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回复: 0

荒诞年月之和平奖不讲和平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19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94911
发表于 昨天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于10月10日揭晓。照理说,如果这个奖还有一点点关于“和平”的含金量,那么最该上榜的,非川普莫属。毕竟他自己都说了——短短几个月内,解决了“6、7场战争”。听起来是不是像神迹?可惜,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听完后,不是鼓掌,而是翻白眼。

根据《法新社》报导,诺贝尔奖历史学家Oeivind Stenersen直接嗤之以鼻:“川普得奖?完全不可能!”理由呢?
因为川普搞的是“美国优先”,这跟奖项讲究的“多边合作”相冲突。
换句话说,在和平奖的逻辑里,你能把战争停下来算什么?
重要的是,你要在会议桌上举杯、谈笑,最好再发个声明稿,然后战争继续打,大家一起假装“很和平”。
Stenersen说得直白:和平奖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气氛。川普少打几场仗还不算数,因为这太“单边”了。他的和平,就像快餐,虽然能马上止饿,却少了文青咖啡厅里的浪漫氛围。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所长Karim Haggag也补刀:“委员会应该看川普的努力,有没有成功案例。”这话一出,全场忍不住笑了:6、7场战争算不算成功案例?显然不算,因为没有放进他们的官方教材里。

相较之下,委员会更中意的,是在苏丹冒险送粮的“紧急应变室”(Emergency Response Rooms),或是在加萨地区奋力记录真相的“无国界记者”(RSF)。这些团体无疑值得尊敬,但问题来了:如果你真的能结束战争,那反而显得太过“实用”,不够诗意。和平奖需要的是泪点,而不是终点。
奥斯陆和平研究所(PRIO)所长Nina Grager还提醒,今年记者殉职人数创新高,因此媒体监督组织也可能得奖;而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尼的遗孀尤莉雅(Yulia Navalnaya)也在热门名单里。很感人,很浪漫,也很符号化。川普这种“解决问题”的人,反而显得多余。

诺贝尔和平奖的逻辑很简单:如果你真的停下了战争,那我们就没办法再谈“和平的理想”。所以必须拒绝你,否则他们就失去了存在的舞台。毕竟,一个真正带来和平的人,对和平奖来说才是最大的威胁。
所以今年的剧本早已写好:川普继续喊自己应该得奖;专家继续笑着说“不可能”;委员会再颁给一个“象征”,大家集体落泪,然后和平依旧遥远。
讽刺的是,川普可以把“6、7场战争”的清单一条条念出来,但和平奖委员会会告诉你:不好意思,我们要的是一首诗,不是一份成绩单。于是,川普真正的和平,反而成了和平奖最害怕的东西。
到最后,你才会发现,诺贝尔和平奖不是关于和平,而是关于“谁更适合拍海报”。而川普,或许该自己颁给自己一个“真实和平奖”。至少,那比这场自嗨俱乐部的奖座,要来得实在得多。

这次中东和平协议后,最尴尬的不是哈马斯,而是诺贝尔委员会。面对这样的历史时刻,他们居然集体噤声,最后硬是找出一位委内瑞拉的反对派领导人来“顶包”颁奖。可笑的是,那位领导人的安全,恰恰也是川普政府出面保障的。于是,当玛丽亚高调宣布这份荣誉“应献给川普”时,整个诺贝尔和平奖的道德权威轰然坍塌。如今的诺贝尔和平奖,已沦为一纸空文,在真正的战争与和平面前,它失去了判断与坐标。
左派的反应更具戏剧性。美国民主党政客陷入了一场“表情管理危机”:他们不得不出来赞美川普,但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不情愿。他们可以不喜欢川普,却不能不庆祝犹太人的安全与生还。毕竟,在美国政治结构中,犹太群体的影响力深厚无比——从金融到舆论,从智库到学界,他们的声音必须被尊重。民主党人心知肚明:若此刻继续对川普口诛笔伐,就等于在这场“犹太生命的胜利”面前站错了队。于是他们只好象征性鼓掌、虚伪地点头,用最勉强的语气表达“支持”。他们心里并不服气,却清楚必须如此。

这正是美国政治最典型的悖论:你可以讨厌川普,但无法否认他做成的事;你可以反对他的风格,却避不开他的结果。对左派而言,这是一场屈辱的胜利。他们希望这一切只是运气、是偶然、是历史的恶作剧。但事实是,川普的每一次“偶然”,几乎都是他导演的必然。
川普从不是传统政治家。他不看国务院电报,也不在意智库评估。他依靠的是一种天生的本能——对权力的直觉、对叙事的掌控、对人性的洞察。他明白,在这个被媒体与算法重塑的世界里,外交早已不是文件与会议,而是一场剧场、一段镜头、一条推文。
他把总统职位变成了后现代的舞台艺术:八成是表演,一成是运气,剩下的一成是假装你早就计划好那场意外。他不追求条约文本的“完美”,而追求历史镜头里的“黄金时刻”。他明白掌声比附录更重要,标题比报告更持久。在这个“感受即真理”的时代,川普比任何政治家都更懂得:谁能掌控情绪,谁就能掌控现实。
他不是体制的产物,而是体制的改写者。别人研究历史,而他用最钟爱的 Sharpie签笔在重写历史。他不是模仿基辛格,而是在超越基辛格的舞台上,用更直接、更不讲理、更视觉化的方式,让世界停下脚步,看向美国,看向他。
因此,当左派指责他“娱乐化政治”时,他们没意识到自己早已是他剧本中的演员。他们骂他时,也在让他的名字继续占据舞台中央。他们恨他,却无法忽视他;轻视他,却无法摆脱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10-20 21:13 , Processed in 0.09192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