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荟萃山庄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817|回复: 48

甲午海战,以日军逃跑而收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3 21: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迷茫的维修 于 2017-6-3 21:44 编辑

1894年9月16日,经过一天一夜的航行,刘盛休和丁汝昌先后抵达大东沟,随后开始登陆。登陆速度很慢,直到第二天凌晨才全部弄完,丁汝昌当即率领舰队返航,准备回到威海基地。
  丁汝昌这次一共带来了十八艘军舰,定远、镇远、济远、平远、经远、来远、致远、靖远、超勇、扬威、平远、广丙,蚊炮船镇南、镇中,鱼雷艇福龙、左一、右二、右三。抵达大东沟之后,丁汝昌做了如下安排:吃水较浅的蚊炮船和鱼雷艇护送运兵船进入鸭绿江口,平远和广丙在鸭绿江口外警戒,剩下的十舰停泊在离江口十二海里处,防止日舰偷袭。
  粗看起来,这个安排还是蛮不错的。但是仔细一想,却有很大的问题。在这个兵力安排中,有一个败笔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我翻遍了有关甲午战争和北洋舰队的历史书,却从来没有人指出过。
  丁汝昌错在不该把平远安排在江口警戒。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平远与广甲对调,让广甲与广丙在江口警戒,平远应该与大队呆在一起。
  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呢?不就换一艘军舰而已吗,有这么严重吗?
  我可以认真地告诉你,这个错误的确不是一般的严重。在后续的激战中,我们将会具体分析这个非常有趣的发现。


按照朝廷的旨意,北洋舰队是不能随意在海上转悠的,所以完成护航任务之后,丁汝昌准备率队返航。这天早晨8点,北洋舰队从大东沟出发向西南方向航行,往威海驰去。9点,舰队开始每天的训练科目,称为日操,这是北洋舰队训练的基本功。
  天朗气清,朝霞映海,碧海蓝天,水天相接,好一幅壮丽的美景!
  海风挟着夏季的水气轻轻地吹过来,令人心旷神怡,前一天夜里那场暴风雨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但是另一场更为猛烈的暴风雨却即将来临。
  北洋舰队的官兵们早就鳖了一肚子火气,暗暗发誓一定要与小鬼子好好地干一仗,一雪丰岛之耻,训练很是卖力。机会即将到来。
  操练进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丁汝昌下令北洋舰队继续向前进发,大约半小时后,上午11点左右,哨兵发现西南方向有几缕黑烟冒出海面,丁汝昌仔细观察后发现是日本军舰。渐行渐近的黑烟,越来越清晰可辨,细细一数,有十二缕。
  来的正是不远千里而来的联合舰队。丁汝昌早就想与联合舰队过过招,但是当这一刻真的到来的时候,一丝犹豫还是划过他的心头。
  打还是不打?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8 收起 理由
Architect + 3
寂静回声 + 5 百年前的历史应该不是新闻^_^

查看全部评分

许多东西,你放下了,是个永远的困扰,每天都出现,无法避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21: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要打,也只有打。论航速,跑是跑不掉的,他与北洋舰队的官兵们一样,早就想一洗丰岛之耻,现在既然送上门来,岂能放过?
  可是中堂大人的话和朝廷的严旨又在耳边响起,打输了,肯定要治罪,打赢了,也得治罪。还是打吧,况且以北洋舰队的航速,想跑也是跑不掉的,他没有方伯谦那个能耐。
  终究得有个了断,决一死战吧!
  隐忍了这么多年,为的就是今天最后一击!
  生死在此一搏,成败在此一举!
  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此时不亮剑,更待何时?狭路相逢勇者胜!丁汝昌命令各舰升火起锚,迎战来犯之敌。
  躲鬼是没有用的,迟早会找上门来。
  丁提督,看你的了。
  当年李中堂一意孤行选你做北洋舰队掌门人的时候,大家都持怀疑态度,今天是你证明自己的最好机会。如果一战而胜,所有的怀疑将烟消云散,你将成为流传千古的民族英雄。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联合舰队发现北洋舰队的时间是10点半,可北洋舰队发现联合舰队的时间是11点。为什么联合舰队要比北洋舰队发现对方要早半个小时呢?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有一个疑问,联合舰队发现北洋舰队的时间是10点半,可北洋舰队发现联合舰队的时间是11点。为什么联合舰队要比北洋舰队发现对方要早半个小时呢?
  难道日本人的视力比中国人要好?或者日本的望远镜比中国的要先进?
  答案:都不是。
  类似的情况在丰岛海战中已经发生过。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的,因为地球的引力,海水依靠张力,会在海面上会形成一个较大的弧度,叫做海面曲度,所以都是先看到桅杆,然后才能慢慢到看整个船身。在蒸汽时代,最先看到的还不是桅杆,而是烟囱里冒出来的黑烟。
  当时的军舰都是蒸汽动力,就像泰坦尼克号那样,用的都是大型锅炉,烧的都是煤炭,所以烟囱特别大,冒出来的烟也特别浓,辽阔的大海上,人们最先看到的就是浓烈的黑烟。按理说,大家用的都是蒸汽机,这种烟的浓度应该是相同的,所以双方都会在同一时间看到对方烟囱里冒出来的烟。但是为什么北洋舰队的烟会先被联合舰队发现呢?
  答案只有一个:北洋舰队的烟比联合舰队的烟要浓。大家开都是蒸汽船啊,北洋舰队的烟为什么就会浓一些呢?
  问题出在煤上。
许多东西,你放下了,是个永远的困扰,每天都出现,无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21: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洋舰队的煤一直是由唐山开平煤矿负责供应,由于洋务企业搞的都是“计划经济体制”,开平煤矿都是无偿向北洋舰队供应煤炭,而且都是上好的“五槽”煤,这种煤是精选出来的优质煤,块头大,结构紧凑,可燃性强,供热充足,用这种煤不但可以将蒸汽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提高航速,而且烟雾较少,海风容易吹散,不易被敌人发现。可是从丰岛海战之前开始,北洋舰队收到的不再是五槽煤,而是散碎的劣质煤——八槽煤,这种煤炭燃烧力差,动力和航速都受到很大影响,对机器磨损也很严重,更重要的是散出来的烟雾浓密,极易被对手发现。
  丁汝昌对此大为恼火,以谦和而著称的他,这次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战在即,开平煤矿竟然做这种缺德事儿,不是明摆着要给北洋舰队送终么?!
  尽管他一直为人低调谦和,可是在这个生机攸关之际,他还是破例鼓起勇气,做了两件让人痛快的事情,一是写信给开平煤矿负责人,告诉他这种劣质煤“煤屑散碎,烟重灰多,难壮气力,兼碍锅炉”,严厉斥责说这种烂煤连民船都不会要,更何况身负重任的海军!他还警告此人,说如果再用这种煤来对付,他将拒绝收货,悉数退回;二是他还将此事通报给了李鸿章,让他出来主持公道。他想自己虽然说话不顶用,可总督和北洋大臣亲自出面,应该能够解决问题。
  看来丁汝昌还真是个官呆子,身在官场多年,并不知道官场的规则和秘密。开平煤矿负责人表示,咱这就只有这种煤,你爱用不用,不用拉倒!要想用好煤,自己拿筛子选去!
  丁汝昌被气得七窍生烟,但又无可奈何。连李鸿章都管不了他,你还能把他怎么的?要知道开平煤矿的负责人并非等闲之辈。
此人大有来头,名叫张翼,原本只是一个跟班奴才,可是为人善解人意,擅长奉迎,后来做到醇亲王府的总管,就是醇亲王府的二号首长,李鸿章为了结纳醇亲王,保举他到开平煤矿当了负责人,可谁知这厮狗仗人势,唯利是图,竟然昧着良心,将优质的五槽煤在市场高价出售,用劣质的八槽煤对付北洋舰队,从中牟取暴利。估计醇亲王也有分红,中央高官也有不少沾了手,别说被人围攻自身难保的丁汝昌拿他没办法,就是李鸿章他也不放在眼里,劣质煤事件最后竟然不了了之。北洋舰队就是烧着连普通人家生火都嫌的烂煤,踏上了决战的战场。
  丁汝昌无奈,货是肯定退不成了,只好忍气吞声,将就着使用劣等煤。一支花巨款的买来的舰队,用的却是最差的燃料,用五槽煤比八槽煤能多几个钱?这显然不是钱的问题。
  煤不给力,锅炉更不给力。这些锅炉,还是当初买回来的原配,从来不曾更新过,锅炉里的污垢是没办清除的,这就严重影响了导热性能,无法提供充足的动力,这样一来,北洋舰队的航速,至少要在设计指标上打个七八折。不买新舰也就算了,换个锅炉的钱总还是有的吧?显然,这也不是钱的问题。
  而丁汝昌现在要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强敌,他们用的是最优质的无烟煤,本就先进的联合舰队如虎添翼,一正一负,差距更大,给海战带来的影响,只能凭想象去评估了。仗还没开打,先输了三分。这些原本可以做到的事情,堂堂一个海军总司令却解决不了,堂堂北洋大臣李中堂也束手无策,丁汝昌不能不愤怒。
  人在江湖混,有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牢骚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丁大提督,决战即将打响,你就省省吧,当务之急,你需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这将关系到北洋舰队的生死存亡。
许多东西,你放下了,是个永远的困扰,每天都出现,无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21: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丁汝昌要思考的,是用什么样的阵形痛击来犯之敌。这是丁汝昌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也是他证明自己的一个绝佳机会。
  这个机会,一旦错过,就永远不会有第二次。
  水兵们对即将来临的战斗充满了渴望,他们早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为了便于更好地射击,同时防止弹片回弹发生重复伤害,主炮上用来保护炮手的炮罩都已经被全部拆除;为了表示决战的信心,舰上的救生艇都已经被拆了放到岸上;为了方便开炮杀敌,舱面甲板上与机舱内无关的设施都已经被拆除放到岸上。丁汝昌下达战斗命令之后,各艘军舰的甲板上已经堆起了砂袋和煤袋组成的掩体,无关的舱门都被关上,弹药也很快被提取出来,各舰的炮口对住了来犯之敌,将士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严阵以待。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各舰的管带们在等待丁提督的指令,以尽快形成对敌阵形。
  丁汝昌一边下令各舰升火起锚,一边登上飞桥观察敌情,与管带刘步蟾和总教习汉根纳商议布阵之事。
  街头斗殴一般没什么章法,拎起棍子冲上去,瞧着看不顺眼的揍就是了,打仗其实与打群架差不多,区别在于两点,一是更加专业,二是更有章法。这个章法,军事上称之为排兵布阵,诸如什么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海阵、十面埋伏阵、龙门大阵之类。战争史其实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最初的时候,打仗就是打群架,经历了无数次血的教训以后,战争的残酷性迫使人们开始琢磨,慢慢就有了章法,军事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现代海战也是如此,刚刚兴起的时候,大家都没什么经验,开着军舰就往对方猛冲,一顿乱打,逮谁打谁,这个阶段叫做乱战。后来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海战越来越残酷,慢慢才有了章法,各种阵型也被琢磨出来,海战开始进入阵战时代。
  当时流行的有十种基本阵形:鱼贯阵、雁行阵、虾须阵、燕剪阵、鹰扬阵、蛇蜕阵、丛林阵、犄角阵、互易阵、波纹阵。这十种基本阵形明显带有仿生学和仿自然学的味道,人类最初的学习,常常是从自己身边的事物身上去找灵感,一字长蛇阵也是这个意思。这十种阵法又可以灵活结合,按照排列组合的方法,又可以衍生出很多种新的阵法,可谓是千变万化,奥妙无穷。其中鱼贯阵和雁行阵是海战最基本的阵形,变化最多,各自又有六种最基本的变形阵式。
  要背住这些阵法的名字是很容易的,因为有现成的教材。上面说的这十种阵法,就是欧洲国家总结出来的,他们还编成了教材,供海军学院的学生学习,北洋舰队把这些教材翻译过来,跟着他们学,按照上面说的操练,日本当年也是这么干的。
  可问题是理论和实践完全是两码事儿,背住这些阵名,练好这些阵法,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却不是这个。
  打个比方吧,比如练武,练的时候当然可以一招一式,多花点心思,多下点功夫,像郭靖那样不大聪明的,也能练得像模像样,可到了真正对敌的时候,你得根据对手的出拳灵活应用,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按照练习的套路一招一式自顾自的打下去,一定会死的很难看。郭靖在没有领悟到这一点之前,哪一次不是被打得鼻青脸仲的?
许多东西,你放下了,是个永远的困扰,每天都出现,无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21: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所谓的阵法教材,可以告诉你有哪些阵法,但是最重要的答案却没有告诉你——临阵对敌之时,到底采用何种阵法?
  你别怪那些写书的,这个东西教材上也说不了,虽然有一些案例,但是谁也不知道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如何,事先都不知道,怎么告诉你?
  所以最后还得你自己拿主意。
  丁汝昌,到了该拿主意的时候了,阵法摆得好不好,全看你的了,在思考这个问题的那一刻,他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一个舰队司令责任之重大。
  作为舰队司令,最大的职责就是指挥舰队如何配合,通过合适的阵法将舰队的威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并且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相应地调整阵法,以达到制于人而不受制于人的效果,这是舰队司令的最大价值所在。
  丁汝昌现在就面临着这样的考验,这是他第一次真枪实弹地指挥北洋舰队,摆什么阵形来迎战联合舰队,就看他的水平了。
  刘步蟾可以提意见,汉根纳也可以发表看法,但是丁提督,最后的主意还得你来拿,最后的决心还得你来下,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只有你的能力和勇气,才是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下命令吧,将士们都在看着你。
  12点20分,丁汝昌下令,用夹缝鱼贯小队阵形迎敌。
  夹缝鱼贯小队阵是什么样子的阵法呢?
顾名思义,这是鱼贯阵和犄角阵的组合拳。鱼贯阵显然是从鱼身上得到启发的。所谓鱼贯,就是像鱼一样,一只接着一只,排成一个纵队。所谓鱼贯小队,把一个纵队变成两个纵队,也就是两只鱼排在一起,形成一个小队,后来再接两只,又是一个小队,只不过两只鱼并不是并排走,而是前后错开,形成夹缝,夹缝鱼贯小队阵这个阵名就是这么来的。
  北洋舰队有十只战舰,按这个阵一排,两两一组,成了五个小队,走在小队前面的是小队旗舰,后面的副舰。这样开炮的时候就不会互相伤害。

  第一队,定远、镇远;
  第二队,致远、靖远;
  第三队,来远、经远;
  第四队,济远、广甲;
  第五队,超勇、扬威。

  战斗力和防御能力最强的小队,排得越靠前,冲锋的时候,尖兵都放在前面,保证一开打就挫失对方士气。各舰管带看到旗语之后,行动非常迅速,连平时慢半拍的老舰超勇和扬威也不甘落后,夹缝鱼贯小队阵很快就摆好了,丁汝昌带着大家向联合舰队扑去。
  可没过多久,大家又收到了旗舰定远的第二个旗语信号,丁汝昌下令把夹缝鱼贯小队阵改为夹缝雁行小队阵。
  这又是一种什么样阵法呢?
  从名字上来看,这两个阵只有两个字不同,但是差别却很大。夹缝,小队,这个没有区别,也就是说这个阵还是两两一组,组成小队,而且前后交错,形成夹缝。关键在于雁行这两个字。
许多东西,你放下了,是个永远的困扰,每天都出现,无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21: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阵法是从大雁飞行上得到的启发。现在环境破坏得很严重,已经很难看到大雁南飞的壮举。少年天才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不知那里是否还能一见?扯远了,打住。大雁飞行时,往往成群结队,领飞的是头雁,大雁们就排在这个头雁的两边,形成了一个扁长的一字,利用集体扇动的气流远走高飞。
  这个雁行阵,显然是个横阵,鱼贯阵是个纵阵,正好相反。所以北洋舰队需要临时变阵,小队组合不变,还是那五队,要变的是位置。定远和镇远是头雁,在中间领队,其他四个小队,左右各排两个小队,排在左翼的两队,一队是致远和靖远,一队是济远和广甲,排在右翼的两队,一队是来远和经远,一队是超勇和扬威。
  好好的鱼贯阵,怎么突然要变成雁行阵呢?
  大敌当前,千钧一发之际,还不是搞分析研究的时候。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丁提督发令了,当然有他的道理,听总司令的,变阵吧。
  决战即将打响,却要仓促变阵,的确让人难以理解。
  一百多年来,无数人对丁汝昌此举进行了探讨,有的表示理解和赞同,更多的是批评和指责,争议从未停过。带着好奇心,我也对这个问题下了一番功夫,结果意外地发现,其实有很多问题,还是遗憾地被忽略了
从理论上来讲,这个变阵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也许有人会说,当时的海战理论,不是流行纵队阵吗?但是流行的未必就一定好,选择什么样的阵形,主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名优秀的拳击选手,不但要了解自己,而且要了解对手,用自己的优势攻击对手的弱点,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比赛,这就是兵法上讲的知己知彼,只有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了如指掌,才能布出最科学的阵形。
  所以要想公平地评判丁汝昌到底会不会布阵,首先得对北洋舰队和联合舰队的特点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看看它们的优势和弱点分别在哪里。这一点,对于我们揭秘那些被忽略的问题,也是必不可必的,在这里算是先打个底子。
  一支舰队是不是强大,主要有四个指标:吨位、攻击力、防御力、机动性。如果把舰队比作一支拳击队的话,相当于拳手体重、出拳质量、抗击打能力、移动速度。黄海大战可以看成是两支拳击队的集体对决。
  在比赛正式开始之前,先来搞一个PK赛,分四个回合进行。
许多东西,你放下了,是个永远的困扰,每天都出现,无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21: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第一回合,体重。也就是吨位。北洋舰队总吨位31366吨,联合舰队40849吨,联合舰队总体重胜出。也就是说,联合舰队十二名选手的总体重,超过北洋舰队十名选手总体重,公斤级上是有差别的。不过还得看看选手的个人体重。
  北洋舰队十名选手,7000吨级以上的有两名,总了全队总体重的一半,2000吨级以上的有五名,1000吨级以上的有两名。联合舰队十二名选手,4000吨级以上的选手有五名(包括代用巡洋舰西京丸),3000吨级以上的选手有四名,2000吨级以上的选手有两名,1000吨级以下的有一名。这就是说,北洋舰队是两个重量级选手,加七名轻量级选手,而联合舰队是九名(西京丸不算的话是八名),加3名轻量级选手,这样就很明显了,北洋舰队就是两个超级主力队员,这是优势,但其他队员力量较弱,联合舰队没有超级主力队员能够抗衡,但绝大多数队员实力较强,有一定的战斗力,整体上比北洋舰队要匀称。这样的情况,很难说谁有绝对的优势,关键看什么打法,你想想,要是北洋舰队的超级主力队员很有可能一上来就干掉联合舰队两个队员,这样就会抢占先机,局面就会对北洋舰队有利,否则,一旦北洋舰队的超级主力队员不能开局杀伤,形成僵持局面,打得越久,局面对联合舰队就越有利,北洋舰队其他队员就会面临极大的危险。
  所以整体上来看,两个队各有特点,联合舰队稍占优势,勉强可以算是平手。
第二回合,出拳质量。也就是火炮系统,打击力。火炮的威力,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口径,二是发射速度。
  先从口径这方面来看,口径越大,威力越猛,可以分成三种,重炮,中炮,轻炮。
  分三个小回合来看。先看重炮。300毫米北洋舰队300毫米口径以上的重炮有8门,联合舰队只有3门,200毫米以上的重炮,北洋舰队有16门,联合舰队只有8门,也就是说重炮数量北洋舰队是联合舰队的两倍。重炮的威力是很大的,要是被打中,轻则重伤,重则沉没。北洋舰队胜出。
  再看中炮。150毫米以上的中炮联合舰队是160门,北洋舰队是149门,只多了11门,悬殊不大,联合舰队略占优势,基本算是平手。
  最后看轻炮。150毫米和120毫米口径的轻炮,一共有97门,而北洋舰队一门也没有,而且这97门都是速射炮,北洋舰队称之为快炮。联合舰队绝对优势,胜出。
  再来看看出拳速度,也就是火炮发射速度。其实速度与口径是密切相关的。重炮一般是退架炮,复位慢,打一炮之后,因为位移大,得花时间第二次瞄准,加上炮弹重,老几百斤,得机械送弹,或者好几个人抬,有些电影里一个人搬着炮弹往定远主炮送弹,这是扯淡。所以发射一枚重炮得花上十几分钟,你想想,这时候人家早跑了,不能坐在那里等你打啊。所以重炮威力虽大,但要想命中目标并不容易,关键是太慢了。轻炮,也就是速射炮,俗称快炮,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射速度快,一分钟能发射十几发炮弹,所以命中率高,不过由于口径小,杀伤力要打折扣。
  把上面说的概括一下,从出拳质量来说,北洋舰队嘛,擅长重拳,但出手慢,联合舰队嘛,出手快,但力量小,各有千秋,可以算成是平手。看过拳击比赛的朋友知道,有时候往往是一拳定胜负,一旦被重拳击中,有可能是致命的,比赛也就结束了,否则,你一拳干不掉对手,僵持下去,快拳连续打击之下,有可能先倒下去的是擅长重拳的选手。
  在进入第三回合之前,先插播一段。可能有朋友觉得奇怪,既然速射炮这么好,为什么北洋舰队一门都没有呢?
许多东西,你放下了,是个永远的困扰,每天都出现,无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21: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个算是历史原因,北洋舰队成军早,军舰买得早,都是八十年代的产品,那时候还没有速射炮,都是慢射炮,九十年代才有速射炮,联合舰队正好赶上趟。这个是非人的因素。第二个原因是人为因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联合舰队也有几艘军舰是八十年代的产品,比如浪速和高千穗,也是那个时候买的,可都装备了速射炮,办法很简单,把慢炮拆掉,换上快炮就是,在舰上找个空档,还可以多装几门。
  既然如此,这很简单哪,北洋舰队也可以改装或者补装速射炮嘛!
  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
  这个李鸿章也想到了。就在甲午战争前夕,1894年3月,他专门给朝廷写了一个奏折,请示说定远和镇远炮位过时,济远炮位过少,经远和来远没有尾炮,威远炮位已经损坏,希望能够进口新装一批速射炮,定远和镇远各六门,济远、经远、来远各两门,威远三门,共21门,考虑到经费紧张,二十一门大炮分批安装,第一批先装定远和镇远共十二门大炮。
  朝廷批了五个字:该衙门知道。意思是已经知道这回事了,至于办不办,没表态。李鸿章一看,傻眼了,这不就是没批嘛。
  买十二门新式速射炮而已,怎么就不行呢?
  是不是太贵了,朝廷拿不出钱来呢?
  当然不是,这二十一门炮总共只需六十一万三千四十多两白银,包括炮弹在内。第一批十二门炮,包括炮弹在内,要多少钱呢,三十五万四千多两白银,朝廷再穷,也穷不到这个份上。况且李鸿章在奏折里说了,这个不需要朝廷另外拔钱,他自己会在北洋经费里想办法。既然如此,朝廷为什么就不答应呢?
  答案其实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大家还记得第三次阅兵时,朝廷下的那道圣旨吧,说北洋舰队从今以后不再进口一舰一弹。正因为如此,李鸿章才不敢造次,否则他也用不着打这个报告,直接把炮买来装上就是,这种炮十分钟可以发射六十多发,他看着眼馋哪。你打一拳,人家打了五拳,这个账谁都会算。可是没想到区区十二门炮,朝廷死活就是不批,李鸿章没胆子去买。
  抗旨不遵,私购军火,想造反么,不想活了?
下面进入第三回合,抗打击能力。
  一名好的拳手,不但打击力重要,抗打击能力同样重要,不然你是很容易被对手击倒的。军舰的抗打击能力由什么来决定呢?
  装甲。相当于防弹衣。
  参加黄海大战的军舰基本上都有装甲,但是厚度却不一样,这就好比防弹衣,质量是有区别的。按厚度来分,可以分成铁甲舰,半铁甲舰,非铁甲舰。
  北洋舰队,有四艘铁甲舰,最厚的是定远和镇远这两艘一等铁甲铁,装甲堡厚度达356毫米,炮塔305毫米,司令塔203毫米,其次是经远和来远,铁甲240毫米,炮塔和司令塔都是200毫米。济远是半铁甲舰,炮台为254毫米,司令塔为127毫米,水线下甲板为76毫米。平远装甲带203毫米,炮塔203毫米,司令塔152毫米。致远和靖远属于巡洋舰,铁甲50到100毫米,司令塔150毫米。超勇和扬威没有装甲。
  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只有司令塔102毫米,高千穗、秋津洲、浪速司令塔51毫米。本队,三景舰,半铁甲舰,炮塔300毫米,司令塔100毫米,无装甲堡;扶桑,铁甲舰,炮塔200至300毫米,装甲150至230毫米;比睿,部分装甲,114毫米;赤城,西京丸,无装甲。赤城是炮艇,西京丸是商船改装,日本人称之为伪装巡洋舰,也就是假巡洋舰,说得好听一点叫做代用巡洋舰。
  很明显,北洋舰队在装甲上占有绝对优势,无论是装甲面,还是装甲厚度,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中,北洋舰队胜出。这就是说,北洋舰队的防弹衣比联合舰队要好,抗打击能力要强。
  既然联合舰队以北洋舰队为假想敌,为什么在装甲上不下功夫呢,难道它们不怕北洋舰队的重炮一炮打翻了它?
  日本当然也想把军舰全身装甲,而且越厚越好,但是有些东西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迫使日本放弃在铁甲上与北洋舰队竞争,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很简单,没钱。我们知道,财力不强,资金不足一直是困扰日本海军发展的瓶颈,可装甲是最费钱的,定远和镇远之所以那么贵,装甲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日本人没钱,只好放弃。第二个原因,答案隐藏在第四回合
许多东西,你放下了,是个永远的困扰,每天都出现,无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21: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回合:航速。
  从整体上来看,北洋舰队的平均航速为15.5节,联合舰队平均航速16.8节,联合舰队略战优势,但是优势却不明显。可是如果换一个比较方法,结果就大不一样了,联合舰队分成两部分来算,本队平均航速为15.6节,第一游击队则高达19.4节,与北洋舰队比起来,本队没有优势,但是第一游击队却有将近4节的悬殊,这个差别就大了。考虑到北洋舰队舰龄老,全是八十年代的产品,老化得很严重,实际航速要打折扣,而第一游击队基本上是九十年代的产品,刚刚下水,性能正是最佳状态,实际上的差距会更大一些。
  这一点,对后续战事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从单舰航速来看,北洋舰队除了致靖二舰航速为18节之外,其余各舰都在15节左右,而联合舰队有五艘在18节以上,三艘在19节以上,吉野更是高达22.5节。
  无论从单舰来看,还是从整体来看,联合舰队在航速上都占据着绝对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马力,联合舰队总马力为73300匹,北洋舰队为46200匹,多27100匹,占据着绝对优势,马力越大,推动力就越大,联合舰队多是九十年代产品,用的是新式锅炉,联合舰队则是老式锅炉。第二个原因,与第三回合的装甲有关系。舰体越轻,就越容易获得高速度,北洋舰队装甲厚,舰体重,自然会牺牲一些速度,日本没钱,装甲薄,舰体轻,正好速度上占了优势。
  也就是说,联合舰队比北洋舰队这支拳击队脚下移动要快,也就是说,它们在战争中有更好的机动性,打得赢的时候,可以咬着你打,你想跑都跑不掉,打不赢的时候,大可逃之夭夭,你想追也追不上,在战争上不但掌握着主动权,而且躲避炮弹更为轻捷,而此后的阵形也与此有着极大的关系。
  第四回合,联合舰队胜出。

  经过四个回合的PK,联合舰队和北洋舰队的特点已经清楚了,为了看得更加清楚,再做个简单的小结。
  第一回合:两支舰队的整体吨位相差不多。联合舰队整体上比较匀称,北洋舰队较为参差。平局。
  联合舰队舰龄较轻,北洋舰队舰龄较老。前者胜。
  联合舰队速射炮多,北洋舰队重炮多。平局。
  联合舰队装甲薄,北洋舰队装甲薄。后者胜。
  联合舰队航速快,北洋舰队航速慢。前者胜。
  最后结果,2比1,联合舰队胜出,北洋舰队不敌。
  这就好比两支整体实力不太悬殊的拳击队,李鸿章办海军起步早,结果买的是1.0版,日本后来居上,弄的是2.0版,结果就有了各自鲜明的特色。这两支即将展开搏斗的拳击队,一支队员实力参差不齐,年纪偏大,擅长重拳出击,抗打击能力强,但是出拳速度慢,脚步移动迟缓;一支队员实力比较整齐,年纪较轻,擅长轻拳出击,出拳速度快,脚步下移动快,但是抗打击能力弱。这样两支拳击队,很难说谁能稳操胜券,决定最后胜负的因素将有很多,比如双方的战略战术,比如运气,等等。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谁是最后的赢家,或者打成平手,这场比赛将异常惨烈而残酷,而且是一场持久战。
  决赛即将开始,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充满着悬念的比赛。
许多东西,你放下了,是个永远的困扰,每天都出现,无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3 2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决赛开始之前,先接着来看丁汝昌的变阵,因为这将会极大地影响黄海大战的结局。有了刚才四个回合的PK,我们就不难回答前面提出的那个问题:丁汝昌将鱼贯纵队改为雁行横队,到底是英明的决策,还是愚蠢的决定?

  布什么样的阵,首先要考虑是如何将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尤其是在对敌接阵之时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将攻击力发挥到极致,将杀伤力全部爆发出来。北洋舰队的优势是什么呢?

  通过前面的PK我们知道,是重炮。要发挥重炮的威力,该怎么做呢?

  答案是:舰首向敌。

  因为北洋舰队的重炮,都是装在军舰首部,这并不难理解,这些军舰在设计的时候都是考虑如何进攻,当然不能装在尾巴上。

  这就不难得出结论:既然要舰首向敌,那么横队就是最好的选择。

  你想想,如果是纵队开过去的话,能够对敌射击的只有走在最前面的旗舰小队,后面的几个小队就无法有效射击,也不敢射击,因为视线被前面的军舰挡住了,射程也会不够,搞不好还误会伤了自己人。所以从理论上来讲(注意这个前提),变鱼贯纵队为雁行横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但凡赞同丁汝昌变阵的,基本上都是这个看法。这个我也表示赞同,下面再补充一点个人的意见,算是意外的发现。

  从海战理论上来说,布阵除了要考虑自己的特点,还有一个问题是不能不考虑的,那就是对方采用的是什么阵形,打仗这个事情,不是单方面的军事演习,只有针对对方的弱点,才能布出好的阵形,才能克敌致胜。

  其实丁汝昌变阵,正是在看到了联合舰队的阵形之后,才更坚定了他变纵队为横队的决心。这是第一个被忽略的问题。

  那么联合舰队布的是什么阵形呢?

  答案是:鱼贯单纵队。

  有了前面的底子,我想大家已经能想象得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阵形了,也就是一艘接一艘,咬着尾巴往前开。

  联合舰队为什么要用这种阵形呢?

  同样的道理,也是为了发挥他们在火炮上的优势,这就只能采取单列纵队。
  在前面PK中说过,日本火炮的优势在速射炮,而速射炮主要安装在船舷,也就是军舰的两侧,如果排成横队,这个优势就发挥不出来,搞不好还会自相残杀。伊东祐亨选择用掠阵的方式从北洋舰队前方通过,显然是想充分发挥联合舰队舰舷速射炮的威力,对北洋舰队形成重复打击,一艘打完了,第二艘接着打,类似于车轮战法。

  现在,丁汝昌变阵就好理解了。联合舰队一字排开,从西南方向向东北方向进发,北洋舰队则从东向西横扑,舰首的重炮正好可以用排炮组成射击扇面,以排山倒海之势对进入射击范围内的联合舰队形成第一轮猛击。

  从理论上来讲(注意这个前提),丁汝昌的变阵是没有问题的。
许多东西,你放下了,是个永远的困扰,每天都出现,无法避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机械荟萃山庄 ( 辽ICP备16011317号-1 )

GMT+8, 2025-1-10 05:43 , Processed in 0.14005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