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51|回复: 0

懂车帝 的存在就是新能源们这完全不遵守国标的结果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78141
发表于 2024-1-25 14: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懂车帝2023年冬测收官,怎么看待?

至2023年冬测,懂车帝已经举办了新能源汽车的5年常温测试与3年极限环境测试。每年冬夏测的焦点都有所不同,今年的焦点毫无疑问就是「懂车帝vs 车企」的硬刚。你不退、我不让,双方的火药味逐步升级。


12月22日懂车帝举办冬季发布会,起这个名字,还以为懂车帝这次是要集中火力炮轰这几家车企了了呢!总共30多分钟并不长,结果这个「BIG DAY」实际上还是非常谦逊而温和的,大体上说了三件事情:


- 为什么要做常温测试与冬夏测? —— 动机
- 怎么做的? —— 专业性
- 2024年怎么做? —— 改进计划

懂车帝会说,做冬夏测的主要原因是服务2000万+的新能源用户,真实展现冬季用车焦虑、面向公众的新能源科普、督促汽车行业进步。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可不信这些,只会抛下一句话说:讲这么多好听的,还不是为了赚钱?


冬夏测之所以存在的深层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标准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要求。
以续航测试为例,国标要求的CLTC工况的车速曲线如图所示,平均车速明显比WLTC工况要低,甚至比2021年10月之前执行的NEDC工况还低。

这就带来两个问题:
- 高速工况的考察不足:相关部门辩称,中国汽车用户大部分时间都堵在上下班通勤的路上,平均车速确实低啊,那么CLTC工况不是很有代表性吗? 他说的没错,CLTC工况走走停停、平均车速对,对燃油车的考验非常大,工作做到位了。然而,电动车根本不怕走走停停,能耗低、续航长,没电了也容易充电。电动车最怕高速工况,路途远、出口少、车速高、服务区充电资源少,基本上把电车最怕的因素给集全了,而CLTC工况故意不考,简直是故意放水……
- 高低温工况考察不足:虽然国家标准规定了高低温工况的测试规程,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所致,截至2023年12月,高低温工况还没有执行。燃油车有发动机余热,并不怕低温。电车的低温制暖压力比制冷更大(温差更大、冷媒工作范围有限)、制暖对象更多(电池也需要加热)。电车最怕的低温工况,目前也不考。
这两点考察不足,初期可以说是帮电车遮遮丑。如今电车的技术能力大大提升,即便是面对长途场景、零下40度的低温场景也不惧怕了。
但是,由于缺少公共公开的测试数据,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心有疑虑,不利于新能源行业发展。此外,CLTC工况忽视高速场景,在这个指挥棒指引之下,车企最后开发出来的车,并不是实际使用最好的车,这就带来了资源错配。
部分车企已经在用企业的标准来弥补CLTC工况,但往往只是作为参考 —— 毕竟卖车的时候标称续航都是CLTC续航,只有应试搞好了,才能进入消费者的法眼。懂车帝的极限场景测试,正是在国家标准之外的“高考”之外的“第三方资格认证考试”,一定程度上矫正了这种资源错配,具有进步意义。


除冬夏测之外,懂车帝还有一个招牌测试节目叫<纵贯中国最来电>,它考察电车的高速长途场景下的使用情况。
聊到这里,你是否发现对上了? <懂车帝冬测>、<懂车帝夏测>、<纵贯中国最来电>对应的分别是CLTC工况缺失的低温、高温、高速工况。
除此之外还有拆车的<懂车大爆炸>、同级车对比的<懂车帝横评>,除冬测、夏测外,还有常温测试一起组成了“懂车帝实测”产品,会形成结构化数据和排行榜。


那么,懂车帝测试是否专业? 这其实也是对比出来的。与国家标准的测试规程相比,那肯定是不够专业;但与其它媒体或媒体平台的测试标准相比,那简直专业太多了!
比如定量评估智驾的车道居中能力,需要测量居中度、响应时间、跟车距离,他们开发了基于视觉识别的测量工具;为了定量评估车机流畅度,开发了一整套测试规程。从这两者可以看出一个趋势,懂车帝投入资源就是想把“主观评价”变成“客观评价”,来提升自己的公正性、可信度。
在AEB测试中,懂车帝采用的是标准假人、假车,这要投入6位数的成本,还要经常维修,这应该是媒体测试中的唯一一个。懂车帝之所以能这做,有一个众所周知的原因:背后有字节跳动这个靠山,不用发愁钱,可以做一些“有情怀”的事情。
它的组织架构也是非常特别的,分为原创部门与商业部门。商业部门是赚钱的,原创部门是花钱的,商业部门的决策影响不到原创部门。原创部门搞了五年的测试,如果你认为它只是为了赚1600万,那可真是太小瞧他了。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冬测这种得罪客户的事情,根本就没必要搞。
如果懂车帝冬测并不黑,为什么车企的意见这么大? 矛盾的核心是什么?

国家标准CLTC工况的低温测试为何一直没有执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执行成本高。
CLTC低温测试与漠河冬测还不太一样,漠河冬测的时候温度高几度、低几度无所谓。CLTC低温测试要求必须是零下7度,高一度不行、低一度也不行,这就需要巨大的环境模拟舱,过程中的每一秒数据都需要详细记录,才能得到可追溯的、一致性的、让各方信服的数据。
为了优化低温数据,厂家还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还在投入BOM成本,最后还不一定有多大用(南方用户就不太在乎低温工况)——本来全面工况是为了让资源配置更合理,结果说不定付出了成本却让资源进一步错配。所以国标的改动一定要经过多方严格认证后才能推行,不能乱来。
增加研发成本这种事情,要在好光景的年份还好说,可是这两年汽车企业的日子太难了!本来就不赚钱,再增加研发成本,今年就敢倒闭给你看!工程师的内心也是拒绝的,本来每年就要去黑河去吐鲁蕃,这又要对着冰柜测试,实在是不想干啊!
CLTC低温工况的测试规程早就写在国标里了,就没改过。一直没执行,这是与行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与车企施加的阻力息息相关的。


懂车帝的冬夏测,一开始影响比较小、测试项目覆盖窄、测试设备简陋,车企也不放在心上,就是一个普通的媒体测试嘛。
结果呢,懂车帝5年搞下来,规模越来越大、测试项目越来越全、设备也越来越专业,眼看着这个“第三方资格认证考试”,从“野鸡证书”成长为“英语八级证书”了,本来是可有可无的考试,眼看着就要成为找工作的必备证书了!
车企看到这情况,肯定不能忍啊:老子费了好大劲,才让CLTC高低温测试延缓执行,得以喘息两年;CLTC低温测试好歹才零下7度,你这个冬测要去零下40度的漠河,万一哪天消费者买车都需要经过懂车帝测试的认证,那么车企的研发费用不得爆表啊?!
国家标准的制定,好歹还会拉上车企代表一起来商量。懂车帝冬夏测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也算是一个“第三方资格认证”了,但测试标准的制定与执行都不通知一声,那车企集体反抗也是意料之中了!
车企会说:懂车帝你做一个冬季、逆光、扬雪的ACC刹停测试,我们工程师要跑断腿啊!这个测试是否合理,你咋也不拉我来聊一聊呢?

懂车帝应该也听到这些意见了,计划在2024年做出大改变:与国家相关部门和权威测试机构成立专项实验室,开始更深入、更专业的测试。为汽车行业提供更多、更客观、更公正的测试结果。所以说,别看车企与懂车帝在社交网络上打得头破血流,私底下应该还是能坐在一张桌子上好好沟通的。

可以看到,在这场舆论战中,懂车帝与车企都有各自的立场,都尽职尽责地捍卫着已方利益。那么作为用户/消费者,应该是什么立场呢?
最搞笑的是一些用户,把懂车帝与车企的争论当成了饭圈大战,选择站在懂车帝一边、或选择站在问界这一边。为什么说他们搞笑,因为懂车帝与车企在社交网络上硬刚、私底下议和,硬刚是为了在舆论战中争取支持者,议和是为了企业利益最大化考虑,这都是工作职责的需求。
而这些选边站的用户/消费者,是把自己当成了舆论战中的棋子,甘心被利用。
从用户/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车企是朋友,因为它能提供越来越好的产品; 车企也是对手,因为它想着多赚你的钱,你想着少被割羊毛。懂车帝是朋友,因为它揭示出车企不告诉你的秘密,让你不受蒙蔽; 懂车帝也是对手,因为它也有商业部门,在追逐商业的过程中也可能会让你看到片面的信息。

用户/消费者不应该当两方舆论战中的棋子,而应该去做三方博弈的棋手:
- 对车企: 有国家标准、有第三方测试(懂车帝)监督着你,你可不要糊弄我; 如果你的产品有问题,请快点改进,不然就再也不买你的产品了; 如果你觉得测试不公平,告诉我,我为你发声。
- 对懂车帝:极限测试必须要公正、合理、一致,因此你们在制定与执行标准时,需要与权威机构与车企坐在一起商量一下;最最重要的,你在商量的时候,不要忘了用户/消费者的利益。
懂车帝也发现了这一点:既然自己要服务用户,那么自己的力量也应该来源于用户。除了改进极限测试之外,2024年还要推出车主口碑产品和百万车主评测计划,让“所有人帮助所有人”。


可以看到,这次大论战之后,懂车帝与车企表面上谁也不让谁,实际行动上却都默默做了改变。这次大争论,对行业来说是一件好事。


真理越辩越明,有些人得到了启发与参考,找准了自己棋手的定位;好笑的是,有一些网友还沉浸在饭圈斗争的戏码中不能自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1-22 15:59 , Processed in 0.10582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