算连续三个月不见阳光,它也能正常使用。”

该终端可以采集工程机械的加速度、角速度、振幅、位置等“100多个参数”,并通过计算这些数据,监测设备工作状态和位置,识别设备是否怠速(出力不出工)。它能记录设备工作时长,被称为工程设备“考勤机”。

它还可以统计工程车辆运输趟数,设置线路围栏,一旦车辆离开限定范围,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如果终端被暴力拆卸、打砸,系统也会推送报警信息。

机械指挥官CEO刘兆萄向钛媒体影像《在线》介绍,这款智能终端是工程机械领域“第一个无线传感器”,能适配工地上所有常见工程机械,它可以根据不同设备特征选择不同计算模型。有权限的项目管理人员可随时进入SaaS平台和小程序,查看项目概况、项目进度、所有机械信息、每台机械运行状态和位置、工作时长、运行轨迹、油位、油耗、加油记录等数据,这些数据与均可以列表、图标、地图等可视化方式直接呈现。

系统可针对单台机械或整个项目生成台班统计、油耗统计、加油量统计、效率分析等报表,这些统计数据均可与项目财务系统对接,并支持一键导出。

“我们已经完成了几万套装总机量,客户主要是基建客户,做公路铁路、水利、市政施工。”刘兆萄介绍,一个智能终端加一个智能油箱盖是一套,一套售价四千多,用户使用SaaS和小程序第一年免费,次年起每台设备收400元/年服务费。

据行业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工程机械保有量已经突破800万台,物联网技术在该领域的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基建施工成本中,工程机械使用费占工程总成本10~25%,这笔钱由租金(含驾驶员工资)和油费组成,两者占比约各一半。

由于工程机械单价较高,除了少量特种设备自有,施工企业作业时会大量租赁设备,“以租代买”已经成为主流。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18年工程机械租赁在工程领域的渗透率已突破50%。

对施工企业来说,管理租赁机械的“核心痛点”有两个:一是台班,一是油耗,两者直接与成本挂钩。

台班是指工程机械每天的工时,“1个台班”意为1台机械工作1个班,1个班为8小时。

施工企业向机主租赁工程机械,有“包月(工作时长≤240小时)”和“记台班”两种方式,租赁协议达成后,机主会派一名驾驶员随机械入场,驾驶员工资由机主支付。机械进场后,由施工企业负责供油,燃油费用和租金相当,约为1:1。

不论是包月还是记台班,驾驶员每天都要向项目部报送自己的工作台班表,上面记录了自己每天工作时长。

包月租赁,施工企业可以通过台班来了解设备使用率,以此优化进场设备数量和工作安排:当设备使用率偏低时,说明设备工作不饱和,这样就要考虑减少设备数量,节省支出。

如果是记台班,施工企业按台班单给机主结算租金,这样一来,台班单的真实性更加重要:如果有人虚报台班,那施工企业必然利益受损。

上述为理想状态下台班记录的作用。现实是,在一些管理不善的项目,台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沦为集体造假的“皇帝新装”。
每个工程项目部都有一个机械设备部或机料科室,这个办公室通常有2到3个人,他们负责管理和调度机械,为台班单签字,他们签完后送项目经理签,然后进入财务结算。

“工地那么大,机械那么多,我不可能盯着每台设备,驾驶员填个单子,说自己干了多久,我也没法核实。”某工程项目机械设备部一名工作人员对钛媒体影像《在线》说,施工现场的面貌每天都在变化,通过作业现场也不好判断工作量的真伪。

一位在工地上记台班的工作人员则干脆说,台班是自己编的,天天编,编得脑袋疼。

“驾驶员如果想偷懒,1天能干完的活要干3天,可能有2天是开着机子坐在驾驶室吹空调。”一位从业多年的分包商说,一些工地施工效率低,跟台班管理混乱关系很大。“一般情况下,签字的人要么懒得管,要么没法管,或者他本身与驾驶员或机主私底下有灰色交易,可以从虚报的台班中获取利益。”该分包商说,“这类现象还是不少的”。最极端的案例,虚报的台班是实际工作时间的20倍。

“这种还算好的,至少是做了事。”一位工程分包商向钛媒体影像《在线》介绍了另一种“神操作”:项目部租机械时,默许机主带入一部分接近报废的机械,那些设备不用开工,台班照签租金照拿,机主拿了钱再和管理人员分,“一台一个月两三万,多几台,灰色收入就多了”。2018年,江苏就曾有一个项目经理栽在“假台班”上。这名项目经理因在工程上非法谋利两百多万被所在公司起诉,一部分证据就来自机械指挥官终端的台班统计。

这家公司管理层收到关于这名项目经理腐败问题的举报,想调查但无从下手有,于是装了一批智能终端,想从中看看能否获得证据。

“装的时候跟他说公司准备搞信息化,只是装GPS,没说得那么详细。”一名案件知情人回忆,终端装上后,公司首先就发现,他项目上所有台班数据都是假的,就以这个为突破口调查他,查出了两百多万经济问题。跑工地久了,工程师们发现一个规律:管得好的项目或者年轻的项目经理、机械设备负责人,更容易接受智能化的终端产品。

遇到阻力比较多的,是管理较差的项目,“可能是怕用了暴露问题,或者内部关系太复杂”。有时即使设备装好了,也会遇到人为破坏。

有人在终端设备上糊泥巴、绑矿泉水瓶,就为了让太阳能充电板没法充电。有人干脆来硬的,把终端砸个稀巴烂。还有人想尽了水攻、火攻的办法。

“监管类的产品,就是在跟人性做斗争。”机械指挥官 CEO 刘兆萄总结道。

不过,他对于产品足够自信,“完全是防水透气的,只要不是暴力打砸,一般弄不坏,监管产品要自身硬,如果人家浇点水、砸一下,你就坏了,那你没法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终端的智能化改造。大家都知道,通过技术去打破灰色利益链条,通过技术提高工程行业效率的趋势,是无法阻挡的。” 刘兆萄说。
除了“硬抵制”,还有“软抵制”。销售员陈兵向钛媒体影像《在线》讲述了自己遇到过的一次“最难搞”的抵制。

一次,某项目部一位机械管理员打电话给陈兵,说一个刚装上的智能终端被拆掉偷走,不知所踪。

终端里装有GPS,陈兵打开后台,定位显示“被偷走”的终端就在项目部里。陈兵很怀疑是项目部有人从中作祟,因为安装的时候,就有人“各种阻挠”。

那一批装了十多套,只“丢”了一个,陈兵分析,拆的人可能是想试试,拆掉一个各方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处理不好,那一批设备说不定全都会“丢失”,他跟这家公司的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

“东西已经卖给你们公司,那是你们公司的资产,你们是国企,那就是国有资产,如果有人偷,就是盗窃国有资产。” 陈兵没有告诉对方自己知道终端所在位置,他只是“建议”报警处理。

“那我再找找。”那位机械管理员说。

过了半小时,陈兵还没接到电话反馈,他主动联系了对方:“找不到的话,我现在帮你报警,等会警察来了你配合一下。”

听到这话,机械管理员很快挂断电话,过了一分钟又给陈兵打了过来,说东西找到了。

后来陈兵得知,在那个项目上,进场的机主为了“以次充好”,会向相关管理人员“进贡”:项目上要租一台3年机龄的挖机,机主可能送台10年的来,进来后一台包月3万,再拿出5千块钱“进贡”,一台车5千,10台车就是5万。

“10年机龄,搞不好30天里有半个月在修车,我装这东西,肯定会损害他的利益。”这种情况下,陈兵就已经跟那条利益链上的人“结仇”了。

“想要搞好效益,这种‘仇’是必须要结的。”陈兵对钛媒体影像《在线》说。以上述“失窃”案例为例,安装终端的决定来自项目所在总公司的决策者,决策者认为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公司盈利和管理。

让决策者看到施工效益的提升,才能说明终端产品有用。陈兵说,自己必须盯着项目部把安装和试用做好,促进项目部将机械指挥官融入到项目管理流程去发挥作用。只有产生效果,他才能说动决策者进一步推广产品。

“如果他们领导看不到使用效果,你跟他们公司的生意就停步于试点这几台了”。处理类似事情,陈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只要制度到位,其实不难管。”曾有一个工地,发现有驾驶员破坏终端,就定下规矩,“凡是终端被人为损坏,就要对驾驶员进行罚款”,从那以后那个工地再也没有出现终端被破坏的情况。在任何工地,油都是一个“难管”的事情。柴油支出,占到机械使用费的一半。

机械指挥官数据统计,安装了终端的机械设备里,有10%出现过被偷油的情况,偷油的情况 “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工地的燃油,都由施工企业找的供应商用油罐车统一配送,供应商凭借加油单据跟施工企业结算,这一加油数据很容易被造假。

一些带遥控的加油机,可以操控读数加油量,比如加500升显示600升,虚报100升。

加油时,工地管理人员即使在场,也不一定能看见真实数据。如果管理人员与油罐车加油员共同作假谋取利益,也很难被发现。

除了加油量数据造假,偷油也让施工企业防不胜防。偷油的人,要么来自项目内部,要么来自项目外部。

外来的人偷油,会砸坏油箱盖或在油箱上打孔,在几分钟内一次性把油全部偷光。

监守自盗的人,会在作业时怠速偷油,开启机械但不工作,同时用管子或油箱底部回油管,像蚂蚁搬家一样慢慢抽,造成“燃油是作业时用掉”的假象。

以常见的卡特320挖掘机为例,其燃油箱容量为410升,按照0号柴油6.2元/升的价格计算,一箱油价值超过2500元。
当时是晚上9点多,项目部几位负责人的手机接到自动警报电话,得知有人正在撬一台装载机的油箱盖,他们随即组织人员开车一路赶往工地,当他们到达现场,作案者已经不见踪影。

这是个新油箱盖,刚装上不到10天,装载机驾驶员说,就在两天前工地午休期间,同一个地方,三台挖机被撬了盖子丢了油。

“对这种手段,装什么东西都不起作用,只看能不能第一时间发现,抓住送派出所,来个杀鸡儆猴。”项目机械管理员对钛媒体影像《在线》说,工地第一次发现偷油就报了警,“警察来了后,说要我们加强管理。”

2019年3月,长沙某路桥项目工地,警方抓获了几名监守自盗的驾驶员,几名司机窃取了自己所驾驶汽车吊的燃油,在交易时当场被抓。

案发前,该项目负责人发现工地一些车辆的油耗量有问题,于是他安装了几套终端来“守株待兔”,结果很快就“破案”。此后,这个工地再没发生过偷油的事情。

案发后,施工企业通报,对3台汽车吊1个月共9万租金不予结算,并罚款2万,“这一笔就把试点用的终端成本赚回来了”。
还有一个项目,装了终端后,管理人员发现7台机械存在怠速偷油的情况,最严重的一台,一天开机7个小时,仅工作16分钟,其他时间都在用回油管偷油。

那名驾驶员得知工地装的智能油箱盖监测了他,租金都没结就跑了。

类似的事情,销售员陈兵也见过几次,他还曾在半夜跟客户一起到工地上抓偷油贼,“抓过十几个”。

陈兵曾还遇到“威逼利诱”。2019年5月末,他为一个高速公路项目装了十几套设备,这引起了项目柴油供应商的不满,对方找到陈兵,软硬兼施,还拿出“5万块钱”想要贿赂他,让他跟项目方沟通拆除新装的设备。

“他们垄断了当地所有工地的柴油供应,可以通过加油作假来套取灰色收入,我们的智能油箱盖,触及到他们的利益了。”陈兵表示,后来项目方管理人员也迫于压力,暂停了设备后续安装和使用。

在钛媒体影像《在线》获取的一份施工企业油耗报告中,项目部对6台挖掘机在当年3~6月的油耗水平进行了持续跟踪,自从6月安装了智能油箱盖以后,6台机械综合油耗较前3个月下降了12.58%。“从数据统计来看,客户使用我们的设备,可以节省机械使用成本20%以上。”机械指挥官CEO刘兆萄算了一笔账,一个投资10亿元的路桥项目,机械使用费占2亿,“我们可以为他们节省4000万”。
“我们要通过物联网,把工程机械设备租赁的利益链透明化。”刘兆萄介绍,他们的第一步,是实现万机互联。

“万机互联”实现后会再回到”万亿级“租赁市场:在规划中,到那时,他们掌握了每台设备的状态、分布、油耗量,就可以“将机群和项目精准地匹配起来”。

第二步,是要实现工程机械“辅助驾驶”。

刘兆萄介绍,目前的施工方法普遍停留在“边测变干”。比如,挖机挖一个坑,想知道这个坑有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只能靠司机经验和技术员的实时测量。“等我们有传感器技术累积,建立了丰富的BIM模型(建筑信息模型),再加上将来成熟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就可以实现辅助驾驶,将施工效率提升100%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69

帖子

42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223
发表于 2020-1-6 16: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联网终端设备,通过哪些方式接入网络?
最近买了个使用物联网的断电报警器,我说这里手机信号都不好,使用有没有问题。对方说没问题
覆盖最好的,就是三家电信公司的信号的,不通过这个入网,哪么它的信号通过什么方式传送到网络上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4-6-2 08:16 , Processed in 0.22053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