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21|回复: 0

为什么有头有脸的美国互联网巨头都没有放贷?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77529
发表于 2020-12-10 12:4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7.6639px]中国为奢侈品消费大国,品牌消费盛行。消费总量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中,麦肯锡预测到 2025 年将达到 44%。奢侈品消费群体主要特征有受过高等教育、年轻(大学及以上学历消费者占比 71%,平均年龄 28 岁),与美国1971-1990 年“雅皮士”享受主义的特征极为相似。
[size=17.6639px]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无论是黄金珠宝、豪华汽车等奢侈品,还是主打高质量、高性价比路线的商品都将在消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size=17.6639px]无论是跨境电商、天猫和京东品牌馆,还是网易严选、拼多多都会并存。
[size=17.6639px]无论是寺库还是PLUM(19年数据翻了五倍的二手奢侈品电商平台)都会并存。
[size=17.6639px]无论是线上砍价(社交)电商,还是线下消费升级的体验店都会并存。
[size=17.6639px]以上,种种,可以说不仅是中国消费发展快速中被扭曲和叠加的现象,更是在互联网化进程中消费圈层被分化的结果。
[size=17.6639px]2018年美国消费对GDP的贡献高达70%。2018年中国消费对GDP贡献率为76.2%,同比提高18.6个百分点。中国消费对GDP贡献率超过美国。
[size=17.6639px]美国1940年代二战后,为迅速恢复与发展经济,政府放宽对消费信贷的限制从而获得较快发展。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银行为代表的信贷提供方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大量发行信用卡。
[size=17.6639px]美国消费借贷金额20年时间翻了6倍,而每增加500亿用时缩短了95%。
1970年-90年,美国进入雅皮士消费享乐主义经营崇拜阶段,是消费黄金顶峰时期,而政府为防止金融业的过度竞争,美国对消费信贷利率进行了限制,导致消费信贷市场格局出现了分化。
[size=17.6639px]而中国的信用卡从2003起来,到2008 年进入到信用卡超发时期,后逐渐稳定。
[size=17.6639px]中国当下消费金融从短短十年间的繁荣到2018年的管制,我们的消费金融水平相当于美国1980年的消费金融科技和征信水平。中美消费信贷科技有20年之差!
[size=17.6639px]国内有头有脸的互联网巨头公司都成为金融公司,就是依靠巨大流量做消费金融(利息堪比高利贷),通过互联网轻易的渗透到高校学生人群,并用大数据提供借款支持。
[size=17.6639px]如阿里、腾讯、京东、美团、小米、滴滴等都在从事着消费金融业务,有个人消费或商家贷。大家都在为互联网金融拓荒、布局、收割。每个互联网公司都给他们消费贷取了很有象征性的名字,如花呗、借呗、微粒贷、生活费等。只要用户达到一定信用分,就会有几千到几万不等的额度。


[size=17.6639px]回首20年前,1998年美国的互联网巨头集中在新闻资讯类YAHOO、通讯和邮箱MCN+HOTMAIL,科技基础摄视类微软MICROSOFT,以及日后更大放异彩的电商AMAZON。
[size=17.6639px]2003年谷歌崛起进入前五强,直到2018年成为硅谷最大的互联网企业。
[size=17.6639px]时隔十年,2013年起Facebook进入前五,作为后起之秀,2018名列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size=17.6639px]再过五年,2018年,社交媒体公司三大巨头Facebook、Twitter、Snapchat分别占据互联网一席之地。
[size=17.6639px]在榜上有名的公司中,亚马逊是20年里唯一一家始终维持在榜单中,并且没有经历过吞并的公司,不论是吞并其他互联网巨头,亦或是被吞。为什么美国互联网公司有大把流量却不去做能赚白粉钱的生意?
[size=17.6639px]美国在40年代开始,政府就大力鼓励消费金融,到60年代发展盛况时,当中也出现了欺诈骗贷等乱象丛生剧面,到70-80年代,金融科技和征信经过洗牌更加成熟了。而美国互联网流量型公司崛起则是在21世纪了。
[size=17.6639px]也就是说,美国的工业化进展,居民消费水平提升,金融科技早在互联网流量型巨头发展起来之前就成熟得一塌糊涂了。FACEBOOK这是最近十年才起来的,此时消费金融已经过40年的发展期,进入稳定正规态,最高的用户渗透期早已经过了。线下信用卡发卡并没依赖线上流量来支撑。消费信贷在发展高峰期,就是中心化的由银行和金融公司来做起来的。总体看,就是这么简单的产业变迁逻辑路线。所以,美国消费金融和所谓的流量型互联网真的是界限分明的。
[size=17.6639px]再对比看中国消费信贷:
2009-2015年,居民消费信贷规模两次实现高速增长。2008年开始我国居民消费信贷规模开始快速增长,2009年同比增长54%。2009-2014年,居民消费信贷增速逐年下滑,2015年消费信贷规模达到4.9万亿,同比增长50%,第二次迎来行业高速发展期。直至2018年受到政策强监管洗牌。
[size=17.6639px]中国的消费金融真正发展才是从2009年开始,彼时,2004年中国先有的互联网:阿里巴巴支付宝,百度等,同时2010年新浪微博社交化媒体崛起,2012年微信带来的移动互联网爆发,就是04年之后的10年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浪潮。
[size=17.6639px]而中国消费金融节奏是和微博差不多同样时间起来的。此后,消费金融第二次迎来行业发展的高峰在2015年。
[size=17.6639px]所以,整个脉络是先有的互联网经济,再有消费金融,互联网平台伴随消费金融逐步渗透入实体经济,互联网和实体、线上和线下基础设施互相水乳交融。中国的互联网流量巨头和消费信贷黄金时间恰恰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
[size=17.6639px]我们的互联网新经济在探索同时,消费金融还不成熟,征信、数据都非常不全面,不像美国发展到一定时期,承担给个人和小额企业征信的职能单位层次分明,同时中国互联网流量坐拥个人征信最强相关的大数据与行为轨迹,与消费金融一拍即合!
[size=17.6639px]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结构自2010年还一直以房贷作为主力,消费金融发展缓慢,直到互联网流量起来后,进入更多线上消费场景营销,诸如:旅游、教育、3C电子产品分期、又有医美,校园贷等等吸粉场景开始爆棚。所以,叠加和扭曲的现象这些都是美国当年没有的特征。
[size=17.6639px]美国的消费金融结构特征:
已经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基于场景的消费金融产品。在美国,消费信贷分为循环信贷和非循环信贷,具体还可细分为学生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贷款、循环房屋净值贷款、发薪日贷款等等,产品期限长短不一十分灵活。
其中学生贷款在消费信贷中的占比最高,2015年末达到37.3%。据统计,后高中教育(大学、高职)当中有超过70%的学生有信贷记录,学生时期的信贷习惯一般会延续到毕业后。
对比中国消费信贷结构:
中国个人信贷结构极不平衡,从2010年至今,住房贷款一直是中国零售贷款的绝对主力,占比始终维持在70%以上,消费贷款中信用卡贷款占比最高。正是这种必须依靠不动产抵押物才可以发放贷款的授信模式,使得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缓慢。
从2015年开始的消费升级浪潮,“千禧一代”消费观念的改变、短缺的供给以及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的消费支出结构才发生进一步改变。
美国消费贷相当于居民债务的比重波动下降。居民债务主要包括消费贷和房贷两大部分,消费贷占居民债务比重的下降意味着,虽然在某些时期消费贷增速可能高于房贷,但长期来看其增速是低于房贷的。
而根据中国央行城镇储户调查,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预期房价上涨的储户比例持续上升,此间伴随着消费贷的不断加速增长,进入2017年下半年以后,预期房价上涨的储户比例开始趋稳回落,与此同时消费贷增速也从高位开始下行。
从结构上看,汽车贷款在美国消费贷中的占比基本稳定在30%-40%;循环授信(revolving credit,包括credit card和home equity revolving)的占比则从1968年的1.5%持续上升至1998年的40.8%,随后回落至2017年的25.9%。
学生贷款占比从2006年的21%快速上升至2017年的近40%。据美联储调查,近年来美国大学学费和入学人数同时快速上涨,成年人中有30%曾借过学生贷款。
若按纽约联储householddebt数据的口径,则可以看到学生贷款占比和汽车贷款占比仍然位居第一和第二,信用卡贷款占比则从有数据记录的2003年以来持续下滑,到2017年为19%。
中国消费贷细分数据统计不全,我们仅能计算信用卡贷款的占比,其从2011年的43%上升至2016年的69%,但在2017年后由于消费贷的突然放量,信用卡贷款占比骤降至58%。
即便如此,中国的信用卡贷款占比仍然远高于美国巅峰时期的40%(revolving credit 口径)以及美国的19%。
在美国,存款性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始终是消费贷的最大发放者:
历史上占比最高达60%,目前是40%。金融公司在2013年前以约20%的占比位居第二,但此后随着联邦政府发放消费贷的占比快速上升,目前金融公司占比已下降至第三位。
联邦政府发放消费贷占比快速上升的时间与上文所述学生贷款占比快速上升的时间重合,说明联邦政府发放的主要是学生贷款。联邦政府有许多学生贷款项目,其中大部分由联邦政府教育部门直接借贷给学生,其利率大大低于私人贷款。
对比中国的校园贷,为了互联网流量变现,不择手段刺激学生消费,实在是带着血腥之手的崛起之路。
起于2014的趣店、分期乐等校园贷,在分别得到蚂蚁金服、京东投资后,又遭到了强监管。趣店退出校园市场后,切入现金贷为主。
中国传统的金融市场由银行主导,由于仅能覆盖至白领和高净值人士的优质客群,大量长尾端客户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典型用户如大学生和刚提到的低收入蓝领人群,而这两类人群的数量和消费庞大的需求,就变成了由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巨头公司、以及这两者的科技与流量赋能和银行的合作助贷来共同完成。
最典型的是腾讯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产品,与银行和供应链等助贷合作。融360的业务模式则是助贷和导流。
美国的消费科技产业层次丰富。从商业银行、到消费金融,到大型产业公司层次职能分明。在互联网社交还没有发展起来的时候,通过产业职能就解决了低收入人群小额消费贷以及征信问题。
美国消费金融参与方格局中,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于高信誉客户,提供高额度信贷产品,但商业银行依然是市场主导机构,份额维持在50%左右;消费金融公司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小额、高频次消费信贷服务,排名第二,份额约为20%;大型零售商、石油公司通过设立非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开展基于主业的消费信贷业务,在1978 年达到最高值1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1-11 20:03 , Processed in 0.09484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