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回复: 0

中国宏观杠杆率首破300%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0513
发表于 昨天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各界热议“中国宏观杠杆率首破300%”,宏观杠杆率指一国非金融实体部门债务规模占该国当年GDP的比率,是衡量全社会债务负担的核心经济学指标。300%这一数据出自7月30日中国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宏观杠杆率》报告,已远超美国,在国际比较中都属高水平了。
其实,中国宏观杠杆率还有两个版本,分别出自央行每年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时滞较长)和国际清算银行(BIS,按季公布)。三个版本的中国宏观杠杆率各有不同。但NIFD被习近平上台后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于2015年钦定为官方唯一的金融专业智库,具有某种程度的官方色彩。因此,本文的讨论以NIFD数据为基础,酌情参考另两个版本及其它数据。

根据NIFD数据,中国宏观杠杆率的快速攀升主要发生在2008年之后。1993年底至2008年底,该指标仅由107.8%上升至141.2%,年均上升2.1个百分点。2008年金融风暴,当局力推的“4万亿救市”及相关政策,严重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态势。其中包括,从2008年底至2024年底,中国宏观杠杆率由141.2%飙升至290.6%,年均上升9.3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与其它国家不同,中国宏观杠杆率之飙升,属政策驱动型。举例而言,在2017年下半年至2019年底之间,当局“去杠杆”政策,中国宏观杠杆率大致保持水平状态。

2020年疫情暴起、肆虐世界,中国和各国都大行举债以刺激经济。不过,2021年后疫情转型,各国积极调整防疫政策和经济政策,宏观杠杆率开启下降模式(见图1),到2024年末回落至与2019年末大体相当水平。例如,根据BIS数据,2019年末,中、德、日、美四国非金融部门宏观杠杆率分别为239.5%、202%、382.9%、256.3%,到2024年末,四国宏观杠杆率依次为286.5%、198.6%、387%、249.3%,德、日、美的轨迹都表现为“急升-回落”,只有中国的宏观杠杆率总体上却稳步上升。
为什么呢?第一,当局仍死守极端的、变态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导致“上海封城”、中国经济大盘动摇。第二,2022年底虽然被迫放弃“动态清零”,但无实质政策推动消费和经济复苏,仍在走以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老路(“大基建—大投资—大负债”),自知在饮鸩止渴,却难以自拔。

NIFD《2025年二季度宏观杠杆率》报告指出:2020年一季度宏观杠杆率首次超过250%,经历12个季度达到275%以上,此后由于名义 GDP增速下降快于实体经济债务增速,仅用9个季度就快速突破300%。也就是说,宏观杠杆率之所以被动快速上升,是因为名义GDP增长继续放缓。(就国际比较而言,从名义经济增速看,中国2022—2024年持续慢于美国,2022—2023年慢于德国,2023年慢于日本。)

所谓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GDP;而实际GDP则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后,以基期价格计算的GDP。一般来说,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名义GDP增速大于实际GDP增速。但是,中国经济近年出现通货紧缩现象,名义 GDP增速持续放缓(例如2025年二季度仅为3.9%,创2023年以来新低;而同期实际GDP则被宣布高达5.2%)。自2023年二季度起,中国的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or,公式为名义GDP/实际GDP*100)连续九个季度为负,且进一步扩大至-1.3%(见下图)。
而问题是,名义GDP增速下降,债务却在增速,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宏观杠杆率飙升。反言之,如果名义GDP增速>债务增速,宏观杠杆率就下降,这才是“降杠杆”的根本之策。
由此进一步分析,问题的症结就出来了:中国经济的更大问题,不是中国宏观杠杆率飙升,而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枯竭了,宏观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GDP增速越来越低,越来越难以借债来刺激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债务总量已经进入加速阶段,整个社会层面进入了以贷养贷的阶段,债务经济走到尽头了。

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NIFD报告指,2025年二季度为61.1%,比一季度下降0.4个百分点。这体现了中国的消费乏力。事实上,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早被透支了。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居民杠杆率从20%升到60%,美国用了40年(1949—1989)、日本用了24年(1964—1988),中国只用了11年(2009—2020),速度最快。在楼市泡沫破灭和经济大盘动摇的背景下,中国人宁可存钱、也不愿扩大消费,居民部门杠杆率的上升空间几乎没有了。

中国宏观杠杆率的飙升,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和国企(民企在稳步去杠杆)。NIFD报告中的政府部门杠杆率,没有包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NIFD报告中的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其中也没有区分国企和民企。如果计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国企债务,则真实的政府部门杠杆率会大幅增加。(根据NIFD数据,截至2018年底,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43.7%,远高于新兴经济体不到190%的平均杠杆率;其中,政府部门如果算上隐性债务,其杠杆率超过90%;国企加政府部门的公共部门杠杆率达140%,远超私人部门103.9%的杠杆率,属世界罕见现象。
然而,2020年疫情以来,政府部门债务骤升,国企2022年后又开启一轮加杠杆,两者的杠杆率飙升。)
然而,与此相对立的,则是政府的税收水平已回落到2019年了。根据官方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税收收入92,915亿元,同比下降1.2%。这是个什么水平呢?回到2019年。该年1—6月累计,全国税收收入92,424亿元,同比增长0.9%。
但请注意,2019年上半年中国GDP只有450,933亿元,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已经高达660,536亿元了。为什么GDP增长了46%,而税收收入却原地打转呢?难道是税收监管能力下降了吗?

当然不是。随着“金税工程4”的实施,税收能力大幅增强。当局吗?问题出在哪呢?主要是税基减少了(当局所称的“减税降费”所占比例很小)。
换言之,如“知乎”上一位网友所说:真实的社会产品和服务交换已经回到了2019年水平,即这几年GDP其实是萎缩的。
一方面是政府和国企加杠杆,另一方面政府税收水平明显回落,债务风险大大增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8-19 00:07 , Processed in 0.11925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