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ijiruchun 于 2017-6-22 17:23 编辑
8爷十年前写的帖子,十年后看到,依然有种无力感,老地方搬来的,重新温习一下,哈哈, 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工程师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之所以受人尊敬,是因为不是谁都可以从事这个行业的,即使你能作老板,也不见得能作工程师。工程师的行业充满着极大的挑战,它需要灵感、智慧、瞬间的灵光一现和关键时候所体现出来的勇气,当一个国家拥有一批这样的无敌工程师的时候,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无敌的、强大的国家,谁都不敢轻易招惹它,否则就要挨揍!
那天,翻一本旧画册,从里面翻出一张尺寸很多的合影照片,摄于加钢技术公司。那时的加钢技术公司还在汉密尔顿,早上起来,在伊利湖边散步,看太阳从无际的湖面冉冉升起,感到十分的惬意。仔细地想一想,那次是去谈热带轧机的板卷箱项目,当时,板卷箱的第一代人都还在。 回想那时的人生感受,心中有一丝的温暖,那时的很多时候,在一大帮人里还是最小的,可以作全线最复杂的项目。
加拿大的工程技术公司比美国同类公司要讲究,环境好,人也不显得特别匆忙,属典型的英式格调,虽然收入略低于美国公司,但人心稳定,也没见谁整天想逃往美国公司好多挣点钱。
加拿大的工程师的穿着非常得体与讲究,英式的虚伪格调是看人先看袖口,一眼望到人家的袖口马上就能感到什么叫惭愧,历时就得学美国佬把袖口挽起来,以示人生的随意。
加钢技术公司以后被卖给了HATCH 工程公司,搬到了密西沙加,一个新的华人移民聚居的工业小镇。等我再到密西沙加的加钢技术公司办事的时候,已经感到自己完全长大了。
中国的工程师很少有讲究的,早年我刚工作的时候,在一些大的机构里见到过几个有了些年纪,挺讲究的工程师,听别人说,那是旧时代的遗留产物,据说当年的薪水数能吓着大家,随便可以在京城买个四合院住住,一人可以养活全家上下几十口老小。
说中国工程师的不讲究,世界有名,即使是再大的设计院,到了夏天,也随处可见穿着大背心和大裤衩上班的工程师,鄙人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即使同伴认为有什么不同的话,也不过就是大背心和大裤衩是外国人缝的,除此以外再无区别。
有一年,总公司成立了一个讲究的新单位,大家整天要见洋人,领导突发奇想要大家打领带上班,一时成为笑谈,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洋人来了就打上领带成了一种应付的手段。
在国外,工程师是不属于市井人群的,一般不会住在蓝领社区(没有瞧不起无产阶级的意思,蓝领也可以是富人,也可以不是无产阶级)。大家认为技术是崇高而值得尊敬的东西,工程师群落的许多人开沃尔沃或萨伯上班,体现的是一种层次而不炫耀。西洋的工程师认为穿大裤衩上班、画图,有点滑稽,至于画出的图纸是否能用,就有些怀疑。
说到工程师的市井化,不知哪个国家还有,我见过印度、北非、甚至是南太平洋上岛国的工程师,都是整整齐齐的斯文派头。说到印度的工程师,印度的市民阶层都认为是要仰视的人群。
在北京的边缘地带,比如海淀西部和昌平交接的村庄里,住着大批的知识阶层,每天往返奔波于驻地和中关村的公司。看到他们,有一种感伤,这是比我们年轻的一代,应该是中国的真正未来,是下一代的中国工程师,他们挤在拥挤、狭小、有些不整洁的村庄了,每日艰辛地劳作,等待着未来。
长期的艰苦生活是要消磨人的技术意志的,许多的人因为前期的过分贫困势必转向随意的生意,并且发展,当有一些成绩的时候,一定是生意的成绩,而不再是技术的学问。
说到技术,大家都知道是立国之本,而工程师是技术的最基本支撑点,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工程师像我们一样,完全市井化了,既没有什么人群特点,也没有什么格调,完全的贫民化了。更可怕的是,许多人虽然有一个迷茫的目标,但没有地方去学习一些精深的东西,想学可能没人教,有人想教也不见得有人真能学得进去。大家每天只是为生活而奔波。
问过几个比我年轻的人的想法,他们已经放弃了买房,有些人放弃了结婚的想法。那天,我们去南口附近的一家外资公司办事,有几个工程师搭我们的车进城,说到未来的事情,他们问我,我不知道说什么,我问他们,他们也不知未来在哪里?
要是某天烂在那里,实在可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