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8|回复: 0

AI六小虎”中有4家发布了新模型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0168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DeepSeek时代”,每一只小虎都面临着最剧烈的阵痛,和最难抉择的未来。
业务转型、团队裁撤,是肉眼可见的动荡。
月之暗面暂缓了激进的投放,零一万物解散了预训练和Infra团队,MiniMax缩减了B端业务。
这半年来,人才的出走、高管的离职已是六小虎的常态。脉脉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41.07%的六小虎员工,将自己的状态,改成了“求职中”。
在以“大逃杀”为背景的电影中,被困在游戏里的角色,只有一个终极目标,就是“生存”。
“六小虎”亦然。在这场有关他们的逃杀游戏里,一个无法绕过的任务线是:想拿下高额融资,要先快速交出一个数据漂亮的产品,描绘一个“AI Super App(超级应用)”的美梦。
一名百川智能员工回忆,只要参加C端产品百小应的周会,王小川的发言就三句不离“Super App”。月之暗面长时间走闭源路线,主要原因也是来自于杨植麟的一个判断:“凡要做C端超级应用的,都是闭源。”
追求Super App,并没有错。但战略的正确,无法掩盖战术的失误——六小虎这一轮围绕Super App的厮杀,伴随着FOMO(害怕错过)情绪造成的恐慌,有不少动作已然变形。
很长一段时间里,某家小虎C端产品战略的参照物,是国内外AI产品的下载榜单,“哪些产品登顶了,老板就让我们快速上类似的功能。”该公司的产品经理告诉我们。
“有产品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成功产品是不可复制的。”上述产品经理表示,“一个产品的成功因素包括上线时的市场环境、切入场景、传播营销策略,没有一个能完全挪用到新产品上。”
六小虎们相互厮杀,试图用极端手段完成增长,却忽略了业务发展的正常状态,最终形成了一个扭曲的战场:他们在乎的、争夺的,是一个超越对手的数据指标,产品本身却位列其后。

一开始,不少零一万物的早期产品核心成员,是为了做出“Super App”,才选择加入零一万物。
一名知情人士记得,李开复承诺他们,公司会给予产品立项很高的自由度:“开复鼓励大家对Super App的形态进行自由探索,只要有好想法,公司就给团队和资源试水。”
这样的承诺为零一吸引了不少人才,包括在飞书工作过的曹大鹏和蓝雨川。
很快,曹大鹏就做出了PopAi,一款在海外上线的AI办公工具。效果也不错——截止2024年3月,PopAi的ROI已经打正,每周付费的增长率达到了30-40%,高峰期ARR接近千万美元。
这本是一场不错的胜仗。若是延续下去,PopAi会成为零一万物找到PMF(产品-市场适配度)的代表作,也会成为零一万物继续融资、维持生存的重要砝码。
但不出一年,零一万物却戏剧性地暂时搁置了PopAi。
原因也相当戏谑。2024年3月,月之暗面的产品Kimi在国内出圈,由于担心丢失国内市场,零一万物决定将产品的重心,从成熟的海外市场,转向国内。
当月,零一万物的高管就拍板,复刻Kimi,在国内上线一款AI生产力工具“万知”——一款几乎每家AI公司都有的对话框产品。
最终,被零一寄予厚望的“万知”,分走了PopAi的大部分人力和金钱。失去了迭代和营销的资源,PopAi急转直下,“付费平均每个月都跌20%”。
就这样,零一在厮杀中反而丢掉了一个重要武器。
更具戏剧性的是,被零一效仿的对手,月之暗面,其看似华丽的增长数据,也是用近乎饮鸩止渴的手段实现。
“内部对标的是全盛时期的小红书增长曲线。”月之暗面员工刘磊对“智能涌现”打了个比方:如果Kimi第一个月的正常增长达到了200万,下个月和下下个月就得达到400万和600万,“没有任何一款初期产品能够达到这样的指数型增长。”
为了达成不现实的数据指标,月之暗面只能选择激进的投流。在过去的2024年,Kimi的投放预算一度水涨船高。另有月暗的员工告诉“智能涌现”,投流的最高峰在2024年12月,预算达到了惊人的2亿元。
只是,烧出来流量,需要靠不断迭代的产品力去承接。但Kimi团队忽略了这一点。
“Kimi只管花钱,但产品团队怎么和增长团队配合,怎么迭代功能去提高用户留存,完全没有概念。”上述员工直言,靠“长文本”出圈后,Kimi在2024年,几乎没有再造一个爆点功能,“维持原有的增长率,已经很不容易。”
这就是这场“六小虎”生存战的荒谬之处:他们将“超越对手”当做了核心目标,而正常的产品研发流程、健康的业务增长方法,都因为杀红了眼,统统被忽略。
总结PopAi的成功,一名零一万物员工告诉“智能涌现”,关键在于匹配市场需求。但为了尽快上线,“万知”跳过了用户调研、竞品对比、产品形态规划。后来,万知这款没有差异化竞争力的产品,推出仅3个月后,就因成绩不佳停止了运营。

(点评:这堆AI里就用过海螺AI和kimiAI,那幻觉之高。智谱清言在回答电机转速与极对数关系时陷入无限死循环,零一万物和百小应也用过几次,关键这些玩意怎么就生产力工具,它产生过什么有用的东西吗?)
“万知”和PopAi两款产品的负责人曹大鹏,并不是“万知”立项的支持者。相反,他是最反对的一个。不少PopAi团队成员,也对“万知”有所顾虑,原因在于国内工具类市场已经被Kimi占据的心智,彼时入局不是好时机。
产品策略的不合,最终导致人才的出走。2024年8月,曹大鹏选择离职,随后辗转加入字节,出任AI视频生成工具“即梦”的产品负责人。
一名专做高级人才招聘的猎头,曾在2023年给两家六小虎的高管提出建议,让他们尽快从大厂和创业者中找一位产品主理,去弥补产品基建的短板。
其中一家小虎的产品经理,也曾形容在其中做产品的感觉为“刀耕火种”:“完全不成体系,连最基础的A/B Test(一种产品效果的测试方法),也没有人去搭建。”

持续了大半年的无效内卷,就像海洛因般麻痹了六小虎的神经——各家在FOMO、激进增长中疲惫不堪,却又在金钱烧出的虚假繁荣中放松了警惕。
“就是耗着,看谁先耗死对手。”刘磊心中曾有过不详的预感,“钱是烧了,公司的护城河是一点都没有。”
始料未及的危机很快就来了,2025年元旦前后,修罗场上窜出了一头猛兽。

先是在2024年12月26日,DeepSeek一口气释出长达53页的模型V3技术报告,“用不到600万美元的训练成本超越GPT-4o”的神话迅速引爆网络。一个月后,这只猛兽又开源了深度思考模型R1,国内首个性能比肩OpenAI o1的模型。
猛兽屠城的速度比想象中快得多,一时间,DeepSeek不仅街知巷闻,身影也遍布国企、政府的系统。
六小虎发现,他们面对的猛兽,DeepSeek,将自己武装到了脚趾:英伟达CUDA的通信速度太慢,就直接优化底层编程语言;Transform架构效率太低,就自己研发了MLA架构,把DeepSeek V3的训练成本从同性能模型的大几千万美元,压到了不到600万美元。
一份V3的成本解析帖,曾被转发到了员工大群。瞬间,“下跪”的emoji刷了屏。
虽然押中了强化学习,但kimi k1.5的市场口碑不如DeepSeek。另有员工事后反思,月暗的预训练,没有DeepSeek做得到位。
他告诉“智能涌现”,现在成为主流的预训练架构MoE(混合专家模型),DeepSeek比月暗探索得更早,“相当于月暗地基打得没DeepSeek好。”
2024年4月,零一万物的预训练团队就对MoE架构开始探索,并且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复刻出了DeepSeek V1的能力。
然而,在零一内部,做MoE模型的想法,受到了AI Infra负责人戴宗宏的反对。他认为,团队不应该在新架构上冒险。
更早的2024年3月,百川的算法团队也提出了与DeepSeek相同的训练策略,无论是MoE架构,还是强化学习,都与后来的R1极其相似。
但对于是否要聚焦这一方向,百川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前百川员工珂欣记得,彼时百川的联创、预训练负责人陈炜鹏,夹在不同的技术意见中左右为难:“他作为技术,也作为创业者,要考虑不同员工的、小川的,还有股东的意见。”最终,强化学习被百川搁置了。
R1发布那天,珂欣感受到,“整个算法团队都蔫了”。四天后,1月24日,百川开源了模型M1,可惜,水花平平。

人均超200亿元的估值,六小虎却没有绝对登顶的产品和模型——2024年以来的内卷,消耗的不仅是钱,还有市场对六小虎的信心。一个显著的信号是,早在DeepSeek奇袭之前,一些小虎就融不到钱了。
2024年年初,向中东石油巨头阿美寻求融资的过程中,零一万物与智谱狭路相逢。最终,零一万物输给了智谱——阿美旗下的风险投资部门只给了智谱4亿美元的投资。一名接触过这起融资案子的知情者回忆,当时阿美拒绝零一的理由是:业务不够聚焦。
中东之行失利后,零一的融资,一直不顺利。
一名零一万物员工发现,自2024年8、9月起,公司开始特别重视成本,“各个业务都在盘点成本,很小的预算都没了”。他一直使用的一款第三方工具,一年只需几百元的订阅费,但这笔经费也被砍了。
DeepSeek的掀桌,让六小虎意识到,基座大模型,是赢家通吃的市场。DeepSeek发布后,百川客户经理吴乐的业绩,曾有过一个多月的暴涨期。他发现,不少曾经对大模型存疑的潜在客户,开始主动来询问怎么将AI接入自己的业务系统中。
可惜,他们想要的并不是百川的模型。吴乐记得,十多个来接触的客户,一开口就是:“你们能接DeepSeek吗?”
市场不需要六个基座大模型,六小虎必须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市场只会选择将性能、成本做到前二,最多前三的玩家。”一名投资人用手机系统类比大模型,“第一名和第二名是安卓和iOS。你会在意第三名到第六名是谁吗?”
2024年,遣散预训练团队后,李开复对“智能涌现”坦言:只有大厂能够烧出超大模型,“盲目坚持负担不起的东西,并不是健康的选择。”
率先打响投流大战的月之暗面,暂停了安卓渠道的投流,iOS渠道上的投流预算,也从原来的千万元,被砍到数万元/天。2月中旬,在张予彤的带领下,增长团队曾开了近6个小时的会。
“得出的结论是,原来的激进投流必须停止,月暗需要回到产品本身。”一名参与会议的员工回忆,“会议第二天,暂缓投流就执行了下去。”
对成功产品的FOMO情绪消失了,在业务布局上,每只小虎都变得更加保守和务实。阶跃叫停了AI情感陪伴项目“冒泡鸭”,削减了C端产品的投入,退回了自己的舒适区,多模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8-14 05:39 , Processed in 0.09291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