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00|回复: 0

国产哈马斯粉丝攻击辛德勒名单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76274
发表于 2023-10-24 12: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些卡菲勒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哈马斯眼里是个什么东西



以哈冲突爆发这么久,除了哈马斯搞偷袭杀了很多以色列平民之外,其他时候基本都是被以色列按在地道里锤。
哈马斯也只能拿自己平民,特别是儿童的鲜血来打舆论战,前几天炸医院的事,也被很多人发现并不是哈马斯说的以色列导弹炸的。而是……
甚至前不久巴勒斯坦总统都在谴责哈马斯了,那些支持巴勒斯坦的人懵逼不?或许应该好好理一下巴勒斯坦和哈马斯的关系了。


除了偷袭杀害平民,抓了平民当俘虏,哈马斯没有任何战果,反而节节败退,被按在地底下摩擦,这让很多国产哈马斯粉丝抓耳挠腮,找不到吹捧的点。
今天看到一个热搜,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在B站上的评分,跌到了4.2分。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部讲述犹太人被纳粹屠杀的电影。为什么要去恶意评价一部三十年前的老电影?
既然现实中找不到成就感,那就去历史上电影作品中发起攻击。既然无法吹哈马斯,那就贬低以色列吧。
B站上只有3000多人评分,只要集中拉一波,很容易就把评分拉低。就像小盘股很容易操纵股价一样。
把一个小破站的评分拉低就能得到满足感吗?哈马斯就不去偷袭妇女儿童了吗?他们就能不躲在妇女儿童的身后,像个男人一样去战斗吗?
而在另一个平台:豆瓣电影的评分中,《辛德勒的名单》的评分还是9.5,虽说也突然间遭遇很多差评,但影响不大,因为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有一百多万人的评价,大量人给了五星好评,现在几千人想把豆瓣的分数拉下来,还不太容易。


这也能反映《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的经典地位,这就属于评分最高的电影之一了。
可这些国产哈马斯粉丝恨屋及乌,恨以色列,进而恨犹太人甚至连讲述犹太人苦难的电影都要恨,并且还有人开始洗白洗头佬。
说实话,看到那些为洗头佬屠杀犹太人叫好的人,真的是想不明白,一边是恐怖袭击一边是纳粹,为了所谓的立场,连良心都不要了吗?
这些疯狂打差评的人们当然是危险可怕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的立场,但正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所以最终也不可能战胜逻辑和常识。
我甚至会怀疑这些人也会骂中国的辛德勒——何凤山:为什么要救那么多犹太人?
任凭你写再多的历史渊源,这些人蒙着眼睛我不看,任凭你讲再多的事实道理,这些人蒙着耳朵我不听。
他们唯有把愤怒撒在《辛德勒的名单》电影评分上,在豆瓣评分上是螳臂当车,在世界电影史上更是蚍蜉撼树。
全世界其他大平台里这部电影的评价都岿然不动,唯有在B站这口井里兴风作浪,即使你们在B站上把这部电影的评分拉到零分,也不过是在自嗨而已。有什么意义呢?井底之蝌蚪。
在B站上把评分拉低,可拉低的是电影的评分还是B站的评分呢?
这让很多明白之人看清B站的风气,这会不会拉低群体的素质呢?


与之相对的是,以“手撕鬼子”等奇葩剧情招致过无数批评,早已沦为笑柄的抗日神剧《抗日奇侠》,之前却曾经被大量用户打出五星好评,一度从3.4分飙涨至6.7分。这种行径真的爱国吗?显然不是,“手撕鬼子”这样的情节恰恰是对无数烈士的侮辱。
对文艺作品上纲上线,动辄以政治情绪煽风点火,制造各种仇恨和极端言论,本质上是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作祟。很多人慨叹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会变成这个样子,可是想想许多老人的思维模式,就会知道有些历史的伤疤从未消失。

不知什么时候起,年轻人对一个人的评价,渐渐趋向于卫道士思维,也更像如今的老人——也就是我们的父母那辈人,在一次次运动中成长,习惯了非黑即白。无论电影、电视剧还是书,抑或是现实,一个角色、一个人在他们的评价体系里,只有两种结论,一是“渣”,一是“不渣”。一切情愫只要不符合封建礼教式的要求,就是“渣”。在他们眼中,人没有复杂的感情,没有不同阶段的心境,没有喜怒哀乐,没有情绪波动。
在我看来,这是思考上的懒惰,更是一种智力缺陷。
许多人会诧异,为什么21世纪了,世界文明如此多元,可竟有那么多年轻人就像被清朝人夺舍一般,主动当起了卫道士,热衷于审查各种经典文艺作品,天天批判这个是渣那个是小三。其实有什么好诧异的呢?有看样板戏长大的老人,当然就有主动审查自己,主动营造样板戏氛围的年轻人。因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审查无处不在,审查也是他们能够从老人那里学到的唯一东西。
你随便找个老人,八成以上机会都是卫道士。他们会说,许多电视剧、电影和书籍都是有害的,乱七八糟,充斥着各种资产阶级价值观,把孩子都教坏了——这不妨碍他们自己天天抱着那些抗日神剧不放,连“我爷爷九岁时就被日本鬼子杀害了”这样的台词都觉得瑕不掩瑜。他们对文艺作品的审视,往往也是二元对立的,即使他们从小批斗老师、打砸文物、不学无术,也不妨碍他们将“世风日下”归咎于他们的下一代和外国。
我这代人是相对幸运的,曾经难得见到一些光亮,当然,成长过程中也习惯这些光亮被老一辈批判——小时候,谁没听过“看武侠小说就会跑去学功夫干坏事”“看香港电影就会变古惑仔”之类的武断臆测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4-12-23 04:02 , Processed in 0.09256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