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风声1923 于 2020-12-30 00:59 编辑
十年了,在二十岁那年肯定没有今天三十岁这样感慨良多。记得好久没上去过的QQ空间的名字是‘点燃一支烟’,当时年少装深沉,却多少契合如今的心境。
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个小孩了?是每次放水煮饭的时候,小时候老妈教做饭,说水没过手掌即可,慢慢这个方法不能用了,否则米饭就太烂了。
意识到不再是个少年,是老爸不再敢打我的时候。
意识到不再是年轻小伙,是咿呀学语的儿子一声声喊着爸爸的时候。也是看到各种功成名就的牛人的年纪比自己还年轻的时候,总是不由心头一颤。
20到30这个阶段确是人生最绚烂的阶段,精力旺盛、没有羁绊负担、有试错的资本、充满无限可能,错过不再有。
想起刚毕业那会儿,过完年,就买了张16小时的站票,独自来到上海找工作,老爸没说什么,还给了5千块,老妈从当时到现在都一直念叨,广州深圳这些地方找不到吗?非要跑这么远,回家一趟多不容易。
大学四年,接触到说粤语的本地人,大部分不喜欢学习,考研的人很少,图书馆到期末都很少出现抢座位的现象,喜欢钻研技术的更是寥寥。始终跟他们合不了群。接触到的几家公司,严格上说是两家小作坊和一家上市公司,在一家作坊差点被从四楼掉落的窗户砸到;在上市公司实习,工资低人事还复杂。当时已经混论坛一两年了,听了八爷的指引,索性就来到了上海。
行李只能放火车过道,人坐上面,时不时还得给卖花生爪子矿泉水的推车让道,半夜困了就趴着眯一会儿。第二天早上到了上海,联系了约好的房东,合租了个只能放下一张床的小单间。当天晚上就去了外滩,看着对岸璀璨的东方明珠,想起了儿时临摹的一幅画,没想到多年后真到了这个地方,奇妙的机缘巧合。
不经意点开的论坛连接,遇到八爷,到后来偶尔听了同事一句闲聊,报名一个网上培训班,遇到现任老虎,都极大地影响了人生的轨迹。也许这就是蝴蝶效应吧。
后面就是逛各种招聘会了,入职,第一次出差的兴奋,跳槽… …
独自奋斗在陌生的大城市,多少辛酸也只有自己知道。夏天睡的宿舍热得不行,只能到天台“露营”;健康原因,有段时间不得不一瘸一拐走路上班,真是一步一挣扎;做个小手术,卧床一晚,不敢喝水,没人照顾。当时觉得没什么,现在回想起,不禁泛起一阵阵酸楚。
你说回到故乡。说实话我对家乡没有一点思念之情。儿时的小伙伴,很多都只读了高中,在上大学后就很少联系,现在基本在老家干点装修的活,很多还是光棍。亲戚间各种矛盾,也很少来往。对老爸老妈的感情也不深,两人感情也不和,年轻时常斗嘴打架,从小对子女也是放养模式,家庭教育几乎为零,考上大学完全靠自己,老妈迷信“天定论”,说人生下来就这样了,聪明的自然考上大学。对子女的健康也是疏于管理,我现在的疾病也是儿时落下的病根,没来上海留在老家,估计能给你治残了,迷信各种药酒、乡村老中医。你还跟我说回到故乡吗?明年接老妈出来,只是不再让她插手后代的教育了。
经历过大作坊,后来换工作,坐进了格子里,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端上一杯加糖加奶的现磨美式咖啡,黑咖啡太苦,不喜欢喝。
只是远没有到享受的时候,个人在波涛汹涌的时代洪流面前,太多的不堪一击。上世纪那些南渡北归的大师们,一念之差,人生从此云泥之别。浩劫过后,从意气风发到垂垂老矣,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你看。没办法,生于斯,长于斯。大师尚如此,何况芸芸。最近的几位,成了菜市口老谭般的悲壮人物。审时势,能逃走,是多么地重要!
而立之年,太多的风云变幻,国家命运、个人前途… …
人生未定格,后面的路还很长,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