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3|回复: 1

乌克兰最新战况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83003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俄乌战争进入第三年,欧洲多国对乌克兰的军援仍持续升温。捷克共和国日前完成最后一批 T-72M1 战车的移交,标志着该型号坦克在捷克军中 38 年的服役正式划下句点;而比利时、英国、瑞典、葡萄牙等国也同步强化对乌军事援助,展现对基辅的坚定支持。
捷克与波兰一共提供近 380 辆 T-72M1 坦克予乌军,其中捷克贡献约百辆,波兰则提供约 280 辆。这些苏联时代的主力战车即便非最新型号,仍能有效补充乌军装甲战力,尤其在东部与南部战线激烈交火之际,成为前线不可或缺的硬件。
比利时总理Bart de Wever4月 8 日在访问基辅时宣布,将于 2025 年向乌克兰提供总额 10 亿欧元的援助方案,并于今年交付两架 F-16 战机,明年再交付两架,为乌军空军更新提供实质支持。
英国也传出即将无偿提供 8 至 10 架退役的 Puma HC.2 直升机,这批直升机具备夜间作战与反导弹防御系统,最多可载运 15 名士兵;葡萄牙稍早已送交 8 架 SA 330J Puma 直升机,而法国亦传出正在考虑类似军援行动。
在海军方面,瑞典提供给乌克兰的 CB90 高速突击艇也已投入黑海西部海域巡逻任务,舰上配备两挺 M2 重机枪与一挺 M134 旋转机枪,具备快速接战与滩岸突击能力。
另一方面,欧洲军工产业也正悄然进行军备“转轨”。据报导,德国军火巨头莱茵金属(Rheinmetall)已加速扩张产能,最近更收购一家原本生产民用爆炸物零件的工厂,并快速转型投入军用生产线,展现高度军事工业动员力。
外界普遍解读,尽管欧洲内部对于援乌立场时有歧见,但在实际行动上,各国军援规模与军工产能扩张并未松懈,甚至进入长期备战与支援状态,预示俄乌战争仍将持续胶着,而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也将成为影响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

乌军在顿涅茨克战区再传捷报,完全夺回在红军城附近的兹韦列夫。此外,俄军最近对顿涅茨克发动大规模进攻,但在乌军顽强作战下,他们产生惨重伤亡,最终选择撤退。
X帐号“rainbow7852”4月1日发文表示,乌克兰第35、59、72和414旅的军队顺利击退袭击顿涅茨克的俄军。乌军破坏俄军5辆作战设备,还透过电子战摧毁71架无人机。另外共有59名俄军被乌军歼灭。
相关视频显示,乌军无人机对敌方发动精准打击,俄军作战设备接连发生爆炸,俄军也亡于乌军攻势之下。
克拉马托尔斯克第11边防支队“前哨”也在沃夫昌斯克击退俄军的进攻。X帐号“NOELREPORTS”指出,乌军在击退袭击后,使用 FPV无人机摧毁了装甲车,还用夜间轰炸机“吸血鬼”袭击了弹药储存地点,进一步巩固成果。
乌军在西韦尔斯基同样取得杰出成果,俄军机械化纵队被全歼。俄军2辆全地形车,10辆汽车,2辆越野车,31辆摩托车和109名俄军都被乌军消灭。
乌军还用法国的铁锤精确导引炸弹痛击俄军,俄军在大诺沃西尔卡设立的前线指挥部被乌军使用的铁锤炸弹摧毁。相关影片中该指挥部遭到攻击的瞬间,立即被剧烈爆炸所吞噬。
此外,乌军第413无人系统营“突袭”部队操作员,在某处战场摧毁了俄军 TOS-1A Solntsepyok火箭炮。

乌克兰士兵正悄悄入侵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Belgorod),此处距离俄乌边境约40公里,乌军坦克与战争冲过泥泞田野,在地雷区与龙牙障碍之间辟出一条道路,展开新一轮攻势,一步步夺取别尔哥罗德州土地。
每日电讯报报道,尽管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宣称这场进攻已被挫败,但乌克兰一小部分的士兵仍在持续推进中,这项作战计划严密保密,尚不清楚这波攻势属于突袭性质或是长期行动。据信参与行动的乌军总人数可能不到500人,行动规模与目标都小得多,不过外传乌军部分精锐部队有参与其中,使用数十辆美国提供的布莱德利战车。
华府智库战争研究所指出,目前Demidovka、Prilesye与Popovka村庄正爆发激烈战斗。与此同时,乌克兰发动一连串精确空袭,锁定指挥所、桥梁、直升机、仓库等目标进行攻击。

随着乌克兰军队加大反攻力度,俄军接连遭受重创,从精准导弹打击到无人机作战,乌军在多地频传捷报。
综合 X上的战事消息指出,乌克兰第15独立炮兵侦察旅“黑森林”的战士们成功锁定并摧毁俄军 R-330Zh“Zhitel”电子战系统。“Zhitel”系统肩负干扰无线电通讯、压制无人机讯号的重任,乌军此举大幅削弱俄军的电子战能力。
“Noel report”也指出,乌克兰空军在库尔斯克地区康德拉托夫卡精准打击俄军兵力集结点,成功摧毁敌方设施,并歼灭多达30名俄军士兵。此举不仅削弱了俄军战力,也重挫其士气。
“all over again”也爆出前线捷报,乌军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猛烈攻势,成功攻入捷尔任斯克市区,迫使俄军节节败退,使俄军原已岌岌可危的防线如今几近瓦解,战局朝着对乌军有利的方向进展。
乌克兰第12特种部队旅“亚速”无人机系统营运用光纤无人机,对俄军掩体及轻型装备展开精确打击,进一步削弱敌军防御工事与作战能力。
从网上曝光的视频中可看到,乌克兰军队利用精准导引炸弹摧毁赫尔松州奥列什基地区横跨孔卡河的桥梁,切断了俄军在该区域的补给与增援路线,使前线被困。

3月21日,乌克兰对位于萨拉托夫州(Saratov)的俄罗斯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基地发动无人机袭击,引发剧烈爆炸与大火。该基地距离战线约700公里(435英里)。
乌克兰国防部表示,乌军成功击中俄罗斯位于萨拉托夫州恩格斯(Engels)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基地,并引发弹药二次爆炸。乌克兰强调,俄军过去曾利用恩格斯基地对乌克兰发动空袭。
路透社验证的视频显示,爆炸从机场扩散,并波及附近的住宅区。俄罗斯国防部表示,防空部队当天击落了132架乌克兰无人机。
其它视频则显示,浓烟直冲天际,现场火势猛烈。

基辅独立报报道,乌克兰参谋总部3月16日在社交媒体侧面证实全面撤出俄罗斯库斯克州(Kursk)的苏贾区(Sudzha);同时,美国总统川普的中东特使Steve Witkoff3月16日表示,川普预计本周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
报道指出,随著俄军宣称扩大收复库斯克失土,乌克兰在数日后终于认了撤出位于苏贾的后勤中心。然而,乌克兰参谋总部并非以声明证实,而是上传数张最新战地地图,其中可见乌军已经完全撤出苏贾。

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到5位从库斯克撤退的乌克兰士兵,他们讲述在最后几天,他们是在俄罗斯猛烈的灾难火力下危险撤退,俄罗斯无人机持续打击,大量的乌军装备也在攻击中被毁。
化名“弗拉迪米尔”(Volodymyr)的士兵表示:“全天都有无人机发动攻击。”
3月9日,弗拉迪米尔向BBC发送了一则信息,称他仍然在苏贾,但是那里“已陷入恐慌,前线崩溃”,所以大部队正试图撤离,但是许多装备已在路上被俄罗斯无人机烧毁,白天撤离是不可能的。
弗拉迪米尔说“人员、后勤和设备的运送,都依赖苏贾到乌克兰苏梅地区之间的一条主要路线,但是已经不安全。”
“一个月前,这条道路还可以相对安全通行,但是到3月9日,这里全部处于敌人的火力控制之下,俄罗斯无人机几全天都在天上。一分钟内你可以看到两到三架无人机。”
“我们所有的后勤保障,都集中在苏贾-苏梅公路上。每个人都知道俄罗斯会试图切断这条公路。但这次攻击,让我们的指挥部难以应变。”
在撰写本文时,就在俄罗斯重新夺回苏贾之前,弗拉迪米尔说,乌克兰部队正受到三面压制。
第二位受访者化名“马克西姆”(Maksym),他说直到3月11日,乌克兰部队仍在阻止交通道路被切断。
马克西姆说:“几天前,我们接到命令,有组织地撤离防线,因为俄罗斯已经集结了相当大的部队数量夺回苏贾镇,其中还有大量的朝鲜士兵。”
军事专家估计,俄罗斯集结多达7 万士兵的部队来夺回库斯克,其中包括1.2万的朝鲜士兵。
俄罗斯还将其最优秀的无人机部队派往前线,持续使用神风攻击无人机队,和第一视角无人机(FPV),而最麻烦的是光纤无人机。因为这种新式无人机完全可以抵抗电子干扰。
马克西姆称,“敌方无人机摧毁了数十台车辆,这些事故车辆堵住了补给路线。”
第三名受访者化名安东(Anton),他也说3月11日“几乎是灾难”。
安东也强调俄罗斯 FPV无人机造成的破坏。他说:“我们过去在无人机方面占有优势,但现在已不同。俄罗斯在空袭和兵力,都比我们更具有优势。”
安东说,到3月11日,补给路线已被切断。后勤不再发挥作用,使得武器、弹药、食物和水,已经不可能有组织运送到前线。”
安东说,他的部队设法在晚上徒步离开了苏贾,过程非常惊险。“我们好几次差点丧命,敌人无人机一直在天空中盘旋。”
西方官员估计,乌克兰在库尔斯克攻势中,约有1.2万士兵。他们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配备西方提供的武器,包括坦克和装甲车。
俄罗斯部落客发布的视频显示,那些装备已被俄罗斯缴货,乌克兰已放弃了大部分物资。
第四名受访士兵化名“德米特罗”(Dmytro),他将从前线撤退,比喻为“恐怖电影中的场景”。他说:“道路上到处都是被毁坏的汽车、装甲车和全地形车,几乎上百辆,很多人都死在车上。”
他描述了自己在所乘坐的汽车陷入泥潭时死里逃生的情景。当他和他的战友试图推开车辆时,遭到了一架 FPV无人机的攻击。那架FPV它没有击中车辆,但造成一名战友受伤。他说,他们不得不在森林里躲了两个小时才获救。
德米特罗说,许多乌克兰人徒步撤退,“有些人步行了 15 公里到 20 公里”。情况已从“困难危急”转变为“灾难性”。
德米特罗在 3 月 14 日的一条消息中补充道:“库斯克地区的一切都结束了......行动没有成功。”
他估计,自8月第一次越境进入俄罗斯以来,数千名乌克兰士兵战死在那里。
第五名受访士兵化名阿丹(Artem),他对情势的看法听起来不那么悲观。 3 月 13日,阿丹从军队医院发来信息,他正在该医院接受治疗,是被无人机袭击的弹片所伤。
阿丹说,他一直在更西边的洛克尼亚村(Loknya)附近作战,乌克兰军队在那里进行了顽强抵抗,“像狮子一样战斗”。
他认为这次行动取得了一些成功。他说:“重要的是,乌克兰武装部队迄今为止已经建立了这个缓冲区,俄罗斯人无法进入苏梅。”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瑟尔斯基坚(OleksandrSyrskyi)称,乌克兰军队已撤至“更有利的位置”,并将继续驻扎在库斯克,而且“只要有必要,就会继续驻扎。”
他说,俄罗斯在这次行动中损失了5万多人,包括死亡、受伤和被俘虏的人。
但现在的情况与去年8月已大不相同,在极盛期,乌克兰占领约1,000平方公里土地,但现在已有超过三分之二被俄军夺回,包括苏贾。
这使得乌克兰试图用库斯克领土,换取部分自己领土的希望,已经大大破灭。

根据《BBC》、《每日电讯报》,乌军去年8月突袭并占领属于俄罗斯的库斯克州部分地区后,俄军逐渐收复失地。美国总统川普在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的谈判受阻碍后,曾一度暂停向乌军分享情报,却意外加速俄军反攻,导致乌军补给线受挫,撤退变得更加困难。
俄军投入大量光纤无人机,这些无法被电子干扰的攻击机型进一步削弱乌军的防御能力。
乌军于7个月前进入库斯克州,但近期俄军发动猛烈攻势,乌军在沉重压力下被迫撤退。化名沃洛迪米尔(Volodymyr)的乌军士兵表示:“无人机日夜盘旋,1分钟内可以看到2到3架,使得我军撤离任务几乎沦为不可能。”
3月9日,俄军使用FAB-3000滑翔炸弹摧毁库斯克州境内一座关键桥梁,严重影响乌军补给与行动能力。俄军持续集中炮火与无人机攻击、摧毁乌军车辆,使主要撤退路线R200公路被大量残骸堵塞。
俄军使用的光纤无人机可远距操控且不受电子干扰,成为乌军撤退的主要威胁。
士兵安东(Anton)形容灾难场景,“我们过去在无人机领域有优势,现在没有了!”
这些无人机能直接锁定乌军车辆并摧毁目标,导致乌军部队被迫夜间徒步撤离。有士兵描述,他们需要步行12英里(19.3公里)才能返回乌克兰,沿途不断遭受无人机攻击。
俄军的反攻行动从去年12月开始奏效。随著乌军无法自由调动补给,防线迅速崩溃,俄军部队甚至利用废弃天然气管道渗透至乌军后方发动奇袭,加速了战场态势的逆转。报导指出,北韩军队也在经历惨败后重新投入战场,为俄军提供强大支援。
3月16日,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证实,乌军完全撤出其在库斯克州所掌握的最大城镇-苏贾(Sudzha),并结束库斯克州行动。乌军现将防御重点转向苏梅,应对俄军可能的下一波攻势。
泽伦斯基警告,俄军正在边境集结部队准备新的进攻,当地居民对未来局势感到不安,并随时准备撤离。

乌克兰国防部队近日部署一款新型拦截无人机,旨在对抗俄罗斯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侦察与监控能力。据乌克兰《军事新闻》(Militarnyi, www.militarnyi.com)于 2025年3月18日 报道,该无人机通过照片与影片首次公开亮相。影片显示,这架外型独特的无人机高速掠过俄罗斯侦察无人机,试图通过撞击或近距离引爆摧毁目标,但首次任务未获成功。军事专家(未具名)对此设计表示关注。
该无人机的空气动力学结构颇为独特:尾翼呈十字形,机身前段配备额外机翼与垂直控制面,水平舵与垂直舵位于前端,而尾翼仅负责稳定飞行,不具主动控制功能。这种设计旨在提升拦截效率。
自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俄罗斯大量使用无人机进行侦察、目标定位与火力校正,对乌克兰构成重大威胁。乌克兰除依赖西方军援外,也积极自主研发无人机技术,以削弱俄罗斯空中优势。此次新型拦截无人机的亮相,正是这一战略的关键体现。
尽管首次任务失败,其技术潜力仍凸显无人机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目前性能数据与部署细节尚未公布,但乌克兰与俄罗斯在无人机领域的竞争,将深刻影响战局及全球军事科技发展。
乌克兰国防工业再传突破,成功将“海王星”(Neptune)巡弋导弹的射程提升至1000公里,使其具备直攻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能力。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于15日宣布这项消息,象征该国导弹技术的重大进展。据悉,新一代“海王星”导弹已通过测试,并在实战中成功命中目标,对俄军构成威胁。
根据乌克兰《军事新闻》(Militarnyi)报导,泽连斯基强调,这款增程型导弹充分展现乌克兰自主研发的实力。他表示:“这是一款全新的乌克兰导弹,射程达1000公里,打击精准。我感谢我们的研发团队、制造商与军方,这些成果证明了我们的决心。
自服役以来,“海王星”导弹一直是乌克兰武装部队的重要武器,搭载于塔特拉(Tatra)815-7底盘的发射车展现其高机动性。此次升级则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升射程,使其具备攻击陆地目标的能力。
“海王星”反舰导弹曾于2022年4月14日成功击沉俄军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 Moskva)巡洋舰,并在2024年多次袭击俄军目标,包括俄军暂时占领区内的弹药库,以及俄罗斯境内的油料储存设施。虽然官方对这些行动多保持低调,但军方新闻部门与情报单位偶尔会透露相关讯息。
乌克兰在2024年已量产超过百枚导弹,其中反舰型“海王星”自2023年起改装,新增对地打击能力。增程型“海王星”导弹沿用原有发射平台,但配备全新导引系统,飞行中段采用卫星定位技术,末段则切换至红外线寻标,以确保精准打击。专家指出,这款导弹的升级不仅扩大乌克兰的防卫范围,也提升其反制俄军后勤补给的能力。

“海王星”导弹的发展源于乌克兰长期面对的军事压力,自2014年俄罗斯并吞克里米亚后,乌克兰加速国防自主化,这款导弹遂成为战略核心之一。从反舰到对地打击的转型,显示乌克兰在战时快速适应需求的韧性,也进一步提升其对抗俄军的能力。
乌克兰的武器制造商表示,国防部门的官僚主义,严重推迟了乌克兰自行生产北约规格弹药的能力,工厂的扩建需要公部门的资金,但是申请手续过于冗长。
防卫部落格(Defesne Blog)报导,乌克兰装甲公司(Ukrainian Armor LLC)的CEO Vladyslav Belbas表示,目前火炮弹药生产的承包流程相当缓慢,原因是国防部内部的官僚效率低下。
他说:“不幸的是,那里的官僚体系,不允许民间厂商持续发展。”
他强调长期合约、充足融资的必要性,这样才能促进民营厂商独立扩大业务。
Vladyslav Belbas说:“扩大生产、签订长期合约,对我们这很重要,因为我们前线缺少弹药。这方面我们需要政府提供有效率的帮助,但是往往在公文旅行中浪费时间。”
Vladyslav Belbas进一步指出,长期的财务合约,才能使乌克兰装甲公司等私人公司开设新的生产线工厂,以提高产量并,并有余力开发先进武器系统,无需依赖国家的直接投资。
这个问题与德国莱茵金属军备公司(Rheinmetall) CEO Armin Papperger最近提出的担忧是相当类似的。Papperger受访时指出,德国已经简化了行政流程,可以更快地批准新的国防制造设施。
“我们在德国建厂的速度比在乌克兰快。德国的官僚障碍几乎已经完全消除。”他指出,德国一些关键专案,可以在几星期内获得迅速批准,其中包括下萨克森州的欧洲最大弹药厂,以及和生产F-35战斗机零件的工厂。相较之下,乌克兰的工厂进度就明显缓慢。

欧洲人权法院(ECHR)3月13日发布震撼裁决,认定乌克兰政府未能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和制止2014年5月2日敖德萨纵火惨案,导致48人死亡、240多人受伤。被称为乌克兰广场革命黑历史这一裁决标志着对乌克兰时任临时政府行动的严厉指责,引发国际社会和乌克兰国内的广泛争议。
根据欧洲人权法院发布的一致裁决,乌克兰违反了《欧洲人权公约》第2条(生命权和调查义务),因为其未能合理预防暴力冲突、及时制止事发时的暴力行为,或采取有效救援措施。2014年,乌克兰右翼组织“右区”(Right Sector)和“广场自卫队”(Maidan Self-Defense)在敖德萨库利科沃广场攻击支持联邦化和俄语官方地位的居民营地,导致居民撤入工会大楼避难。极端分子随后包围并纵火焚烧大楼,造成惨重伤亡。
欧洲人权法院指出,乌克兰当局未在冲突爆发前采取足够行动阻止暴力,也未在火灾发生后迅速救援被困者,导致多人丧生。法院还批评基辅当局未能进行彻底调查,多年来的司法程序未能证明任何罪行,所有被捕者最终无罪释放。
欧洲人权法院裁定乌克兰须向受害者及其家属支付不同金额的赔偿,以补偿政府行动造成的损害及诉讼费用。此外,法院认定乌克兰侵犯了一名申请人的“私人与家庭生活权”(《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因为当局延迟交还其在事件中丧生的父亲遗体,严重影响葬礼安排。
乌克兰外长周五发表声明,表达对裁决的“深切失望”,并表示政府计划上诉,称欧洲人权法院的决定“未充分考虑当时局势的复杂性”。乌克兰政府坚称,2014年的暴力事件由“反广场运动”支持者煽动,但未能提供足够证据支持这一说法。
俄罗斯媒体如塔斯社(TASS)迅速报道该裁决,强调乌克兰责任,称其为“正义的一步”,可能加剧俄乌关系紧张。西方人权组织如大赦国际(Amnesty International)则支持欧洲人权法院裁决,呼吁乌克兰全面调查并追究责任。
2014年5月2日的敖德萨惨案是乌克兰危机中血腥事件之一,发生在俄乌冲突初期,标志着东部地区紧张局势升级。事件导致48人死亡(其中42人死于工会大楼火灾),超过240人受伤,是自1918年敖德萨布尔什维克起义以来最严重冲突。
欧洲人权法院的裁决不仅要求乌克兰赔偿,还暴露了其执法和调查机制的缺陷,可能影响乌克兰在欧洲人权框架中的声誉。专家警告,此案可能引发更多类似诉讼,考验乌克兰政府应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能力。
X帖子显示,部分乌克兰网民质疑欧洲人权法院偏向俄罗斯,称裁决“政治化”。俄罗斯用户则支持裁决,批评乌克兰“逃避责任”。西方观察家指出,裁决可能加剧俄乌关系紧张,但也推动乌克兰人权改革。
相关报道:
https://sputniknews.cn/20250313/1064503954.html
https://kyivindependent.com/echr ... ce-in-odesa-in-2014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urope-3472612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14_Odesa_clashes
https://www.stnn.cc/c/2025-03-14/3965290.shtml

原海豹特种部队上尉、美国最大私人军事公司(PMC)黑水(Blackwater,现称Academi)创办人Erik Prince3月15日于密歇根州希尔斯代尔学院(Hillsdale College)谈The Future of War再度狠批idiot politicians所称俄军战力已被削弱,他认为不但没有还变得更聪明、更致命,同时他也强调武器会变,但战术核心不变,战场原则依然适用。
Prince表示:“谈到未来战争,我们首先要看乌克兰战场的发展。不要相信那些政客的胡言乱语,什么“俄军战力已被削弱”的说法根本不准确。”,“我们顶多消耗了大量军备,实际上,乌克兰方面也伤亡惨重,这场战争毫无意义且愚蠢。”
他接着强调,俄军的作战能力并未被削弱,反而变得更聪明。根据他的说法,2022年3月或4月时,俄军遭炮击后需要约一个半小时才能准确回击,如今这个时间已缩短至约2分钟。这意味着,乌军一旦开火,必须立刻撤离,否则必死无疑。
他进一步表示,这场战争再次证明了一个道理:武器会变,但战术核心不变。无论是旧武器还是新技术,战场上的基本原则依然适用。
俄罗斯在电子战领域非常擅长。他们能够在数周内破解美国的标枪飞弹、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HIMARS)、铜头(M712 Copperhead)155毫米精确导引炮弹等武器的导航与通讯链,使他们失效。
相较于效率低下且预算浮报的五角大楼,乌克兰战场上的前线人员正在从车库中创新技术,寻找新的生存与作战方式,以应对俄军的电子干扰。

乌曾任乌克兰总统、现为最大反对党领袖的波洛申科(Petro Poroschenko)3月18日接受德国媒体专访时,指控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带领国家走向独裁,此外他还谈到川普并不相信普京。对于当前战事,他呼吁乌军伤亡惨重、人力不足,不要再发动进攻,专注于守势。
德国《画报》(Bild)报导,波洛申科表示:“泽伦斯基是个带领国家走向独裁的悲哀领导人。”他更形容:“但乌克兰不是俄罗斯,我们不会允许独裁在乌克兰成形。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官方并未公开明确理由,外界揣测此举与“叛国罪”指控有关。反对派则批评,这是泽伦斯基对政治对手的打压,波洛申科认为泽伦斯司机针对他的制裁是对“自由与民主的攻击”。
至于自己遭制裁的原因,波洛申科坦言毫无头绪,“我是唯一遭到制裁的反对派领袖,却没有任何解释。这完全违宪、非法,没有任何法院判决支持,这是愚蠢且违法的行为。”
对于波洛申科的指控,《画报》多次向泽伦斯基政府询问,但总统发言人未作出回应。称川普不信任普京
关于美国总统川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关系,他表示不便透露细节,但强调:“我不确定自己是否有权公开这些内容,但我可以确定,川普不信任普京。”
近期有报导指称,川普希望泽伦斯基辞职,波洛申科对此回应:“这不是川普能决定的事。谁来领导乌克兰,应由乌克兰人民决定。”
他还提到:“您知道泽斯基在2019年竞选时说过什么吗?他承诺只做一任,不会寻求连任。如果这是他当初的承诺,我就没必要再发表个人意见,我选择相信他。”
此外,波洛申科也谈到乌克兰军队目前遭受的重大损失。近期,乌军在俄罗斯库斯克(Kursk)地区承受极大压力,被迫撤退。他强调:“我的讯息很清楚:我们必须立即停止人员损失,立即阻止领土流失,立即停止浪费时间。”
他进一步指出,乌军在多条战线上人力严重不足,许多新兵抱怨几乎无法休息,因为缺乏足够的可战斗部队。他直言:“我们别再发动攻势了,现阶段稳定战线才是首要目标。”

近日,多方消息指出,乌克兰内部正拟定一套极具毁灭性的“末日计划”,包括在战败时引爆境内核电站,甚至重启秘密核武研发计划,企图以“同归于尽”战略施压俄罗斯与西方。
根据乌克兰总统办公室前顾问阿列斯托维奇的爆料,乌国国防部情报总局长布达诺夫已制定两套“终极方案”:
一是在战败前夕摧毁乌境内包括扎波罗热在内的四座核电站,并对俄罗斯境内11座核设施发动导弹攻击;
二是秘密重启核武器研发,制造“脏弹”对俄罗斯构成核威慑。若两方案付诸实施,东欧甚至整个欧洲都将面临史无前例的核污染风险。
专家指出,尽管核电站不具备如核弹般的瞬间爆炸威力,但一旦反应堆遭受攻击,导致放射性泄漏,将造成长期、不可控的生态与人类灾难。以扎波罗热核电站为例,若遭破坏,其放射性云雾最快三日内可笼罩柏林,七日内扩散至巴黎。此举几乎等同于“在欧洲引爆慢性核弹”。
与此同时,俄军自3月22日起加大对乌克兰首都基辅与能源设施的攻击。数百架无人机袭击基辅及周边城市,造成变电站与燃气管线爆炸,进一步恶化乌克兰能源供应情势。尽管西方持续援助武器与弹药,但对乌军前线形势的扭转效果渐失。
据悉,乌克兰内部似乎开始酝酿更激进的应对路线。有消息称,美国总统川普阵营提出要求接管乌克兰核电站,表面上为协助维护安全与能源技术,实则被视为美方欲控制乌克兰核设施,避免其成为灾难性武器的工具。
此外,美方特使近期发言更引发欧洲政界不安。美国公开表示不会为乌克兰启动核报复机制,并认为顿巴斯与克里米亚地区“本就倾向俄罗斯”,更有传言指川普团队考虑将战略重地奥德萨作为谈判筹码“送给普京”,乌克兰方面强烈反弹,指责美俄私下协议形同“分赃”。

目前,欧洲部分国家也开始出现强硬声音。英国退役将领警告俄方,英国核潜艇可用三叉戟导弹摧毁俄国40座城市;法国总统马克龙则明确警告,若战后任何国家在乌克兰驻军,俄方势必开火。俄军则迅速部署可携核弹头的“伊斯坎德尔”与“锆石”导弹部队,剑指欧洲心脏。
起初,俄罗斯计划通过25万装甲机械化部队发动一场快速闪击战,在短时间内摧毁乌克兰的抵抗意志。然而,乌军却想用消耗战来应对,此举一方面可以给自己腾出时间来等待美西方军援,另一方面也能为和谈争取点时间和筹码。
不过,战争的发展早已不受乌军掌控。当俄罗斯意识到短时间内无法彻底击败乌克兰后,策略上开始转向持久战。
当乌军补给线被切断,俄军也不会贸然攻城,而是出动战斗轰炸机对目标区域进行密集轰炸。随着时间推移,乌军的防线逐渐崩溃,这时候撤退或者投降已成为他们唯一的出路。
俄军的“放血战术”,其巧妙之处在于它对乌克兰长期作战能力的持续打击。每一个小伤口都是精心布置的棋子,让乌克兰在慢性流血的过程中逐渐失去机动优势。当乌军的机动部队被消耗殆尽时,俄军重拳出击的时机便成熟了。
随后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里,俄军用一步步形成对乌军的包围态势,将其防线撕开数千个缺口。这种打法可谓滴水不漏,既不给乌军喘息机会,也不急于求成,而乌军则陷入在“打不过又不得不打”的痛苦深渊之中。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战略调整不仅仅停留在军事层面,普京在这场冲突中的表现出乎意料地灵活多变,而这一点在谈判桌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川普提出由其他国家负责监督停火执行,甚至还提及了可能为俄罗斯减免制裁。然而美俄代表团长达12小时的会谈后,仍未发表联合声明。
虽然普京口头上支持了川普提出的30天内放弃攻击对方能源设施的建议,但对于全面停火,却没有展现出足够的诚意。
这一方面足以看出俄罗斯的老谋深算,并不急于在谈判中做出重大让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2

主题

224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138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仗打不完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4-15 16:57 , Processed in 0.09337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