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9|回复: 0

中央文件再提收缩型城市 东北居多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74150
发表于 2020-4-18 10:3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城镇化逐渐进入到下半场,一些中心城市、大城市在人口快速集聚的同时,另一些中小城市、局部地区也面临着收缩的局面。

继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官方文件中首次提及“收缩型城市”概念,近日,发改委印发的《2020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下称《任务》)再度提到收缩型城市要瘦身强体。

“未来我国的收缩型城市肯定会越来越多。”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未来我国人口会向19个城市群集聚,远离19个城市群的很多镇、县甚至地级市有可能会出现收缩。

根据“十三五”规划,这19个城市群包括: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其中东北地区城市群又分为哈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

东北数十个城市在收缩

国际上普遍将城市收缩定义为,人口规模在1万以上的人口密集城市区域,面临人口流失超过2年,并经历结构性经济危机的现象。

目前我国的收缩型城市主要出现东北、西北地区,以东北地区最为典型。第一财经记者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历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对东北86个城市从2008年到2018年的城区常住人口变化进行了统计(这期间,一些县级市撤县设区,一些地方新设县级市,这些城市没有纳入统计),10年间,东北三省共有37个城市出现城区常住人口减少,占统计城市的43%。其中减少幅度较大的城市有鹤岗、肇东、鸡西、公主岭、龙井、鞍山、抚顺、海城、本溪等地。

由于2013年以来能源经济下行,东北经济放缓,人口外流。若比较2013~2018年这五年的人口数据,则更为明显:5年间,有54个城市出现城区常住人口减少,占统计城市的63%。

东北地区的收缩型城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资源枯竭型城市,比如七台河、伊春、鹤岗、双鸭山等。此外,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计划生育执行比较严,人口出生率较低,老龄化程度较高,加上近年来能源经济下行、经济增速放缓,人口又进一步外流。这些因素都加速了很多中小城市的收缩。未来,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多,尤其是随着去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60%,我国的城镇化将逐渐进入到下半场,进入二次城镇化阶段。相比一次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由乡到城的流动,二次城镇化是城市之间的流动,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面对不少中小城市收缩的局面,《任务》提出,要“稳妥调减收缩型城市市辖区,审慎研究调整收缩型县(市)”。也就是说,未来一些收缩型城市将合并市辖区,瘦身强体。

当前一些收缩型城市虽然人口总量不大,但市辖区却不小。以去年曾爆出“白菜价”买房的鹤岗为例,2017年年末全市总人口100.9万人,作为一个地级市,鹤岗辖下6区两县,平均下来一个区的人口平均也就10万左右,远不如东南沿海很多镇的规模。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收缩型城市是一个客观现象。既有成长中的城市,也有收缩乃至最后消失的城市。当人口数变了,原来很多的区划就占用了行政资源,成本不能下降,服务的人口却越来越少,因此进行区划调整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牛凤瑞说,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城市化都是按照扩张做的,因为城市化还处于加速时期,但中国面积很大,各地发展不一样,在空间优化配置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就必然会产生人口绝对密度的下降。除了区划调整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人口空间的优化布局。

他还表示,虽然现在由于各种因素,区划调减比较难,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的人越来越少,行政区划的调整、行政机构的撤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4-11-19 06:41 , Processed in 0.0893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