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持续下行,民众消费降级,中国新年前,省钱之道成为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的热议话题。此外,由于大环境越来越差,民众对未来没有信心。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报导,日本智库博报堂旗下的上海生活综合研究所1月22日发布的报告披露,80%的中国消费者认为自己陷入了“消费降级”,而与消费降级相关的中国社交媒体帖子从2023年到2024年大约增加了五倍。
这份报告覆盖了3000名年龄在20至59岁,居住在中国的受访者。
据路透社报导,海南消费降级现象很突出。
海南省海关1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访问海南的购物者人数下降了15.9%,从2023年的675.6万人减少到568.3万人;2024年在当地购买免税商品的总金额为309.4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下降了29.3%。
在刚刚过去的1月26日,“小红书”网友“泡芙泡泡”发视频罗列出从周一到周六,每天各大品牌速食店的减价食品:“周一麦当劳会员日,喜茶免配送费,罗森满15减5……”
报导称,小红书上关于如何省钱的帖子总计超过150万条,浏览量超过1.3亿。
另据自由亚洲电台,南方的陈先生虽然不知道“小红书”上的各种“省钱”帖,但作为小老板,他在新年前却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消费降级。“我们家,除了小孩的消费之外,我们大人都不消费,除了烟、茶要消费外,其它都不消费,还有过年买点新衣服之类的。”
陈先生说,实际上他日常要消费的烟和茶也降级了,“主要就是烟的档次、茶叶的档次(降低了),比如以前抽芙蓉,现在抽牡丹。”根据当前中国市场状况,芙蓉烟的价格普遍高于牡丹烟,芙蓉王(软蓝)单盒零售价为60元人民币,而牡丹(软蓝)为35元。
武汉巡游出租车司机方敏表示,节前出租车生意明显比往年弱,“以前出租车到了年关的时候,每天的营业额起码是五六百,就是晚上的时间,现在就是只有四百块左右。”
晚上时间是指傍晚5点接班,到凌晨5点的12个小时。方敏说,今年年关的这一段时间,每天的营业额少了两百,实际上是纯利润下降了一半。由于生意不好,他打开了网约车平台,但生意依旧不如往年。
自由亚洲电台说,“省钱”似乎成了这个新年无法绕开的关键词。这映射出消费降级在中国社会正呈现普遍的状况,对中国经济在新一年的发展恐非好消息。
后疫情时代,叠加经济恶化,中国民众对未来失去信心。中国新年前夕,自由亚洲电台采访几位中国的民众。
西南省份一位女士表示,过年感觉比较平淡,无非就是吃团圆饭、年夜饭、买新衣服、放鞭炮、放烟花。在被问及新的一年有何想法时,她担心,不知道国家会不会更糟,但不愿多谈。
东部省份一位女士表示,过年在家里包饺子就可以。在谈到新年愿望时,她说,没有多少期许,因为经济环境越来越不好,可能2025年民众的困难比2024年更多。今年大家能正常生活就可以。
当被问到经济对自身生活的影响时,该女士表示,影响非常大,就业机会少了,各行各业、政府一些部门都相应减少一些投资,民众腰包越来越瘪,没有钱怎么消费?会形成恶性循环。
在谈及是否看央视举办的春晚时,她表示,她家几年不看春晚了。民众的环境越来越差,提供的环境越来越差,还在做那些表面的歌颂,不符合线下的一些情况。
中部省份一位男士表示,他对未来没有什么想法,因为新冠(COVID)三年以来,让人觉得世界非常魔幻,对未来感觉模糊、看不清,无法理解,也无法预测。
他除了反思了疫情之后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国际形势也感到迷茫。他说,对于未来、国际形势都说不清。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都处于一种困顿状态。
上海居民吴先生15日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受经济萧条影响,今年少了“年味”气氛。
他说:“没有这种(过年)气氛,前两天我出去买东西,发现很多超市都关了,经营不下去。以前这个时候去超市结账要排队,排半个小时才能结账,现在去了买完货就可结账,购买力不行了。”
不仅是城市,农村同样如此。博主“骑叔荡天涯”表示,“以前(广东)有一种过年特有的味道,现在真的闻不到了,以前进入腊月,村里就有稀稀拉拉的鞭炮声,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你快过年了,现在大街上一个人没有,全变了!”
中国失业率居高不下。2024年8月,当局公布的中国青年失业率高达18.8%,创下自官方更改统计方式以来的新高。
博主“子鱼情感”发帖认为,2025年迎来史上最冷清新年,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囊中羞涩难过年。许多人辛苦工作一年后,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可能负债累累,但过年需要购买年货、给晚辈发红包等,对于经济紧张的人来说这些基本开销都成了沉重负担,过年的底气大打折扣。
二是就业形势严峻。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如果找不到工作,早就回老家待着了。仍在外面漂泊的打工人即便想回家过年,也被高价的机票、高铁票价格吓住了。
最近有大量网友网上发视频表示,尽管快过年了,但市场萧条、没有生意。
“广州万达也不行了,大部分门店都在招租,旺铺转让,整条街空空荡荡,所有的人流量加起来不超过10个人,感觉这个地方彻底凉了。有房东说,以前租金13,000到14,000的店铺,现在放到4,000块钱也没人租。”
“今天星期日,距离过年还有15天,(沈阳)五爱小商品城二楼,没有人,零零散散的几个人。”
“(广东)惠州东锦市场,全都倒闭,一个人都没有,全部货卖不动。”
“10年前吉林市最牛的商场,三层四层以上已经完全没有了,下面就是原先的国际大品牌也所剩无几了,好震惊啊!”
“还有20多天过年,今天是周日,市场里哪有什么人,今天营业额60,这哪是消费降级啊,根本就是没有消费了,好吧!”
“还有十几天就过年了,本应该是最旺的时候,竟然成了史上最惨的一个月,店里没人,街上也没人,那些店里压了几十万货的,该有多崩溃!”
“今年的生意是怎样做到全国统一的,街上没人,老板已经比那些逛街的多,现在街上掉一根针都能听得见。不光是开超市的,或者餐饮行业,或者服装行业,各行各业老板都说,最近几十年生意都没这么淡过。”
还有网友发视频说,高价水果和海鲜等无人问津,价格暴跌。
“今年过年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渡劫,实体店冷冷清清,像往年车厘子、海鲜等这些东西都卖不动,很多公司都没有年会了,而且年终奖也大打折扣。
据《钱江晚报》日前报导,车厘子从上市到现在,价格一直在下降,刚上市价格在1200元~1500元/5公斤,但现在降到220~230元左右,降幅达80%。
武汉居民高先生告诉自由亚洲电台,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不如前,有人临时租下的年货展销摊位突然撤下。他说,“武汉搞展销会,好多人都撤展位。展位卖货一两天,发现销情不好,就撤了。”
江苏微商陆先生对自由亚洲表示,今年白酒销量明显不如以往,“消费情况很糟糕,虽然到了年底,大家要筹备一些过年的物资,但是能少花钱就少花,酒的销量今年很差,应该降不止五成”,“酒是过年必囤的货,如果酒都难销,必定是实体经济塌了。”
2025年1月5日,贵州茅台推出了“十二生肖”系列文创产品的收官之作——贵州茅台酒(乙巳蛇年),被称作蛇茅,但蛇茅上市后从最初电商平台挂价4000元左右,一路下滑到了当前的2700多元。
懂酒谛(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发文称,2025年,卖酒人的苦日子并未结束。2024年以来,以前总是让茅台酒唱主角的高端酒局中的那些人,现在也开始算经济账了,他们喝茅台的场景在减少,而用珍30、国窖1573等千元以下的酒作为茅台平替的消费场景有所增加。
山东滕州居民郭军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记者,今年过年回乡的农民工少了很多。
他说,“普通列车减少了很多班次,当局希望把乘客推到高铁列车。北京到上海高铁都坐不满,由于慢车减少了,还是穷人多,都没钱,都挤着去买普通火车的票。”
山东县级市滕州作为上海至北京的中间站,以前每天有十多班次停站列车,现在仅剩一班车,“现在就保留一班滕州去北京的慢车,而且回程还没有从北京到滕州的班次,逼着乘客搭乘高铁。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坐不起。”
记者通过携程网查询发现,普快列车已被大量高铁动车替代,高铁票价是普快票价的3倍左右,普快列车已经一票难求的情况下,而高铁车票仍有大量剩余。
1月18日北京到滕州有13班列车,其中高铁11班,特快2班,并无普快列车;而滕州到北京则有8班列车,其中高铁7班,普快仅1班(北京到上海的1462次,单程22小时31分)。
T3215次特快列车,北京到滕州的硬座、硬卧和软卧价格分别为98元、171元和263元;1462次普快列车,滕州到北京的硬座、硬卧和软卧价格分别为86元、159元和251元,而G109次高铁列车,北京南到滕州东的二等、一等和商务座价格分别为267元、449元、905元。不难看出,高铁票价是其它列车的3倍左右。
从1月18日车票剩余情况看,到达滕州的几乎每班高铁列车的一等、二等和商务座都有剩余车票,而北京丰台上车的T3215次特快列车已经无票可售,从滕州到北京的1462次列车同样是无票可售。
财经大V“红岩”近日表示,还有几天就除夕了,这年味儿却越来越淡。现在大街上冷冷清清,商场里面也不热闹,以前那是张灯结彩,又促销又打折的,现在是东西摆在那儿,人却很少。有的人说太累了,不想过年了。岁数大的人,是过不动年,岁数小的人,不爱过年了。认为过年就是比平时多休息几天而已。
拥有124万粉丝的博主“南山资本论”日前表示,来看社会零售总额,拿最富的北京、上海举例,去年11月份的零售总额比前年平均下降了14%左右。今年过年将是有史以来最冷清的过年。
根据公开报导,2024年11月,北京和上海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下降了14.1%和13.5%。
过年的一个新现象是,返乡过年逐渐变成了就地过年。曾经的过年意味着归乡,无论路途多远,无论车票多难买,哪怕火车站挤得像沙丁鱼罐头,高速公路像停车场,人们也要不惜一切代价回家,全家人吃顿团圆饭。但是这两年就地过年开始大行其道,说是选择就地过年,不如说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妥协。
“现在的高房价、高消费,让无数年轻人成了漂泊在外的城市候鸟。他们选择待在疲惫工作的城市而不是回家乡。因为过年回家看似团聚,却又常常陷入无休止的催婚、炫富和攀比之中。回家的成本变高了,心理压力也变大了。于是,就地过年成为一种解脱。”
“南山资本论”表示,过年的本质始终是团圆,是温暖,是感恩。但近年来,线上拜年成为了大多数年轻人的新宠。过去过年,亲戚们要挨家挨户跑,互相说吉祥话拜年,那种热闹的氛围让人觉得真的是在过年。而现在人们拿起手机发个视频,发个红包,甚至连视频都不发了,直接发一个表情包,拜年就算完成了,方便是方便了,年味也被压缩成了几个像素点。铺天盖地的祝福模板,千篇一律,毫无温度,拜年就在走流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也变得像打卡一样,科技使人们的距离变得更近,但是却让人心的距离变得更远了。
他还说,现在过年,家庭游成为热门选择,不少人大年初一是去游乐园。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回归家庭的方式,但仔细想想,过年这种家庭游更像是一种补偿。因为平时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所以要用几天的集中出游来弥补。然而,这种弥补往往事与愿违,游乐园人挤人,孩子哭闹,大人烦躁。最后不仅没享受到天人之乐,反而一身疲惫。
他总结道,看似是在享受节日,实际上却是在浮华中逃避自我,逃避现实。这也在提醒人们,真情变得越来越冷淡了。过去过年人们是走心的,而现在越来越像是走形式。用科技代替了情感,用效率代替了温度,用新的方式掩盖旧的问题。可是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过年吗?
上海博主“燕子”表示,以前她老公还没降薪的时候,过个年能花掉几万块。今年过年,她决定要理性消费。她说,过年千万不乱花钱买的东西包括:第一,蔬菜、水果、肉蛋奶这些没有必要一次性买的太多,因为不仅吃不到新鲜的东西,还有可能会浪费掉。第二,给孩子老人的红包要量力而行,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第三,新衣服也不是必须要买的,就因为过年就要买新衣服是一种浪费。第四,窗花、摆件不要买太多。第五,不要非赶在过年前去理发,贵得离谱。总之过年要切记理性消费。
江苏自媒体人“桃子”表示,过年一定要理性消费了。有几种钱千万别乱花。
她说,第一是装饰品,灯笼,窗花,它们就是烘托过年的气氛。第二是肉类和果蔬类,完全没必要买太多。吃的东西买太多,不仅不新鲜还造成浪费。第三是给老人的红包和孩子的压岁钱,只要心意到了就行,没有经济能力的,不要打肿脸充胖子。
第四是买烟花爆竹也要适量,现在很多烟花价格都很高,尤其是小朋友玩的烟花,瞬间能燃烧掉大几百块。第五是过年买新衣服真没必要,如果没有买衣服的需要,过年的时候买反而是一种浪费。第六就是走亲访友买礼盒,很多人过年送出去的东西转了几圈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手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